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袁督师对蓟镇是否有管辖权的阐述 -- 碧血汗青
相当部分是领兵部尚书,不是实授。领这个衔是一种荣誉性质,以重其品衔体现皇帝重视,但不具备实际兵部尚书的权利。
比较可以做类比的,是一样死于辽事的袁督师前辈熊廷弼,他和袁督师一样,也是领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剑,但不是实授,而赐他们尚方剑,也是因为他们拿的这个兵部尚书不是实授的,怕他们不能节制诸将大员,所以有尚方剑就可以节制诸将,因此崇祯在给了袁督师尚方剑后,同时收回了满桂和王之臣的,怕的就是他们不受节制,如果是实授的兵部尚书,就不用这样了:)
另外,习惯上一般称呼真正的兵部尚书,也就是实授的兵部尚书会说“本兵”如何如何,如:
“ 大学士高拱掌吏部,荐(杨)博堪本兵。”
“三年正月,兵部尚书申用懋罢,特召廷栋掌部事。……同官陶崇道复言:“廷栋数月前一监司耳,倏而为巡抚、总督、本兵。”
“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帝颔之,遂下洽狱。”
“会辽事棘,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相?龟酰?兵部尚书张鹤鸣右化贞,议者遂欲移廷弼,与化贞画地任事。震?D逆知其必败,疏言:‘事势至此,……此一说也。不则移廷弼密云,而出本兵为经略’”等等。
说“出本兵为经略”,就是说让兵部尚书张鹤鸣去替代熊廷弼,这个时候,熊廷弼和督师一样,是加有兵部尚书衔,但别人不会称他为“本兵”,而是用这个领衔之外的称呼,如督师、总督、经略什么的。
另外,基本上《明史》里各时期的兵部尚书会分别同列一传,按先后时间排列,除非这个人很特别有突出事迹,会列入其他如忠臣佞臣等等有其他含义的同类同级别人物传记里,这也是作史的标准体例。
崇祯朝在袁崇焕时期,兵部尚书先是王在晋,之后是王洽,袁督师下狱后是申用懋,这三人是当时实授的兵部尚书。
关于蓟镇管辖问题,我与曹兄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呵呵,就是都觉得《明史》不大会在这个问题上胡诌。
其实我们暂且撇开官制问题不说,有两件事例是可以对我们了解这个问题有帮助的。
一是督师怕清军西向攻北京,派谢尚政前去协助蓟镇以加强防守,《本末》是这样说的:
“督师袁崇焕恐其西,请增戍关门,遣参将谢尚政等往备顺天。”可惜的是,“巡抚王元雅谓虚警,遣归。”
“请”增戍关门,“遣”归,均颇堪玩味,若督师一日蓟镇在手,则无需“请”增,而可使以“令”、“命”。
第二事便是我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赵率教增援蓟镇三屯营被拒事件:“逾月,挂平辽将军印,再移至关门。明年,大清兵由大安口南下。率教驰援,三昼夜抵三屯营。总兵仇国彦不令入,遂策马而西。”
以其总镇级总兵――平辽将军关门总兵的身份,竟然被区区一个分守总兵――蓟镇中路副总兵拒之门外,我们再联系前边督师“请”增戍关门、王元雅拒绝援军之举,当可证实此防区确实不在督师管辖之下,他只能请求如此这般,别人不买帐,就没什么办法,除非抬出皇上,上疏北京或兵部,要崇祯来压制对方。
其实,在最前面的一个引例中,还可以得知几个问题,如这一例:“会辽事棘,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相?龟酰?兵部尚书张鹤鸣右化贞,议者遂欲移廷弼,与化贞画地任事。”
熊廷弼和巡抚王化贞不协,彼此相当,双方于是僵持不下,搞得大家都没办法,甚至想办法要让他们“画地任事”,可见其职权相上下。
也因此袁督师才在辽东巡抚毕自肃自杀、登莱巡抚孙国桢免后,请崇祯不要再设巡抚,怕的就这个问题。而崇祯准其所请,裁去了辽东、登莱这二处巡抚后,辽东、登莱的管辖权也就彻底归了袁督师。
而疯行烈用为证据的那份督师奏折中说:“若顺天等处,则听督抚为政,臣不敢越俎而议者也。”,可见蓟镇顺天等处,并不在督师管辖之下,而刘策正是蓟、辽总督,王元雅则是该处巡抚,所以王元雅敢不搭理袁督师,把督师好心派来的谢尚政给一脚踢了回去,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蓟镇中协副总兵都敢把平辽将军赵率教拒之门外。这些,也都可以证实这个问题。
这些是与曹兄商讨,有得罪的地方,请勿见怪:)
不过,与曹兄讨论,我还真获益不少的说,这个是真的,因为若非曹兄,很多事我以前没想那么仔细过,呵呵,在此谢过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我看这个《崇祯实录》没有乙未条 曹仲德 字222 2005-06-13 14:05:30
呵呵,崇祯长编有两个版本 4 碧血汗青 字2737 2005-06-14 13:11:12
确实有可能是两种版本 曹仲德 字886 2005-06-15 12:21:26
这个疯行烈可是个明白人 moridin 字169 2005-06-14 14:10:20
this is the profesional way. Flower! 黑洞的颜色 字0 2005-06-14 14: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