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文革的权谋与理想(修改稿)序 -- 语迟

共:💬260 🌺4232 🌵3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五)分裂与危机

  尽管毛泽东企图避免“高者必堕”,然而这个事实却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发生了。59年庐山会议是个分水岭,党内高层对毛的崇拜打破了。也许高层们忽然觉得,毛泽东不过如此。。。从此直至62年七千人大会,众高层与毛泽东公开对峙。又至1964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毛的讲话屡次被少奇同志反驳打断,几乎讲不成篇。。与会的同志们目瞪口呆。。。毛泽东“生了大气”。老头气坏了。第二天一早,毛泽东举着《党章》和《宪法》,一开场就说,“第一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大家说,有人不让我参加会,也不让我讲话,对不对?”。。。也许少奇同志们早已断定,毛泽东就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累赘和绊脚石。毛就象那些啰哩啰嗦的老迈糊涂的长辈一样,很讨厌,但你却拿他没办法。

  少奇与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卓越的领导人,也是在中共长期复杂严酷的内外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是优胜劣汰出来的。这二位的品质与能力,都不是盖的。可以说这二位与毛泽东一样,久经锻炼与考验。以至于毛泽东退居二线,全党对于刘邓二位作为毛的接班人,“代朕临朝”,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也没有什么异议。公认刘邓完全可以独当一面。这样的两个人物,不会是斯大林手下那种唯唯诺诺的奴才。他们有自己的主见以及固执。当他们认为毛的观点和思想他们无法理解,或者与他们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相悖的话,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把毛泽东抛到一边,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59年庐山会议以后,也许更早,无论毛泽东再说什么,少奇与小平同志已经根本不愿意听了。他们也有可以不听话的实力。。。

  毛泽东与刘邓等党内高层的关系,也许可以这么来比喻,毛与其他高层就仿佛一对“没有共同语言”的夫妻,经历了卿卿我我的蜜月,平淡之后逐渐产生分歧,开始吵架,继之大打出手,最后离婚。。。成为两个彼此熟悉的陌生人。。。爱情没有办法保鲜,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党也必然要由团结走向分裂。。。而“飓风起于萍末”,党内最初的分裂的苗头,最早起于1951年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我们先不说《武训传》,我们先来回忆一下,1990年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中的著名小品,黄宏、宋丹丹表演的《超生游击队》,就是“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那个小品,直到现在,这个小品还在被当做搞笑剧,各电视台时有重播。。。其中的对话说,

  “。。。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成天钻那个水泥管子,看到孩子们冻得直哆嗦,我这个心啊,都碎了。他爹,咱回去吧,行不?”

  “。。。孩儿他妈,我有时候也想回去。可回了村咋整啊?小大小二小三把家里的东西都罚的差不多了,剩个小四罚啥呀?。。。”

  我这里不是说对“计划生育”政策有什么意见,那个年代控制人口,是基本国策,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至于如此吗?政策没问题,人民拥护,不反对。但是这个政策的执行有没有问题呢?两口子多生了几个娃,观念上重男轻女,这犯了什么重罪?何至于被迫带着孩子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那么小的孩子,有家不能回,成天钻水泥管子,冻得直哆嗦。孩子们又犯了什么重罪?。。。这个剧放在邓小平时代,就是“搞笑剧”,剧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就是供大家取乐的笑料,是被嘲笑的。那么观众们有没有想过,当你坐在暖气边舒服的沙发里,看着电视,笑的吐沫星子乱飞的时候,笑的花枝乱颤的时候,此时此刻,房子外头的现实中,就有这么一对夫妻,就有那么几个才三、四岁的孩子,因为同样的原因,正躲在水泥管子里冻得直哆嗦呢?。。。我不晓得小平同志在看这个小品的时候有没有笑的很开森,但是以我对毛泽东的粗浅认识,我认为,毛泽东如果看到这个小品,他是笑不出来的。毛泽东甚至也许会把这个搞笑剧看做成悲剧,也许毛泽东会“上纲上线”,上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来号召人民打倒这样的“法西斯式的专政”。。。意识形态无处不在。邓小平时代,堂堂央视能把这么一个悲愤的题材演绎成一幕滑稽剧,而全国观众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这就是说,电视机前欢笑的人民,与躲在水泥管子里瑟瑟发抖的人民,已经有了清晰的高低上下的分界。他们不再是一个整体了。

  对于电影《武训传》以及对于历史上真实的武训这个人物,同样也产生了两派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派是蒋介石、冯玉祥、于右任、陶行知、郭沫若、柳亚子、朱德、周恩来、饶漱石,等等,对武训持肯定态度。另一派就是毛泽东,对武训持否定态度。1951年《人民日报》“5.20社论”,题目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作者不知何许人也,这个社论是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其中说,“像武训那样的人。。。狂热地宣传封建文化。。。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

  武训是晚清时候的一个文盲乞丐,以乞讨来兴办“义学”,是全部《二十五史》中记载的唯一的乞丐。其人其事在清末民国时期产生了较大影响,被称为“千古奇丐”。。。我们来剖析这个问题,也许又要谈到佛学。。。武训自己是个文盲,“自恨不识字”,到各地去行乞集资,想尽一切办法,无所不用其极,来祈求施舍。乞讨来的钱,用来办学。“义塾”建起来了,免费招收学生,教书先生“昼寝”,中午睡过了头,武训则“默跪榻前”,使“师觉惊起”。“遇学生游戏,亦如之(也给学生下跪)”。。。现在的说法这叫“冷暴力”。。。。学校开学那天,武训“具盛馔飨师”,自己则“屏立门外,俟宴罢,啜其馀。曰‘我乞者,不敢与师抗礼也!’”。。。《清史稿》中的这些记述是很清晰的,写的很清楚。。。武训自己虽然是个乞丐,但是他是瞧不起乞丐的,他用侮辱自己的方式来侮辱乞丐这个阶层。他认为读书人是比乞丐高等的。武训很明确的表现了自己的思想,他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成为高等人类,用实际行动的自轻自贱,来给孩子们灌输不平等的思想。。。武训不是去质问社会上出现乞丐的原因,不是去怀疑造成乞丐现象的这个社会制度,更没有想着去造这个制度的反,打烂这个制度,而是对制造、维护这个制度的“统治者”们奴颜婢膝,完全接受了“统治者”们的思想,武训认为人分三六九等,有高等人,有下等人,其中乞丐是最低贱的。。。

  然而我们都知道,佛陀就是一个乞丐。后来佛学界对此似乎有些忽视。。。全知全能的伟大佛陀,为什么要去做一个乞丐呢?这就是佛陀在身体力行,用实际行为来向世人演示他老人家的平等思想。。。乞丐不是世俗中最低贱的么?那么佛陀就来做乞丐,以这种方式来和平的反对社会现实,来否定现实社会。又企图以这种方式,让所有人都能够以尊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这些人民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懒惰,而是因为社会问题,造成了他们成为最底层,受尽屈辱奴役。。。六祖慧能出身贫寒,本来就是一介卑微的草根,后来六祖似乎是不要饭的,然而六祖却不识字。我们居然不能因为这个说六祖是“文盲”,谁敢这么说呢?。。六祖他老人家也没有象武训一样,“自恨不识字”,去奴颜婢膝的对待识字的人。

  电影《武训传》,以及武训这个人,对毛泽东的直接刺激,因为红军中就有很多乞丐。八路军、解放军中仍然有很多乞丐。彭德怀就是叫花子出身。红军时期,长征中,以及后来的战争时期,毛泽东什么都没有,什么也给不了他的兵,很多时候让这些兵吃顿饱饭都很困难,毛泽东也没有条件给这些兵任何许诺。。那么为什么毛泽东仍然可以发展和团结相当数量的军队,这些年轻的士兵跟着毛泽东和共产党,不管前途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这么一路走下来,始终不离不弃。。。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因为在这支部队里,这些曾经的乞丐、这些贫农和奴隶,这些社会最底层的人民,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他们能被包括最高领袖毛泽东在内的所有人平等对待,他们在这支部队里收获了尊严。。。也许毛泽东不止一次亲眼目睹那些才十几岁的小乞丐,那些赤贫出身的红小鬼,为了跟着他毛泽东,被打死在枪炮下,冻死在雪山上,饿死在草地里。还有象张思德那样,死的悄无声息。所以,毛泽东怎么可能容忍武训的自轻自贱,以及武训对乞丐这个阶层的侮辱和糟蹋呢?

  1951年“5.20社论”说,“《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武训)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这难道是我们所能够容忍的吗?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如此之多,说明了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人物(如像武训),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竟至向这种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基于不同的哲学立场,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待普通人民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最终导致了毛泽东与其他党内高层的分裂。在具体的事务及政策上,党内亦产生了方方面面各种各样的分歧。比如关于计划生育,1957年2月14日,毛泽东说,“。。。似乎可以研究有计划地生育的办法。。并且要得到人民的完全合作。”1957年10月13日,毛泽东说,“农民字都不认识,还有早婚的习惯,你强迫他节育,又不行。。。”1958年1月,毛泽东说,“。。。很难叫农民节育。。。要控制。人民有文化了,就会控制了。”。。。毛泽东时代,国家也断断续续的推进计划生育,那么当初为什么批判马寅初呢?。。。这件事与毛泽东没有直接关系。1957年3月1日,毛泽东还说,“实现有计划的生育,这一条马寅(初)老讲得好”。连人名字都没搞清楚。估计毛泽东也没看过什么《新人口论》。。。对马寅初的批判,最初在大跃进期间的北京大学,贴了大字报。后来一度风靡媒体。《新人口论》中建议施行计划生育的办法,其中一条就是“每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马寅初说,“我还主张(生)两个有奖,三个有税(就是罚款),以税作奖,不会加重国家负担。。。”这个建议就是一大罪状,批判方据此认为,马寅初“对广大人民群众缺乏感情,甚至是仇视劳动人民”。。。

  。。。。。。

  虽然文革期间(1967年),毛泽东曾对外国人说:“七千人大会的时候,已经看出问题来了,修正主义要推翻我们。”。。然而,平心而论,说少奇与小平同志,在文革之前,曾经象对待敌人那样,企图有预谋、有计划的推翻毛泽东,阴谋搞政变,这是不客观的,这不是事实。就象说彭德怀“里通外国”一样,没有人相信。。。刘邓们也许仅仅想让毛泽东闭嘴,走开。站的远远的,别碍事。。。但是无论如何,少奇与小平同志在无意识的加速扩大党的分裂,他们对党的分裂无动于衷,他们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在反对毛泽东。刘邓们的确没有倒毛的心,却在不停的做着倒毛的事情。。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对斯诺说,“那个时候(1965年)的党权、宣传工作的权、各个省的党权、各个地方的权,比如北京市委的权,我也管不了了。”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毛泽东与党,这对夫妻就开始了冷战。团结与和睦一去不返。冷战之余,双方除了各行其是,就是摔锅砸碗的争吵。。。事物总要起变化的,双方最终彻底决裂,这个摊牌的危机时刻在渐渐逼近,少奇小平等同志对此却很迷茫。。。他们没有办法、也没有主观意愿推翻毛泽东。也许他们只是在无可奈何的等待,隐隐约约的盼着自然规律的发生,盼着毛泽东自然死亡。。。而作为刘邓的反对派,在长达7年的分歧与争执之后,毛泽东断定“修正主义”已经篡夺了革命政权,他们打着共产党的旗号,实际上却在施行资产阶级甚至是法西斯式的统治。毛泽东也许有判断,认为修正主义者们存在阴谋发动政变的可能,也许他们甚至正在无声无息的酝酿政变。。

  毛泽东从来不为了做什么而做什么。因为毛泽东从来就不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比如第五次反围剿,中共被合法政府打的满地找牙,红军处于朝不保夕的生死时刻,毛泽东却出人意料的提出口号,“北上抗日”。。这在当时几乎是匪夷所思的。。。而后来的事实是,日本在东方,红军却不停的往西跑。。。中共在1934年7月15日,由毛泽东、朱德联合署名,提出“北上抗日”的号召,第一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完全失败的背景下,中共向合法政府婉转表达妥协意愿,试探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第二就是争取全国舆论的同情。第三,“北上抗日”后来的确成为中共在逃跑(长征)时期的精神支柱。那个时候再对红军士兵们鼓吹共产主义无异于扯蛋。。。“北上抗日”的口号使红军摆脱了大逃亡的消极感。红军并不是为了逃跑而逃跑,合法政府对其赶尽杀绝,就是在阻挠红军抗日,这样就更易激起红军的义愤和斗志。“北上抗日”的口号如此成功,不但使红军的逃跑立刻转型为进军,更以至于西安事变以后,第二次国共合作,一切都显的那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所以在文革爆发以前,毛泽东面对党内分裂至即将摊牌的危机时刻,面对反对方发动阴谋政变在逻辑上的可能性,甚至是必然性,毛泽东的对策同样出人意料。。。毛泽东要先发制人,发动“第二次革命”。而这次革命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倒某些人,甚至也不是为了打倒某个具体的阶级,毛泽东的目的,是要打倒一种思想。。。继而扭转整个人类几千年来累积形成的某种坚不可摧的观念。。这次革命在一开始就是哲学层面的,属于人类历史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正因为如此,这次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它也触及到当时以及现在的社会,所有阶级中每个人的灵魂。。。

  子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政治也是自然现象,符合自然界的辩证法规律。林彪在1966年5月18日说,“。。。从我国历史上来看,历代开国后,10年、20年、30年、50年,很短时间就发生政变,丢掉政权的例子很多。。。”这就是辩证法。立春以后第一个温暖的天气,并不意味着冬天已经远去。寒冷力量势必还会反抗挣扎,这就是自然界中所谓的“倒春寒”。。。那么大乱之后初来乍到的和平,也并不意味着幸福已经降临。在真正的春天来到之前,还会有“倒春寒”,还会有饥荒与动荡。。。而历代开国后的政变,都是常规的,都是些一般的权谋之争。就象开篇谈到的,1964年12月,毛泽东生气之余,对少奇同志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倒。”。。打倒一个刘少奇,或者象斯大林那样,动用军队以及秘密警察,来清洗政权内的异己分子,毛泽东不屑去做。那不是毛泽东的目的。。毛泽东十分清楚,对于毛泽东和他所代表的人民来说,真正的敌人究竟是谁。。。

  (待续)

通宝推:高粱,川宏,于同飞,caoban,特里托格内亚,唵啊吽,dy571,Rusher,天狼星,葡萄,秦王将,黄锴爱李莹,看山,shuzhu,四四方方,诸法空相,人在旅途,青木堂主,jboyin,哈酷,yiwensilan,山海马甲,忘情,金台夕照,东方青木,偶卖糕的,冷艳锯,青颍路,驿寄梅花,ErgoSum,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