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Andrew Marr:当代英国的诞生 -- 万年看客

共:💬162 🌺135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1,曲未终,人未散

从美军在英国的大规模集结到反希特勒战争在柏林胜利结束之间还有一段漫长而又血腥的过程。1944年6月6日——也就是D日——的霸王行动针对五片法国海滩发动了登陆作战,美军、英军与加军共同取得了这项军事技术、战斗勇气与情报欺诈三方面的惊人成就。D日作战的机密得到了滴水不漏的保护。充气坦克组成的幽灵军团,大胆的假情报作战以及极其严密的保密工作意味着龙德施泰特直到最后一分钟都认定盟军的登陆地点将会更加靠东,大约在加莱与迪耶普之间。反而是希特勒本人一直怀疑诺曼底才是真正的登陆地。尽管如此,盟军的庞大舰队依然要受到登陆艇数量与海滩面积的制约,因此在第一轮攻击当中只有九个师踏上了法国的土地。德国人的防御兵力足有五十八个师,其中还有十个行军速度极快的坦克师。诚然,德国人的防线很长,而且在1944年春天已经彻底丧失了制空权。但是只要德军指挥官的动作再快一些,只要德军的情报工作再好一点,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在最初几天里就将第一波登陆的盟军赶下海。D日作战确实伴随着无论多少事先规划都无法消除的可怕风险。

就像在北非与意大利一样,英美两国的指挥官们在D日前后同样吵得不可开交,多年以后他们还会为了推诿责任而互放嘴炮。在霸王行动当中,盟军地面部队最高统帅是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还要屈居之下。在伦敦西部的圣保罗中学,艾森豪威尔制定了一套为期九十天的登陆与突破计划。大致来说,英军要在东面牵制德军主力,美军则趁机向西挺进法国腹地。恶劣天气推迟了整套计划的施行,而且蒙哥马利的表现也颇受争议,因为他的坦克在卡昂附近取得突破之后很可能错失了进一步挺进的良机。英军登陆之后确实陷入了进退不得的境地,针对卡昂发动的毁灭性轰炸也一直被批评家们视为战争罪行。美军指挥官——尤其是蒙哥马利的老对头巴顿——都认为蒙哥马利手脚太慢,所以才未能突破虚弱的德军防线。

随着英军打到安特卫普,距离莱茵河只有不到一百英里,英军再次停了下来。事实证明当地德国守军人数寥寥。用某位军事史学家的话来说,守军当中还包含了“警察、裁缝、伤病员以及十六岁的少年。”盟军坦克优势达到了二十比一并且几乎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在1944年9月结束战争的黄金机会就这样摆在了英军面前。假如英军抓住了这个机会,至少能拯救五十万英美两国士兵的性命——至少英军第一空降师肯定用不着白白填进阿纳姆战役的杀戮场里面——而且肯定还有更多无辜者能从集中盈利逃得活命或者躲过死于轰炸的命运。至于俄国人的东进势头更是肯定会被遏制在更加靠西的地区。至于这个天赐良机为什么被白白浪费,英美两军的指挥官们一直都在相互指责,争执的领域则涉及了情报、战略决策、战术执行以及勇气等等方面。

当时的英国公众们同样知道,在登陆作战的英勇新闻之后,盟军在欧陆的进展似乎慢得难受,就像当初在意大利一样。为什么呢?事实似乎一言难尽,失败的原因包括英美双头指挥体系的运转不畅、运输系统失灵——足有一千四百辆英国卡车因为活塞故障而无法行驶——以及德国必败结局导致的自满心态。导致这一切的根源在于盟军方面错误估计了希特勒的残存力量,也低估了千百万德国人对于他的忠诚。德军相信自己正在拯救祖国免于毁灭,因此全都奋战到底,打得既灵活又顽强。从诺曼底的灌木丛到莱茵河畔,盟军每前进一步都殊为不易。1944年12月,接受了一道狂野不羁的“希特勒亲令”之后,德军在1940年针对法国发动闪电战的同一个地点打了一场出人意料的反击战,旨在切断英军,再造敦刻尔克。美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尽管反击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是盟军依然再次付出了意料之外的惨重代价。

英军在亚洲战区同样屡遭意外。自从开战之初屈辱地败于日军之手以来,亚洲战区的主要进展都是美军在太平洋上不计成本地打下来的。奥德.温盖特在缅甸日战区组织并指挥的钦迪人游击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英军的颜面,并且证明了英军具有学习新式作战方式的能力。到了1944年3月,日军就像德军一样陷入了寡不敌众的境地并且完全丧失了制空权。于是孤注一掷的日军也在缅甸发动了反击,企图一路打进印度。日军穿越了印度边境,英军在科希马与英帕尔两地进行了异常艰苦的防御战,全靠空投物资才勉强支撑下来。幸运的是,大英帝国驻印度军队——其中包括印度教徒、锡克教徒、穆斯林、廓尔喀族人以及非洲人——有一位极其杰出的总指挥威廉.斯利姆。斯利姆是一位身材壮硕且受人爱戴的指挥官。他打退日军进攻之后又咬住残兵败将穿过缅甸,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打了一场追歼战。这次作战的必要性一直都有争议,批评者们认为这只是丘吉尔在几年前大英帝国颜面扫地之后重振帝国骄傲的手段。斯利姆麾下“被遗忘的第十四军”在战后一直都觉得自己的战功没有得到充分承认。但是他们的作战的确牵制了几万日军兵力,使其无法增援太平洋岛屿,从而帮了美国人的大忙。

二战的最后一幕为英国带来了含混不清的信息。在少年漫画与自我粉饰的回忆录之外,谁也不好意思主张英国人天生就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擅长打仗。在法国、缅甸以及德国,没有空中火力支援、没有美国工业力量支持、兵力十分有限而且已经破败不堪的敌军依然能让英军狠狠地吃些苦头。这样来看谁才是“优等民族”呢?很能说明问题的是,战后英国关于远东战区的主要宣传素材就是日军战俘营里的野蛮环境。在一大批基调近乎受虐狂的书籍、图片与电影当中,英国人将战俘们描绘成为了形容枯槁、遍体鳞伤乃至精神摧折的幸存者。这些宣传确实彰显了逆境乃至绝境当中不屈的人类精神,但却远远算不上帝国的赫赫武功。日军败在了庞大的美军战争机器手下,最终被两颗原子弹彻底降服。而在英国人的心目当中,骑自行车的“小黄人”击溃印度守军的景象将会成为议员无法抹去的记忆。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确实是历史必然,但是对日作战无疑敲定了这一进程。

此外人们也不能主张战争在各个方面都结束得很有光彩。胜利日当天固然见证了喜悦与释然的爆发,但是德国城市废墟与集中营里的惨状又为胜利日蒙上了一层阴影。俄国人如今占据了半个欧洲,熟读史书的人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1944年10月在莫斯科会见斯大林的峰会上,丘吉尔不得不默许了对方提出的第一阶段瓜分欧洲计划。他询问对方,“如果你控制90%的罗马尼亚,我们控制90%的希腊,咱们两家对半平分南斯拉夫,你看怎么样?”然后他就拿出了一份手写文件,上面标注了苏联与西方国家在上述地区的势力分配,斯大林则拿着蓝铅笔逐条打钩。更糟糕的是,鉴于苏联对于上述地区的军事控制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丘吉尔干脆与斯大林一起拿着波兰人的处境开起了玩笑。丘吉尔曾经是反布尔什维克圣战的发起者,斯大林也曾在1939年以波兰遭到入侵为借口发动战争。如今这两人的立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世界已经降临了,而且这个世界从正当中撕裂成了两部分,大英帝国已经没有容身之地了,英国在新世界当中甚至无法发出独立且强大的声音。在国内,独立参选人与社会主义者们在一连串递补选举当中将托利党与全国政府的候选人打了个落花流水。汤姆.哈里森【1】的大众观察组织详细记录了战时英国人的真情实感。早在1944年他就写道,选民们认为“战争领袖、战地猛犬温斯顿”固然功勋卓著,但是身为首相的他却“完全不是一个热爱和平、理解国内政策或者关心民生疾苦的人”。

我们可以说丘吉尔时代就这样到此为止了。在世界历史上,英国从未扮演过比起1900年到1945年之间更重要的角色,而这一时期的世界见证了两场有史以来最严酷的战争。丘吉尔时代足以与英国历史的其他精彩篇章相提并论,例如为后世英格兰奠定基本盘的伊丽莎白时代,百战成功的大英帝国开拓时代,以及发明创新能力如日中天的维多利亚时代,尽管英国的进取心与活力在丘吉尔时代都有所衰退。这个时代的长度勉强达到的当代人寿命的一半,但是在此期间英国却从一个外向扩张、奉行贵族价值观的帝国主义岛屿转变成了今天这样内向自守的国家。英国人曾经走向世界,现在世界则走向了英国。丘吉尔年少时的英国是一片咋咋呼呼、好勇斗狠、极度不平等并且崇拜皇家海军的土地。二战胜利时的英国则成为了一个广厦倾颓、如释重负、思想左倾的民主国家。旧日的英国遭受了恐吓,得到了解脱,终于成为了当代英国。庆祝胜利的人们高呼“咱们的老温”并且伸出手指比作V字,但是这个手势其实是在送别丘吉尔。此时的丘吉尔已经沦为了老故事书里的插图。在收集资料的时候,笔者曾不止一次遭遇过丘吉尔以及其他英军高层将领认为英军士兵普遍缺乏斗志的言论。二战之后这些私密评论很快就遭到了遗忘,被人们藏到了视野之外,因为生活还要继续。但是最重要的真相往往都是顺口流露出来的。一战之后的英国人确实不像从前那样热衷于打仗了。丘吉尔以为英国人会因此感到丢人,但事实上这却是当代民众的合理反应。只有那些曾经蒙受过丧权辱国之耻或者因为狂热意识形态而陷入集体癫狂的国家才会热衷于战斗。二战爆发时的英国并不是这样一个国家。

二战结束时,大不列颠终于成为了当代英国。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终于彻底粉碎了高等种族的自我欺骗,并且为普通国民带来了略好一点的喘息之机。大不列颠是一个气势恢宏的国家,志向高远的公仆与正派人的数量总体上超过了恶霸与施虐狂。但是这个国家并没有显现出纳粹德国与苏联这样的邪恶帝国所特有的旺盛活力,也不具备美国那样的蓬勃精力。国内的英国国民只想休养生息,海外的英国国民也丧失了开疆扩土压制其他民族的兴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且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帝国正在死去。但是大不列颠的最光辉时刻恰恰正发生在弥留之际。1940年丘吉尔治下的英国并没有合情合理地消极避战,而是万众一心且没头没脑地继续战斗了下去。当代英国就是我们因此而得到的报偿。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Tom_Harrisson

通宝推:江南白,mezhan,天白,李根,桥上,豪哥的江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