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当我在扎针的时候我是在做什么 -- 弦音醉舸

共:💬617 🌺1617 🌵22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也不用太悲观啊。

你看针灸不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也进入了正式的现代医疗体系了么,往基层看,大街小巷的足疗按摩不也在遍地开花嘛。只要有需求,中医又能主动有效地回应这些需求,生命力就还在。

转几个网上看来的讨论,不一定都对,但可参考一下。

西医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向微观发展,但却不能穷尽各种复杂的化学反应。但中医虽然注重整体联系,确是在生产力水平极低,工具和治疗手段不发达的情况下建立的体系,缺乏实证的部分很多靠臆想来补充,因此在现代科学的逻辑看来多有玄学的特征。

比如说诊断,中医的传统是望闻问切,其简陋,难以把握和错误率高也是实属无奈。而西医呢,无论是胃镜肠镜x光ct彩超核磁共振,还是验血验尿活体切片化验,准确率固然比中医高着量级,根本上还是从物理上“看看啥样了”和化学上“验验是啥”。比如现在到医院看病,基本问完了最常做的就是验血。然后根据化验单,根据各项指标的高低来对症下药(比如白细胞高了就是有炎症),似乎总跑不了隐隐的“简单粗暴”几个字。

个人观点,中医应发展成“中草药调理学”,分为“养生科”(保健科)和“治疗科”两个方向,治疗科偏向慢性病,肿瘤等,采用西医的诊断手段来确认病情和疗效。比如感冒发烧,化验完了该抗病毒抗病毒,该抗生素用抗生素。但如果想改变“稍微见风就老感冒”或者慢性支气管炎,就可以使用中药来调整内分泌,增强免疫力。肿瘤不必说,该手术手术,该化疗化疗,化疗虚弱期用些补气血的,平时多用些增强免疫力的中药。中医要立足传统,学习现代科学补充和改善,摒弃玄学化,不求甚解含含混混,甚至用臆想胡联系的部分。

西医其实应该反省自身的问题,不是去学寒热清浊,更不是去学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逻辑学培养的大脑理解不了这个。而是要重视调解内分泌对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易水风寒 nature的编辑其实有点抬杠,两批中药或者两个厂家的中药,成分药效当然不能完全一样,即使成分基本一样,对不同的人效果也不完全一样。每支青霉素的成分含量都一样,用于普通感冒的抗炎还不是有人立竿见影,有人效果寥寥?

西药因为成分单一,可以找志愿者,大量毒理试验和临床试验,把毒副作用基本搞清和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写在说明书上。正因为如此,其对复杂的人体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系统感觉无力,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研究不胜研究。鉴于此,应研究和鼓励“模糊疗法”或“方向性辅助疗法”,同时尽力解决从内分泌水平做“疗效评估”和“风险评估”的问题。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要说那凉茶都是安慰剂,显然是不客观的。但是用了多少凉茶,喝了几罐,我现在是处于“有火”还是已经“虚寒”,再喝就拉肚了,量化和检测是个大问题。“模糊疗法”和“方向性疗法”的特点是:舌苔发红,循环旺盛等表象体现了内分泌处于“亢”或“阳”这个模糊的概念,那么用些性寒,清热的药物来中和,四肢发冷,脾胃虚弱等表象提醒了“阴”或“虚”的概念,那就用些温补,热性的药来调理(如附子理中丸)。虽然难免粗糙,但好过置之不理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容易被误解成和稀泥的骑墙派。概括我的观点如下,请大家指教。

1中医是模糊疗法,主要通过调节内分泌来治病。

2.西医缺乏调节内分泌的方法,因此中医对慢性病,顽固病有可取之处。

3.中医并不神秘,需摒弃传统概念含混错漏之处,结合现代科学,在疗效检测和普适性上下工夫。

4.中医的精髓应是“根据各项表象判断内分泌状况,病情发展走势,不断调整人体接近更好状态”。所以不能拘泥于古方,应研究的是“在保证基本安全的范围内不断探索,追求最大疗效和可接受的副作用”的方法论。

最后脑洞一下:

20XX年,感觉最近老是拉稀,畏寒,体力虚弱,想要调理下,于是来到某某健康调理中心。

医师问:怎么了?我巴拉巴拉。医师说,好,先验血验尿验便去吧。

化验单出来了。恩,可以排除肿瘤,炎症等等,体内菌群失调,指标如何如何。某某激素偏低,指标如何,几章化验单输入电脑,打开中草药智能调理v13.1程序,读入,分析。。。建议方案打出来了。a方案党参X克,白术X克,黄芪X克 其他XXX ,价格XX元,疗效预测90%,风险等级5%,如有以下症状请提前来复诊。b方案:。。。

我:那就选a方案吧。一周后来复诊。医师说感觉怎样?我巴拉巴拉,医师:恩,验去吧。各种验。单子出来:各种指标数字,和上次检验对比分析。。疗效综合评分80分。。本次调整某某X克。。。 调整理由:。。。恭喜了请继续保持。。对了,下个月我们就要升级v14系统了,给加个关注点个赞吧?

补充部分我的经历和观点。

我从小有鼻炎,医院的诊断大致是慢性副鼻窦炎+鼻中隔歪+咽炎,感冒一般都导致加重,常有脓鼻涕,鼻塞不通,见风头痛,很痛苦。有次急性发作病情较重,治疗经过是:先抗生素治疗,吊水,退烧,消炎。几天后炎症控制了,但鼻腔深处仍有脓,于是做负压吸引,最后是穿刺冲洗,(用好大一个套针穿过软骨到鼻腔,然后用注射器往里灌药吸引),再就是配合各种滴鼻液。那会儿还不流行雾化,估计现在去治肯定给开雾化治疗吧。各种折腾后,效果有限,再次感冒依然如旧。

后来看了一个中医科的大夫,开了几副药,大约记得有辛夷花,鱼腥草,苍耳,黄芩,川贝等等。这个大夫一次只给开1星期的,喝完就得去找她复诊,看看舌苔,问问症状变化,然后就会换几幅药。这样大约喝了1个月左右,某次擤鼻涕时首次见到白色半透明的鼻涕(以往都是黄色的脓涕)。后来他说再喝1月去根,却喝的断断续续的,结果好了大半,脓涕是没了,就是痰多些。

好了有点啰嗦,我想说的是,百度以上任意一种中药,会有很详尽的解释。基本都会出来含有一大堆什么甙啊碱啊的。

以下搬运自百度:

苍耳含苍耳甙(xanthostrumarin)。叶含苍耳醇(xanthanol)、异苍耳醇(jsoxanthanol)、苍耳酯(xanthumin)等。果实含苍耳甙、脂肪油、树脂、生物碱、维生素C。苍耳甙(Strumaroside),即B-谷甾醇葡萄糖甙)、黄质宁(Xanthinin)、苍耳明(Xanthumin,是黄质宁的立体异构体)、8-(?-异戊烯基)-5,7,3,4-四羟基黄酮[8-(?-Isopen-tenyl)-5,7,3,4-Tetrahydroxy-flavone〕,以及咖啡酸和1,4-二咖啡酰奎宁酸(1,4-Dicaffeoylquinic acid)。此外,尚含查耳酮衍生物、水溶性甙、葡萄糖、果糖、氨基酸、酒石酸、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硝酸钾、硫酸钙等。

甙类物质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煎剂有镇咳作用;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本品有一定毒性,成人服用量超过100g可致中毒。

川贝母是常用中药,传统的功效是润肺、止咳、化痰。川贝母具有镇咳作用。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实验,组织培养川贝和野生川贝,3.0g/kg灌胃,30分钟时镇咳作用最强,止咳率大于50% 家种、野生、组织培养的川贝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实验,家种及野生川贝母200%流浸膏25ml/kg,川贝母生物碱11.3mg/kg及贝母皂甙Ⅰ~Ⅲ号0.5mg/kg,均有较明显祛痰效果,其中以生物碱和皂甙Ⅲ号的作用较强。

辛夷花

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柠檬醛、丁香油酚、茴香油等,并含生物碱、鞣酸等。

(2)局部收敛。以辛夷制剂外用滴鼻,可见鼻粘膜上产生蛋白凝固物,并使分泌物减少。但内服对鼻粘膜的影响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3)抗过敏。对由组织胺引起的实验动物的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降压。动物实验有降血压作用。此外,辛夷煎剂、流浸膏对实验动物的子宫有兴奋作用。临床应用为治疗鼻渊(鼻窦炎)的常用药。可治疗由鼻窦炎、慢性肥大性鼻炎引起的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对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也有一定疗效。

鱼腥草

地上部分含挥发油、内含抗菌有效成分癸酰乙醛(deCanoy acetaldehyd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a-蒎烯(a-pinene)和芳樟醇(linlool),前两者并有特异臭气。还含甲基正壬基甲酮(methyL-n-nonylketo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limon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丁香烯(caryophellene)。通常所说的鱼腥草素指的是癸酸乙醛的亚硫酸氢销的加成物。另含阿福甙(afzelin),金丝桃甙(hy-perin),芸香甙(rut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以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acid)。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花和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增强免疫力

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

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

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鱼腥草煎剂在体外能明显促进人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家兔及患者血清备解素水平。

[4]

抗肿瘤作用

新鱼腥草素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效果可能与提高癌细胞中的 cAMP 水平有关.实验表明: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新鱼腥草素,其癌细胞总数、癌细胞分裂指数、腹水量均有明显降低, 而癌细胞内的 cAMP 水平却有增高。

抗炎作用

鱼腥草煎剂对大鼠甲醛性脚肿有显著抗炎作用,亦能显著抑制人γ-球蛋白在Cu++存在下的热变性;鱼腥草素能显著抑制巴豆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对HCA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染料渗出也有显著抑制作用.鱼腥草所含槲皮素、槲皮甙及异槲皮甙等黄酮类化合物亦有显著抗炎作用,能显著抑制炎症早期的毛细血管亢进

-----------------------------------------------我是分割线-------------------------------------------------

好了,以上你肯定没细看,但是我看了,因为得病的是我啊。我只是随便选了其中的几味药,你看:

1.都是好东西。抗炎,抑菌,提高免疫力,镇咳,化痰,抗过敏。nnd这要吃西药我得吃多少种,吃成药罐子了不说,关键医生一般也不给同时开这么多啊。

2.尼玛好大副作用,还有毒,还有些用不着的作用。降压,减慢心率,利尿,我都不需要好不好,我要是有低血压,心脏病,吃了会不会挂啊。。

3.以上百度百科这些“验药”,你能说不科学,没费劲?我看着就觉得真科学。问题是按照西医的逻辑和现行严格的药准制度,不敢用也不会用啊~

so,我的结论是:除去安慰作用不说,中医就是个模糊科学,就跟做菜一样,油盐酱醋各类调料,还得讲个火候。当然材料都是有营养(有效)的,但是各人做出来味道不一样,中医师大致相当于厨子,技术好的做出来香,营养也均衡。技术普通的至少能让人吃饱,而且多半吃不死人(药方经验积累)。

再靠谱点说,中医治疗慢性病,很多是通过综合使用多种含有复杂化学成分,但主性质对症治病的草药,以汤药的形式,较温和的用量,调整人体内分泌,提高免疫力,形成缓慢而长期的,较为彻底的治疗效果(去根)。

阳性即为显性,阴性即为阴性。上火,一般是内分泌处于亢奋状态,当然也是个模糊概念,表象也许是肾上腺激素水平升高,血液循环加快,白细胞增加(炎症)等等,体虚,那一般是反之。

所以回到我的问题,中医和西医思维上的不同。

(中医:这个来点,那个再来点,啥?毒副作用?好嘞加二两甘草!西医:尼玛说好的双盲呢?毒理实验呢?这么多化合物,尼玛你跟我玩排列组合呢?鱼腥草?恩,那个不错,不过那东西含马兜铃酸内酰胺,而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脏纤维化和尿路上皮癌。中医:啊?有这事啊?那凉拌吧,多放点醋,饭后别忘喝绿豆汤。)

真的很困惑:中草药有效,但是该怎么用?

==========

算是动了点脑子思考问题了,当然因为没有认真学过医学,所以还不算认识很清楚,到这程度也是很难得了,很有独立思考精神。

中医是通过不断调整人体状态来“治病”的,一个处方对应一个人体状态(辨证论治),一个人体状态是一个复杂现象,可以用现代医学来对人体一个状态做出解释,而且50年前的解释,和现在的解释,50年后的解释,绝对是不一样,有修正的,有更深入认识的,有些现在认为对你“鼻炎”毫无必要的“利尿”作用,将来可能发现它又有现代医学角度的“价值”。

一个处方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东,哪味药该用,哪位不该,也是千百年不断试错改进出来的,以复杂药物来对应解决复杂情况。

中医和西医是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人体问题进行研究的。

中草药有效当然是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就像西医医生医术不精,错误用药一样会出问题一样。

中医的问题和西医类似,但是比西医严重,并不是要考虑怎样“科学用药”,而是需要遵循客观规律,让中医能正常发展,让医生用医术说话,让患者用脚投票,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医生收入靠工资,靠职称,靠“科研成果论文”,就是不靠诊费,不靠患者。

1.中药/草药含有很多有效成分,有治疗作用。

有效成分是个扯淡的伪命题,虽然现在中药界等等都是以此为准绳,但我还是要说,有效成分是扯淡的。

一种药材里有很多种成分,绝对不能因为某种物质多,就认为这种物质是有效成分,其他全部是无效成分,也不能因为实验结论得出某种成分是主要有效成分,就认定其他成分无效。

果真如此,治疗疟疾为什么单用青蒿素出现无效之后,青蒿煮水(基本不含青蒿素)却仍然有效?

黄连素从黄连中提取,也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你见到黄连素能代替黄连使用了么?

人参、三体、西洋参的主要成分都是人参皂苷,可问题是他们的功效却完全不同,成分有个卵用?

迄今为止,一种药材的全部成分都没搞清楚,就妄谈某种成分可以代替这个药材,实乃扯天下之大淡。

因此,在我看来,对于中药材成分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别说结果了,就是方向是否正确都未知。有效成分论可以做为参考,但把有效成分论奉为真理还为时尚早。

2.中医有很多验方,通常混合使用多种中草药,而西医很少使用草药,多数是提纯一两种主要成分使用。

想讨论的问题是:

1.方某曾主张对中医应“废医验药”,理由是中药有效而中医理论模糊,落后。那么有可能实行么?

方XX在中医方面就是一个外行到不能再外行,但偏偏又装作自己无所不知的人,他说的关于中医所有的话,都是无知到不能再无知的人才能说的出来的,偏偏还要把自己当成权威,我们不讨论他,怕脏嘴。

废医存药又是一个扯天下之大淡的外行言论。所谓中药都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研究提纯、成分的都是西药,不是中药。反之,张锡纯先生用加味桂枝汤,辅以阿司匹林发汗,却用的是纯中医思维指导,故而在这个医案里,阿司匹林也可以称之为中药。

提议中医废医存药的人全部都是外行,外行的近乎无知,哪怕他们自称是中医行内的人,一样是无知。不用怀疑,无一例外。

3.怎样解决西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缺陷?例如对病症不十分严重,慢性,反复发作的顽固疾病,除了对症治疗,是否有通过温和,长期用药来调整内分泌,从根本上改善相应体质和功能的更好方案?

无法解决。理论体系的先天不足,除非有一天研究明白人体内部所有的硬件的作用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但这还远远不够。人体除了硬件还有软件,软件和硬件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但,这以目前西医的先天基础,和以繁驭简的方法,几乎不可能实现。

通宝推:時千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