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别忽悠我,让我右手砍自己左手 -- Ace
林毅夫采用的是割余法,逐一扣除单一因素对总量变化影响后,将最后不可分割的总量变化归于最后一个影响因子。
林1992年发表的论文《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用一个简单的投入产出模型来研究包产到户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方程的左边是农作物产出,右边就是影响农作物产出的诸因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固定资产、农机具)、化肥和该省当年(年末)的包产到户率。逐一排除掉包产到户率以外诸因素的影响,林将剩余的40%左右的农作物产出增长归结于该省当年(年末)包产到户率的变化。
按照这篇论文来看包产到户政策是非常有用的。
但是,仔细分析林论文,疏漏是很明显的。
首先,正如林所述:是所有政策性因素(大意), 包含了粮食收购价提高。但林论文中的投入产出模型只列个包产到户率在那,这是几个意思?
其次,林论文所列的可割余因素太简单,灌溉及工程滞后效应、天气(受灾、成灾)、包产到户率滞后效应……,等等,都完全没考虑。
最后,林论文未考虑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比方说灌溉工程和天气(受灾、成灾)对产量的影响可能就是复合的,1978年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灾年,英明领袖抓农业比较得心应手,1#重视,应对充分,措施得力,加上文革期间建设的工程发挥了作用,当年还增产不小。
1+1并不必然等于2,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把所有因素统统用割余法算一遍,最后结果加总,可能误差惊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初期可能有不到10%的一次性增产效果。长期来看,作用为负 3 老老狐狸 字190 2017-09-29 00:00:27
🙂关于中国包产到户问题学术研究的介绍 17 老老狐狸 字4172 2017-09-29 00:25:43
🙂记得林说是所有政策性因素(大意) 1 桥上 字33 2017-09-29 02:07:40
🙂林毅夫用当年年末的包产到户率解释当年粮食增产,太粗疏了。
🙂后来统计局篡改安徽历史数据以证明包产到户不差 9 hwd99 字60 2017-08-29 05:29:03
🙂61年夏天,毛泽东听取曾希圣推行“责任制”的汇报 4 老老狐狸 字370 2017-08-25 03:11:31
🙂为啥61年安徽农民比上年好过? 6 老老狐狸 字1973 2017-08-25 02:44:59
🙂Z:承包制主要是改变了分配关系 5 老老狐狸 字330 2017-08-25 0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