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印度会崛起吗?(上) -- 晨枫
我这里做不到抛砖引玉,但是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印差异。
80和90年代有个段子大意是中国学谁谁死。在那时候这个笑话本意是嘲笑中国政府笨拙的模仿。而模仿对象往往是经济竞争中的失败者。那时候,全盘西化是学术界尤其是经济学界的主流。
到后来我从这个笑话里总结了一个规律,就是中国自世界产业链末端,学谁谁必须死。用西西河一度自许的中国制造的话题就是,中国做什么都是白菜价。这种白菜价导致中国制造进入什么领域,我们的模仿对象他们占据的世界再分工细分市场在我们进入后会变得毫无利润可言然后退出该领域。所以中国学谁,具体到细分领域,的确学谁谁的分工优势就丧失殆尽。这笑话对除了美国以外的单一市场国家工业领域而言,都是残酷的冷笑话。
前面说了,印度拿到了很好的援助条件。也因此在一开国,从甘地的避免与英国与发达国家工人直接竞争到尼赫鲁调整的服务农业的工业体系的国策。到今天的印度,不管多少改变,一切维系印度建国那会的上层建筑保持统治是从来没有变过的。即使强势如三代尼赫鲁总理,一旦越过这个统治阶级的利益底线,他们都会黯然下台。而多数不那么强势的政治家以及多数时候的政客群体,一个今年许诺明年就能兑现的援助自己有好处,而且还能顺便讨好自己选民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谁还会有意愿,冒着巨大的利益再分配风险,且工业化最初四五年中可能在某个任期内都看不到任何实际回报的工业化基础建设。两者之间的选择不言自明。
而中国因为在这条路上没有朋友,甚至努力讨好任何我们的学习对象换来的只有嘲讽与不屑。正是在这样的轻视中,我们从那东南亚的边角料订单,到拿四小龙的边角料订单,再到那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边角料订单,最后到直接拿美国这个顶级食物链上的霸主的边角料订单,一步步蚕食全世界产业链分工细分领域的。别无他途。
而你提及的不同领域也是在这种艰难攀爬中的有所取舍。比如造船,几乎没有合资,独立性最强自主知识产权成果最丰硕对应其他制造业大块头总份额也最小。汽车,合资规模最大,市场规模最大,自主性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带动的上下游自主产业链,功过相抵。航空领域,我们面对绝对封锁。几乎所有合资都是坑,也因此我们几乎创设了美俄欧之外另一套技术体系。这套体系的基础基本受益自前二者衍生的产业布局产业分工与技术溢出。其他制造业大体在三者选择之间,有平移无破格。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有人说过差异 47 葡萄 字499 2017-08-18 04:55:47
🙂精辟 qq97 字120 2017-08-30 07:10:50
🙂葡萄兄:其实这个展开来倒是极有价值的,谢谢了。 3 薄荷糖家族 字252 2017-08-22 09:06:15
🙂这个角度的有关研究几十年开汗牛充栋
🙂换来的只有嘲讽与不屑----------看到这个,很有感 10 foursea 字556 2017-08-23 03:33:12
😄汉族虽说创新能力相对弱,学习能力又相对强。比小日本的学习 2 小米粒 字282 2017-08-23 03:43:54
🙂恰恰相反,我认为,华夏的创新能力是很强的 37 foursea 字1959 2017-08-23 05:14:03
🙂相对于毛主席的思路,也许改开初期走的弯路可以这么理解 4 老阿 字159 2017-08-21 08: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