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言过其实者必非忠信 -- 林风清逸

共:💬48 🌺338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站在后世看诸葛亮很容易,虽然也不能因此就不看了

其实我想过,如果我接受和诸葛亮一样的教育,能不能做得更好。结论是如果教育内容一样的话,不一定会更好。

因为能力是锻炼出来的,也是学习前代的经验、技巧加强出来的。

诸葛亮给我的最大的教训,就是拔苗助长是有害的。一个人再有天赋,一开始打基础的时候,该点醒的事情没人点醒,到后来入世的时候,该经历的锻炼没有经历(还有该受到的保护没有受到,诸葛亮在这方面问题不是很大),那么是很难达到自己天赋的极限的。

我对比了一下庞统。诸葛亮和庞统二人处于一种相互备份、以及组成核心的状态。两个人当中,我觉得荆州地方集团明显在重点培养庞统。庞统比诸葛亮大两岁,出仕为南郡功曹。这一职务,是掌管人事和政务考评的要职。比拟于当今,可以说是组织部+督查室,大概有时还要加上办公室。我曾经听江南某地的朋友谈论他们当地的风土,提到他们那里组织部的科级官员没有一个不升到县处级干部退休的,可见其升迁之速。庞统出仕就是此职,典型的背后有人。那么庞统是如何履职的呢?“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他对人的评价,大多往好处说,甚至是拔高里说。庞统是怎么解释的,咱们不用多管,话是人说的,怎么说是嘴皮子一碰的事儿,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就那么回事。落到实处,事是人做的,庞统做的事儿,就是手握人事大权,忙于做好人。我们入职上班的时候,家里的老人总是告诉我们,要少说话,要与人为善,但是青涩的小年轻,哪有机会像庞统一样,上去就做一郡的人事长官呢?这一级的组织部长在很多地方可都是市委常委、副厅级待遇。

但是同时的诸葛亮却并未有这样的机会。

而且如果从人事安排和政治安排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出仕刘备,属于政治站队的冒险行为。庞统则因缘际会,一度从属于周瑜,后来还送丧。所依附的对象在当时是明显强于刘备的。而当时的决策不可能建立在刘备称帝、周瑜早死的基础上。后来周瑜死后,庞统完成送丧程序,直接与东吴建立联系,返回之后就转头刘备麾下,应该是有政治安排的。而且,庞统最初并未被刘备重用,低配到了县令,庞统直接把政务丢了。这个时候很多人来劝说刘备,或者说施加压力,最终刘备开始重视庞统,并且与庞统关系也迅速升温。我的判断是,要么,刘备本身对于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并没有深入挖掘,要么,刘备在静观其变。这个“其”,不是庞统,也不是诸葛亮,而是整个士人集团。对于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而言,这不过就是顺手打磨一下、顺手试试水的事。

从培养锻炼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诸葛亮受到的有益帮助其实不多。拔苗助长的事情倒是有一些。

我也见识过一些这样的子弟,家里背景不错,父母帮忙扫清了成长路上的很多障碍,安排了很好的发展方向。外人看起来,可以说一帆风顺。不过早年还是有些事情迷迷糊糊,后来大约经的事情多了,明显有长进。但是再怎么经历还是很顺的。

庞统的经历和这样的子弟的经历很像。诸葛亮就不那么像了。不过这种不像,也实在关系户的范畴里不像,远远不至于达到像平民子弟的地步。

所以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诸葛亮是一个背景较好所以有些磨难没有经历、有能力但是始终发挥不到极限的人。庞统相对诸葛亮来说接受的培养要更完整一些,人事,政务,军事,都有接触,这一上手就已经是往实权丞相的路子上培养了。这两个人,诸葛亮可以在明面上挂个大名,庞统则可以稍逊,不过实际上是明暗搭配的搭档。他和诸葛亮两个人,做左右相是极其合适的搭档。

这是很好的,就是当时形势不允许,导致二人提拔得仓促了。其实庞统的路还不错,就是死得太早。诸葛亮的提拔实际上是有点仓促的。二人之间,诸葛以名,庞统以实,各有所长,本是极好的设计。

不过网络上一直有人试图将诸葛亮等同于诸葛亮+庞统,乃至彻底神化,所以导致我们很难理解荆襄集团对这二人的分工设计。其实如果抛开那些迷雾,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二人结构的精妙。

当然了,在我看来,这些靠背景吃饭的人,也就那么回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