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的诞生 -- 万年看客

共:💬162 🌺13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3,喷火魔法

不列颠之战是英国打过的最重要的一仗。这场战争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英国人回忆当中的最珍重藏品,相当于英国的温泉关战役。闭上眼睛,我们脑海中关于不列颠之战的最鲜明意象是什么呢?当然是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喷火战斗机。古往今来,人类创造过无数种用来杀死其他人的武器与机械,其中造型最美观的恐怕就是马克一型超级马林喷火战斗机。也正是这款战斗机赢得了不列颠之战。英国飞行员是一帮出身上游社会的小伙子们顶着一头乱发,留着小胡子,总会在急匆匆登上战斗机之前深吸几口烟斗或者灌下半杯啤酒——总之他们完美体现了英国的业余主义。他们的对手则是组织严密且拥有压倒性力量的德国空军。这群小伙子们在天上经历了九死一生的战斗,落地之后小睡片刻就再度回到天空当中。根据我们的计算,每一架遭到击坠的喷火都会——具体数字是什么来着?——拉上三四架德国飞机陪葬。我们并未亲眼目睹战斗场面,可是耳边却回响着丘吉尔的名言:“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少的人保卫这么多人的先例。”我们或许还能隐约看到沉默寡言的皇家空军领导人们肩并肩地伫立在背景当中,但是他们也是少数人。在这场罕见的现代化骑士对决当中,广大英国民众只能仰着脖子眺望天空,什么忙也帮不上。

上述宣传的大部分内容都不属实。首先,不列颠之战确实是英国打过的最重要一仗。其次,喷火的造型确实非常优美。但是喷火并不是赢得不列颠之战的主力战斗机。参战的飓风是喷火的两倍,另外驾驶梅塞施密特109的王牌飞行员就像驾驶喷火的王牌飞行员数量一样多,尽管前者与德国战斗机相比还要略逊一筹。飓风的制造速度比喷火更快,而且喷火维修起来更麻烦,因此喷火战斗机受伤之后退出战斗的时间也更长。那么皇家空军飞行员是否全都是公学毕业生呢?皇家空军当中确实存在着显著的热血青年气质,传统上也确实更偏好喜爱射猎的户外运动型年轻人,因为这些人看上去似乎更擅长飞行。将人送上天总体而言很昂贵,有资格上天也确实很风光——以至于其他军种经常嘲笑皇家空军都是些抹足了发蜡的大少爷,皇家空军的行为规范也要求飞行员们板起面孔不苟言笑,皇家空军内部的术语更是充满了高冷气质。但是皇家空军的全体士官当中足有十分之四出身于工人阶级,此外还有五分之一的战斗员并不是英国人,而是来自新西兰、南非、波兰、捷克、加拿大与法国。战斗员们或许会抽烟,但是在战斗期间绝不会喝酒,因为实在没这个精力。此外也并非所有人都展现出了英雄气概。8月12日皇家空军肯特机场遭到反复轰炸,飞行员全都躲进了掩体。尽管上级军官反复劝说,有些人就是不肯出来。9月15日,一批飓风飞行员与梅赛施密特正面接触,非但没有逢敌亮剑,反而调转机头逃之夭夭了。这是战争,不是童话绘本。

反过来说,皇家空军飞行员也并不是一帮培训水平低下的业余爱好者。随着战斗继续与伤亡增加,飞行员的日常训练确实放松了很多。但是上天作战的飞行员们全都是受训精良的专业人士。真要说起对于骑士作风业余主义的盲目崇拜,痴迷于王牌头衔与各类勋章的德国飞行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更严重。另外皇家空军的硬件劣势也没那么严重。如果不考虑笨重的斯图卡——主要职责是为战斗机充当炮灰——以及同样是活靶子的轰炸机,当时德国空军共有战斗机963架,皇家空军则有666架。不过德国的战斗机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操作不灵的双引擎梅-110。性能与英国战斗机司令部麾下战斗机相当的德军战斗机共有702架,其实也多不到哪里去。鉴于德国人的攻击覆盖了英格兰南部的广大地区,可以集中全力攻击一点,分散布防的喷火与飓风始终都在以寡击众。不过反过来说,客场作战的德国飞机因为油料不足而无法长时间在英国上空作战,过来转一圈之后就不得不匆匆返程——奇怪的是德国飞机普遍不使用副油箱。于是英军的数量劣势就在很大程度上被德军的客场劣势抵消了。

最重要的是,空战是极少数英国人的组织水平强于德国人的战争领域之一。这份功劳经常被人算在丘吉尔头上,因为他在战前一直极力主张兴建空军,而且他的意见基本都提到了点子上。不过真正的功臣其实是张伯伦。在三十年代末期休.道丁曾经在张伯伦面前坚称,强大的战斗机队伍能保护英国免于毁灭性的轰炸,而张伯伦也听从了他的建议。正如前文所说,雷达是皇家空军新体系的核心。起初军方想要研制所谓的“死光武器”,结果却误打误撞地发现了雷达的妙用,于是就在极其机密的状态下沿着英国沿海兴建了一连串雷达站。德国人知道雷达站的存在,却始终没能彻底理解这一体系的威力——部分原因在于道丁在同一时期还创建了一套全新的指挥体系,从而分散了德国人的注意力。在皇家空军当中,道丁手下有一员干将,也就是来自新西兰的基斯.帕克【1】,此人是一名前线作战的天才,统帅十一个大队负责防卫英格兰东南部。帕克是个活力十足的人,而道丁的为人却相当乏味。不过他们两个在皇家空军内部有一位共同的敌人,就是特拉福德.雷恩.马洛里【2】,他认为应当将大量战斗机集中使用,给予敌人致命一击,也就是所谓的“大侧翼”战术。他运用政治手腕将道丁与帕克搞下了台,以至于航空部官方历史在记录不列颠之战的时候干脆没有提到这两人的名字。万幸的是在战争期间这种程度的内斗并没有严重影响皇家空军的作战效力。

将新式喷火与飓风部署到前线的过程并不算快。英国制造业的骇人落后状况意味着大部分用来制造新款飞机的车床与许多零件都需要进口。丘吉尔掌权之后立刻就任命老奸巨猾的报业巨头比佛布鲁克勋爵全权负责飞机制造。比佛布鲁克上任之后立刻放开手脚软硬兼施,连哄带骗又偷又抢,克服了白厅内部的重重障碍。1940年4月英国每月能生产256架战斗机,到了7月份这一数字就逼近了500架,达到了战时生产水平的最高峰。他说服了全国上下的乡镇居民、工人与煤矿矿工慷慨解囊“买一架喷火”。德国人始终没有意识到他们距离彻底摧毁皇家空军的目标有多么遥远。德国每生产两架战斗机,英国就能生产三架。

人们一度曾经非常担心皇家空军会耗尽飞行员。但是甚至在这一方面,加速的培训以及从海军与其他领域调拨来的飞行员也完全填补了缺口。尽管1940年夏天参战的三千余名皇家空军飞行员当中有五百多人不幸牺牲,但是到战争结束时战斗机司令部的作战能力反而提升了40%。英国飞行员尽管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是战斗技巧却更加高超,在整场战争期间的击坠率始终高于德国人。尽管丘吉尔声称这是一场少数人保护多数人的战斗,但事实上多数人才是取得这场胜利的主力军。在三千名皇家空军飞行员背后是四十万名默默无闻的地勤人员,其中包括机修工、车钳工与装配员,负责驾驶新战机与受损战机到处转场的二线飞行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对空观察员与探照灯操作员,高射机枪手与雷达观测员,等等。在这四十万人背后则是无数座往往坐落于英格兰东南地区、整天顶着轰炸疯狂加班的工厂与维修厂。不列颠之战的制胜法宝是是工业产能与组织建设,先进的通讯体系,高度职业化的培训体系,以及最尖端的科技。尽管皇家空军的对外宣传为自己披上了一层率性而为天不怕地不怕的外衣,但实际上这却是一支纪律性极强且奉行精英管理的队伍。不列颠之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并非依靠了公学毕业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而是因为我们终于在组织层面上达到了足以与德国人媲美的水平。

当然,所有这些事实一丝一毫也不能抹杀年轻飞行员们的非凡勇气。他们确实都很年轻——年龄最大的皇家空军中队长也只有二十四岁。每一位飞行员在作战时都要坐在八十五加仑航空燃油后面。对于他们来说,被子弹打死还算死得痛快,就怕被活活烧死或者被烧得面目全非——来自新西兰的阿奇博尔德.麦金杜医生在东格林斯蒂德的维多利亚女王医院里进行的植皮手术救助了很多负伤飞行员。运气,敏锐的视力,迅捷的神经反射以及杀戮本能都是至关重要的特质,但是就算凑齐了这些特质往往依然不够。在不列颠之战期间由于德军轰炸而暂时停止运作的关键机场只有一座,就是比根希尔机场。尽管如此,紧急迫降对于飞行员来说依然是家常便饭。他们经常要在海面上跳伞——落水之后的幸存几率并不高——而且还很可能在空中被德军战机射杀。他们的九死一生换来了永世长存的战绩。希特勒的战争机器直到此时可谓横扫千军,假如皇家空军失去了英国领空的制空权,英国本土遭受入侵的可能性将会大幅提升。英国陆军的坦克,火炮、机枪、载具以及大部分步枪都扔在了法国。假如国防军在多佛或者布莱顿登陆,那么英国本土几乎没什么力量能阻止他们挺进到肯特或者苏塞克斯。如果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希特勒其实也并不愿意直接入侵英国本岛。敦刻尔克之后他再次向自己眼中的战败国抛出了一套在他看来合情合理的和平条款。(这套条款并未遭到丘吉尔或者他手下大臣的拒绝,而是被一位自行其是的BBC播音员堵了回去。)我们今天已经无法得知希特勒入侵英国本岛的海狮行动有几成胜算了。德军的登陆作战装备很差,依然严重依赖畜力运输,而且没有足以对抗皇家海军的战舰。就算希特勒打赢了不列颠之战,海狮行动依然是一场胜负难料的赌博。不过话又说回来,希特勒最近的手气可谓旺到爆棚,因此在此时此刻与他对赌并不是个好主意。

不列颠之战是英国自二战开战以来赢得的第一场像模像样的胜利。经此一战之后,皇家空军从最不受人待见的兵种一跃成为了全国英雄。英格兰南部的每一位居民都意识到了这场战争关乎国家存亡的性质,因为战火已经烧到了他们头顶上。在敦刻尔克,德军上层下达的停止进军命令为英国远征军留下了死里求活的良机。同样,英国能赢得不列颠之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德国人的失策:戈林决定将轰炸重点放在伦敦而不是皇家空军机场。但是胜败之间的转化远远没有历史所回忆的那样一清二白,而且好几场最激烈的空战都发生在闪电战之后。鉴于雷达取得了相对成功,飞机制造业马力全开,皇家空军飞行员的击坠率也更胜一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皇家空军只要在经受几周德军空袭就会崩溃。但是当时这种事谁都说不好。战斗疲劳正在造成显著的不良后果,英国人很快就会体验到战争杀戮会以多么民主的方式降临到所有人头上。英国或许没有遭受陆上入侵,但是依然易于遭受轰炸。成功的撤退依然是失败,防守的胜利也不能算是胜利。英国人对于当前局势从来都不算特别热情。尽管如此,1940年夏天的民调依然显示只有3%的受访者认为英国将会输掉这场战争。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ith_Park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afford_Leigh-Mallory

通宝推:桥上,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