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一代领导人毛周等对计划生育的态度 -- flyingcatgm
首先,6、70年代在农村新建了的大量中小学(包括所谓的戴帽初中班、戴帽高中班),这里面大部分是公社、大队等农村集体投入建设,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他们通过参与集体分配解决报酬问题。大包干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教育投入大幅度减少,而没有等量的国家投入补差,相当多的民办老师、代课老师也都分了田,要忙于自家的农活。农村学校萎缩非常明显。
其次,读书需负担日间增加各项成本,而分田后不少家庭确实存在现实的劳动力缺口,权衡之下,辍学成了一种理智的选择。
第三,公社化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通过不上(缓上)户口不给超生小孩分配口粮的方式约束、惩罚超生,大包干后,这个手段没有了。
第四,公社化时期,农民面对风险可以部分借助集体的力量,大包干后,一切靠自己,多生、一定要生出儿子,这同样是农民的理智选择。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8 层
🙂这个视角看是挺有意思的 5 朴石 字284 2018-05-15 03:40:07
🙂有多少农村女学生回忆,为了不早生孩子,坚决要升学 5 海纳 字72 2018-05-15 03:58:26
🙂与效率无关,是教育萎糜,初高中大量学生失学,生育低龄化 1 海纳 字0 2018-05-15 03:48:58
🙂与公社体制崩溃有一定关系。
🙂没替代的保障体系是当时执行的一大弊病 8 朴石 字598 2018-05-15 19:42:04
🙂公社期间,农民确实辛苦,教育、卫生、水利等负担很重 20 老老狐狸 字2248 2018-05-15 20:16:03
🙂对了,这有篇回忆文章是关于侯王建议的一个例子. 7 flyingcatgm 字375 2018-05-22 23:11:07
🙂改开后,精英大学代替普及中小学,育龄少女失学,生育率上升 1 海纳 字0 2018-05-15 03:3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