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商榷。

你根本不了解佛教与印度教的关系。

佛教源自于婆罗门教

带情绪的话,这是胡说八道。你可以看看季羡林先生相关佛教方面的文章(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外链出处),说得很清楚。婆罗门和佛教根本从源头上就不同,一个源于作为入侵者的婆罗门系统,一个属于印度土著的沙门系统。在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其实还存在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刚开始跟现在我们知道的萨满教等原始宗教差不多,后来慢慢受到印度本地宗教的影响才发展的,象你说的“轮回”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业)这些思想,是原来的婆罗门教没有的东西,是婆罗门吸收了土著宗教思想才有的。甚至种姓制度也是古印度本身已有的,只是雅利安人沿用强化、巩固了这一制度,后来的印度教更是用轮回和业报的思想把这一制度进行美化和理论化的。

雅利安人的入侵是逐步的,大概由西北向东扩张,这就在印度形成靠北形成一个婆罗门文化中心,靠东的土邦形成一个继承古印度本土文化的沙门文化圈,释迦牟尼的佛教就是起源于印度东边喜马拉雅山麓同在的尼泊尔,而他活动的范围也是在周边几个小国,远离婆罗门文化中心。甚至原始佛教主要的竟争,是在与同属沙门系统的所谓“外道”中进行而不是婆罗门。为何,因为不同系统泾渭分明,根本没有辨别的需要;而正是因为同出沙门系统,许多思想同源,而有许多概念要澄清、仔细甄别,才有竞争、辩论的需要。

雅利安人在印度久了,思想慢慢受本地沙门思想影响,吸收而有了轮回、业报的思想.被压迫土人的沙门思想的兴起,也让婆罗门教感到危机,积极吸收沙门系统的思想加以改造,创造出一套套远较过去更加缜密严谨的理论,形成了有别于过去婆罗门教的一个几乎全新的宗教,也就是印度教。其中,佛教思想是印度教的主要竞争对手和吸收对象,佛教深深影响了印度教。比如现在印度人现在高种族的人许多都是素食,就是佛教的影响,因为旧婆罗门原来是杀牲祭祀的。又比如“非暴力”思想,也不属于殖民者宗教的婆罗门教应有的,其源头只能来自佛教等受迫害而倡导平等的土著人的沙门思想。

当然,影响是互相的。“佛陀被当做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而在此之前,佛教也对婆罗门教进行一定的妥协,把婆罗门的某些神化为佛教的护法,如大梵天、帝释等。但是,两者在种姓制度上的根本不同,也导致了后来的完全不同的命运。

印度佛教后来发展正如原始佛教所说的,进入“末世”,人才凋零,力量集中在寺院,僧侣陷入琐碎的经义研究,没有新的理论发展,远离大众,逐渐衰微。一旦穆斯林入侵,佛教力量集中在寺院被一锅端,就灭亡了。而印度教则经商羯罗等大师的改造,面目一新,其思想跟印度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思想更为契合,为更多的大众所接受。所以,印度佛教的衰亡是内外原因所导致,诸行无常,成、住、坏、空,自然而然。印度教之所以没有消亡,除了深入社会大众的发展,还有其维护种姓制度的思想,是每一个统治者所欢迎的,没有理由去破坏。蒙古帝国统治者在中国人分四等的制度安排,跟印度的种姓制度同出一策。不同的是,中国人天生的造反精神,约百年时间就把蒙古人赶出中国。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在穆斯林莫卧尔王朝的统治下,延续了300年,直到英国的入侵才结束。而新的殖民者虽然是异教徒,也没有消灭印度教的举动,不能不说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根深蒂固。种姓制度借助印度教在制度上、思想上,牢牢把控着印度,两者密不可分,什么样的外来势力都不能把它们分开。穆斯林没有消灭印度教,不仅因为它信众的庞大,未尝没有印度教思想有利于统治的需要。所以穆斯林入侵者不仅没有消灭印度教,还要利用印度教用维护其对印度的统治,还甚至于印度穆斯林教受到印度教种族制度的影响而产生内部信徒等级的产生——这在“信众平等”的穆斯林世界内部也是独树一帜的。佛教的平等思想,却对统治是有害的,自然在外来统治者的打击之下,无论其是否穆斯林。印度现代佛教的重现,正是以反对种姓制度面目,在低种姓人群中发端。

所以,我同意在“轮回”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方面中国佛教和印度教确实可以交流,但也要明来头去脉和其中的不同之处。不是印度教创造了轮回和业报思想并影响佛教,而是反过来还差不多。如果说两者的差别,就在于印度教是用轮回、业报思想的思想来维护种姓制度的,承认人生而身份、地位有天然的不平等,一个人的命运在今世的不可改变。这与原始佛教也好,中国佛教或者说中国的人传统思想也好,都是格格不如的。中国佛教界流传很广的《了凡四训》,就是中国佛教今世改变命运的教材,几乎任何寺院都能拿到,这本书的别名就是《命自我立》。

印度教是怎么用轮回和业报的思想美化和理论化印度种姓制度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键词(Tags): #印度教 种姓制度通宝推:入江云,扶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