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2:管夷吾——民受其赐 -- 桥上

共:💬29 🌺1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始霸3/8

《庄十一年经》:

冬,王姬归于齐。((p 0186)(03110004))(029)

《庄十一年传》:

冬,齐侯来逆共姬。((p 0189)(03110301))(029)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的庄公十一年(公元前六八三年,周庄王十四年,齐桓公三年),冬天,齐侯(齐桓公)亲自来我们这里迎娶共姬(王姬)。

一些补充:

“王姬归于齐”,所谓“归”,在当时就是出嫁的意思,例如,《周易》有卦“归妹”,乃少女出嫁之意,《诗经》屡言“之子于归”,皆意为女子出嫁。而王姬则是周天王的女儿。鲁国在周代地位特殊,其表现之一就是常常替周天子嫁女。

杨伯峻先生注“王姬归于齐”曰:

《传》云:“齐侯来逆共姬。”则鲁代周王为婚主可知。《公羊》、《谷梁》并云“过我”,非。

高士奇《纪事本末》注“齐侯来逆共姬”云:“鲁主王姬之嫁旧矣,故桓公之娶王姬,亦逆于鲁,盖鲁为王室懿亲也。”

“周”(杨注:宣三年《传》王孙满之言曰:“成王定鼎于郏鄏。”据《尚书》,武王亦无经营雒邑之事。成王之营雒邑,先卜其地,则迁鼎恐亦非武王事。一九六二年出土何尊为成王五年器,云:“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又云:“唯珷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帥-巾+立/(亏-二)]民。”似武王早有迁筑王城意,成王不过秉承父命而行。昭二十八年《传》言:“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古人常以成王事归武王。雒邑即成周,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南。京相璠云:“郏,山名;鄏,地邑也。”《太平寰宇记》谓邙山即郏山之别名。#郏音夹,以郏山得名(郏山即北邙山),即郏鄏,又曰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今河南省-洛阳旧城西部即王城故址。自平王东迁至景王,十一世皆居此。敬王迁成周,王城废。至王赧复居之。详顾栋高《春秋大事表》。#郏鄏即桓七年《传》之郏,周之王城,汉之河南,在今洛阳市。《楚世家索隐》云:“按《周书》,郏,雒北山名,音甲。(鄏谓田厚鄏,故以名焉。)”#沈钦韩《补注》云:“《续志》:‘河南县东城门名鼎门。’《唐六典》:‘东都城南面三门,中曰定鼎。’韩愈《送郑十校理序》:‘席定鼎门门外。’是古人犹以成王定鼎之事名城门也。”#王城在今洛阳市西北隅。#沈钦韩《补注》云:“周宗言周室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2,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庄十三年经》:

十有三年春,齐侯、宋人、陈人、蔡人、邾人会于北杏。((p 0193)(03130001))(029)

《庄十三年经》:

夏六月,齐人灭遂。((p 0193)(03130002))(029)

《庄十三年传》:

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夏,齐人灭遂而戍之。((p 0194)(03130101))(029)

我的粗译:

两年后,我们的庄公十三年(公元前六八一年,周僖王元年,齐桓公五年,宋桓公元年,陈宣公十二年,蔡哀侯十四年),春天,各家诸侯在北杏集会,商讨平息宋国的动乱。但请了遂人他们却不来,于是这年夏天,齐人攻灭遂国,在那里派了驻军。

一些补充:

上面第一条《春秋经》中罗列了参加此次北杏之会五家诸侯的名称,则在其下相应的《左传》中就省略了。

“宋”——“商丘”(杨注:宋,国名,子姓,成汤之后裔。及周武王灭纣,封其子武庚。武庚企图恢复殷商王室,与管叔、蔡叔联络举兵,而为周公-旦所败,改封纣父帝乙之长子微子启为宋公。或称殷,或称商,皆仍其旧称。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市。传至穆公七年,即鲁隐公元年。昭公-得之元年,即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止于此年。自昭公传六世,一百七十年,据《史记宋世家》及《汉书地理志下》,为齐、魏、楚三国所灭。但吴师道注《战国策》曾疑之,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爵姓及存灭表》则直云“灭于齐”。#阏伯相传为高辛氏之苗裔,详昭元年《传》并《注》。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五有《商丘叔簠》,盖以地名为氏。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今河南-商丘市西南有商丘,周三百步,世称阏台。),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陈”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8,北纬33.73(淮阳县城)。

“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25,北纬33.25(上蔡西南卢岗乡-翟村东二郎台周围。蔡国故城遗址,长方形城,东2490,西3187,南2700,北2113。西周至昭十三年(前529),蔡;昭十四年(前528)至战国,楚。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复封于新蔡,哀元年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迁于下蔡——州来)。

“邾”——“郰”(杨注:郰,鲁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约四十余里。#邾,国名,曹姓。参见王国维《观堂集林邾公钟跋》。初都今曲阜县东稍南,盖鲁之附庸,后都今邹县东南,春秋后八世楚灭之。《礼记檀弓》、《公羊》皆作“邾娄”, 《国语郑语》、《晏子春秋内篇上三》、《孟子》并作“邹”,盖邾娄速读而音变。传世彝器有邾公牼钟、邾公华钟(“邾”并作“鼄”)及邾公钟、邾公[釒乇]钟等。仪父,邾君之字,名克。另一曹姓邾,楚之与国,在湖北-黄冈(见陈直《金文拾遗》)。),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5,北纬35.56(近鲁地,后曾由孔子之父管理。文十二年前是邾都)。

“北杏”(杨注:北杏,齐地,当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推测位置为:东经116.24,北纬36.41(茌平县-乐平铺镇-教场铺村西北约50米教场铺遗址)。

“遂”(杨注:据昭三年及八年《传》。遂为虞舜之后,《世本》亦云“遂,妫姓。”其地当在今山东省-宁阳县西北,与肥城县接界。传世器有遂[户攵]諆鼎。(然)《齐世家》云:“(桓公)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与《左传》(有)异。),推测位置为:东经116.77,北纬36.07(安临站)。

《庄十三年经》:

冬,公会齐侯盟于柯。((p 0193)(03130004))(029)

《庄十三年传》:

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p 0194)(03130201))(029)

我的粗译:

也在这年冬天,我们的主上与齐侯(齐桓公)在“柯”那里举行了盟誓,这是齐侯继位之后我们终于和齐国讲和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冬,盟于柯,始及齐平也”曰:

庄十年败齐师于长勺;齐、宋联军,又败宋师于乘丘,此时方与齐言和。柯之盟及曹刿事,《公羊》、《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与《齐世家》所述,与《左传》不同。《齐世家》云:“(桓公)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鲁将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于是遂与曹沬三败所亡地于鲁。”《左传》此年既无齐伐鲁之事,且长勺之役,鲁胜齐败,更无曹刿之三败。然而《史记》所述,颇流行于战国。《战国策》屡言曹沫劫桓公,《齐策六》载鲁仲连《遗燕将书》且举此事以劝燕将;《荀子王制篇》又云“桓公劫于鲁庄”,复与《管子大匡篇》及《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述相合。然而诸书所言,无不有破绽可寻。遂为齐所灭,则《史记》所言“献遂邑以平”者误也。春秋无关内侯之称,则《管子》及《吕氏春秋》所言“鲁请比关内侯”者误也。汶阳之田至成十年鞌之战齐始归鲁,不但载之《春秋经》与《左传》,《史记》亦载之于《年表》与《世家》,则《公羊传》诸书所言“请汶阳之田”者误也。叶適《习学记言序目》卷十曰:“是时东迁未百年,人材虽陋,未至便为刺客。”卢文弨《钟山札记》谓曹沫劫桓公事出于战国之人所撰造,但以耳目所见,施之上世,而不知其有不合,诚哉是言也。司马迁不取《左传》曹刿论战,而取其劫齐桓,已载之《年表》与《齐世家》、《鲁世家》,复为之作《刺客列传》,盖亦好奇之过。汉-武梁祠画像因有曹沫劫桓公图象。

“柯”(杨注:柯,齐邑。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五十里有阿城镇,当是故城所在。),推测位置为:东经116.02,北纬36.18(东王庄村西,残东南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