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Taylor Branch:高天火柱——MLK三部曲之二 -- 万年看客

共:💬258 🌺43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一,大敌当前1

国王对“敌人主义”的厌恶使致使他经常在政治领域陷入孤立,尤其是在危机政治当中。政治领导人经常通过树立反派的手段来巩固支持,对于大多数政客来说,一名精心培养而成的敌人其实反而可以成为优势、能量、理想主义甚至抚慰的源泉。肯尼迪总统的敌人很多:国内与国外的敌人,虚构与真实的敌人,种族与军事的敌人,公开与隐秘的敌人。长期以来冷战一直占据着美国人的主要精力,至于党派问题——一位民主党总统能否削弱黑人与美国主流社会之间的隔阂,同时又不至于成为南方白人的致命敌人——只得位居次席。但是在1963年秋天,冷战与种族首次紧密交织在了一起。

肯尼迪当初当选的时候将自己塑造成为了对抗冷战敌人的斗士。根据他的竞选宣传,共和党执政时期疏于武备,未能有效应对苏联势力的进逼,以至于美苏两国之间拉开了一道“导弹缺口”,而他上任之后一定要将这道缺口填平。在整个五十年代,美苏两国一直在通过恐惧的望远镜放大着彼此之间的敌意。美国情报部门预计到1958年苏联将会拥有一百枚核导弹,但是却一枚都没能找到。但是1957年旅伴一号卫星的升空依然吓坏了美国人,所有人都相信苏联人在军事科学领域大步领先,全国上下一片告急之声,以至于人们对于苏联威胁的预计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增强。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美国早已举全国之力制造了五千枚比广岛炸弹强大一百倍的核武器,而且如今依然以每天两枚的速度增加着核武库存。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要进一步加强核武备根本就是是“狂乱”、“疯癫”且“违背良心”的军事策略。但是这位广受尊敬的诺曼底登陆总指挥也不得不承认这只是他的“个人观点而已”,他无法凭借一己之力逆转核武竞赛的狂潮。

肯尼迪总统任命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担任自己的国防部长。在就任前夕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麦克纳马拉坦言道著名的导弹缺口其实并不存在。激烈的口诛笔伐迫使他撤回了自己的言论并且私下向肯尼迪提交了辞呈。侥幸过关之后,麦克纳马拉迅速解除了艾森豪威尔对于发展战略核武器的限制政策——美军的海基核武舰队从六艘北极星潜艇扩充到了四十一艘,陆基导弹项目从四十个提升到了一千多个。如此激进的核扩军确实与动荡的时代背景相得益彰。1961年,肯尼迪在维也纳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了一场极富争议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对于肯尼迪冲击极大,以至于事后他开诚布公地向全体美国人谈到了全面战争的风险。“并未遭到核弹轰击直接命中的家庭还是有活路的,”他这样告诉观众们。

军备竞赛的宏大努力催生了当时隐而不显,日后好坏不一的未来现实,好的有计算机革命,坏的有钚废料污染。*但是肯尼迪总统早就见识过了几项预料之外的后果。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让全世界都度过了提心吊胆的十四天,最上层的政客与最不关心政治的民众都忍不住紧攥双拳指节惨白。(约翰逊副总统的秘书永远都会记得一幕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当时他去某大学办事,看到平时举止端庄的学生们公然在宿舍楼的走廊里哭嚎嘶吼:世界末日就要到了,他们再也没机会破处了。)赫鲁晓夫的突然撤退让全体美国人都长出了一口气。这次经历让白宫的危机管理人员们总结出了两条相互矛盾的教训:软弱“会诱使苏联人得寸进尺”,强硬又难免导致恐慌。这些人从危机当中继承了一份晦暗难明的心理遗产,充斥着权力与无助,正义与负疚。全新类型的战争理论家们将失误与不信任总结成为了“恐怖平衡”之类的抗敌教条,但是恐怖却不愿意轻易成为遭到平衡的对象。在导弹危机的刺激之下,美国于1963年祭出了“三位一体”核威慑标准:美国战略核武备的三大分支——轰炸机、陆基导弹与潜基导弹——全都必须具备独立发动核报复并且摧毁苏联全境的能力。根据计算,要想做到这种程度的话,三大分支各自保有的核弹总威力都要达到广岛炸弹的两万倍。

*【从正面来说,美国发动的两大反苏联项目——民兵导弹与载人登月——都需要最尖端电子科技的支持。这方面的需求催生了微芯片市场的腾飞,顺便掀起了计算机革命。从负面来说,核武军备竞赛也产生了如山堆积、剧毒无匹而且无法销毁的钚废料。专家们构想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废料,例如将它们装上火箭射向太阳,将它们埋在盐矿深处,或者花钱让印第安人或者贫困国家代为存贮这些毒物。】

如果将核武强权比作老虎,那么这一年里肯尼迪一直在做两方面的努力,一边饲喂老虎使其不至于立刻暴起噬人,另一边则小心翼翼地试图从老虎背上爬下来。许多政论家们都认为,硬要在美苏两国这样以同归于尽相互威胁的对头之间建立沟通渠道是愚蠢而又危险的做法,但是肯尼迪依然力排众议建立了白宫与克林姆林宫之间的第一条直通电话线——技工们安装这条新热线的时间恰好是华盛顿大游行当天。肯尼迪的抱负还不止于此,接下来他与赫鲁晓夫签订了全世界第一份《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了大气层内的核试验。回到国内,他则极力敦促美国人“抓紧仅剩的时间”来降低核武对轰的可能性,因为这样的前景将会“抹去超过三亿美国人、欧洲人以及俄国人……”起初参议院的内部函件显示绝大多数参议员都反对这份协议。为了赢得参议院的批准,肯尼迪向前总统艾森豪威尔伸出了求援之手。尽管老将军其实很看好协议内容,并且觉得协议覆盖面还是太窄,但他却并不情愿出手帮助肯尼迪,因为他十分反感肯尼迪上台之后大力扩充核武备的做法,认为这是在贬损自己在国防领域做出的成绩,自己身为军事专家的职业判断,甚至自己的爱国操守。因此艾森豪威尔不仅基本维持着两不相帮的态度,而且还不咸不淡地表达了几句对于协议内容的保留意见,致使肯尼迪政府不得不许诺要提升核武器保有数量的限额并且保留进行地下核试验的权利,从而换取参议院的支持。

还有一件事也让前总统与现总统之间的疙瘩越扭越紧:肯尼迪还希望艾森豪威尔能为即将呈交国会的民权法案说几句好话。他派遣了一位两人共同的朋友去做前总统的工作,希望这位尤金.卡森.布雷克牧师能够通过亲身造访艾森豪威尔的葛底斯堡农场来触动老将军心中的宗教侧面。但是布雷克还没成行,伯明翰教堂爆炸案就横插了进来。拜访归来的布莱克向白宫汇报了艾森豪威尔模棱两可的态度,于是这次就轮到肯尼迪来满心别扭地压制自己的私人看法了。在他看来,共和党人无论在民权问题上抱有何种立场都意味着政治加分。反过来说,不管肯尼迪在民权议题上抱有何种立场,只要他胆敢站出来把话挑明,共和党就能满面诚恳地将他从悬崖上推下去。他告诉不知所措的布莱克,“共和党未必不会觉得他们在黑人领域反正走不远,还不如转而拉拢南方的白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