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08纪侯去国03/03

《桓十三年传》:

宋多责赂于郑。郑不堪命。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不书所战,后也。((p 0138)(02130301))(017、008)

我的粗译:

四年后,是我们桓公十三年(公元前六九九年,周桓王二十一年,宋庄公十一年,郑厉公二年,齐僖公三十二年,卫惠公元年),当时宋国向郑国勒索大量财物,郑国已经受不了了,所以这年春二月己巳那天(杨注:己巳,三日。),他们统一指挥纪国、鲁国的部队与齐国及宋国、卫国、燕国的部队开战,打败了他们。《春秋经》没写开战地点,是因为我们去的晚。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宋多责赂于郑”曰:

郑厉公之立由于宋,宋因求赂,见十一年《传》。

《桓十一年传》:

初,祭封人仲-足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为公娶鄧曼,生昭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曰雍姞,生厉公。雍氏宗,有宠于宋庄公,故诱祭仲而执之,曰:“不立突,将死。”亦执厉公而求赂焉。祭仲与宋人盟,以厉公归而立之。((p 0132)(02110303))(017)。

杨伯峻先生注“故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曰:

僖二十六年《传》:“凡师能左右之曰以。”谓主战之国能统一指挥他国之兵。

杨伯峻先生注“不书所战,后也”曰:

《经》未书战于何处,以桓公在约期后始至,至而后定战期为己巳日。鲁师必参加此一战事,故《经》书“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传》亦云“以纪、鲁及齐与宋、卫、燕战”。《公羊传》谓战于鲁,《谷梁传》谓战于纪,恐《谷梁传》近是;不然,何以首书纪?

《桓十三年经》:“十有三年春二月,公会纪侯、郑伯。己巳,及齐侯、宋公、卫侯、燕人战。齐师、宋师、卫师、燕师败绩。”((p 0135)(02130001))(017)。

“宋”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纪”推测位置为:东经118.74,北纬36.75(寿光市-纪台镇,故城呈长方形,东、西1500,南、北1200)。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卫”——“殷虚”——“朝歌”推测位置为:东经114.19,北纬35.61(淇县-摘星台周围,闵二年——前660,狄入卫)。

“燕”(杨注:燕有二,一为北燕,《史记》有《燕召世家》者是也。此为南燕,孔《疏》云:“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也。(始祖为伯儵。)小国无世家,不知其君号谥。”南燕国国都故址,据《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约四十五里,俗呼为城上。#此燕不知是南燕否。若是,则南燕尚存。然自桓十三年以后,南燕已不见于《经》;自庄十九、二十年后,亦不见于《传》,恐此是北燕也。),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37,北纬35.25(南燕,延津县-司寨乡-大城村南古胙城)。据《先秦南燕国考略》摘要:“先秦时期,曾存在两个燕国,其中文献记载中春秋初期出现于河南卫辉、延津地区的南燕国是在灭掉该地区原来的西周诸侯国——胙国之后才定居于此,其原生活在今山西西南部涑水流域的闻喜、夏县之间,后沿汉代称为的“轵道”出中条山,沿黄河北岸东进至卫辉、延津地区的。它的迁徙很可能是因为春秋初期晋国扩张而被迫进行的。”

《庄元年经》:

齐师迁纪-郱、鄑、郚。((p 0156)(03010008))(008)

《庄三年经》: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p 0160)(03030004))(008)

《庄三年传》:

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p 0161)(03030301))(008)

我的粗译:

八年后,我们庄公三年(公元前六九一年,周庄王五年,齐襄公七年,郑厉公十年、子仪三年),秋天,纪季(纪国国君的弟弟)带着他们的城邑“酅”投靠齐国,纪国从此分裂。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齐师迁纪-郱、鄑、郚”曰:

无《传》。郱、鄑、郚为纪国邑名,齐欲灭纪,故迁徙其民而夺取其地。郱音瓶,故城当在今山东省-安丘县西。鄑音赀,故城当在今山东省-昌邑县西北二十里。郚音吾,故城当在今安丘县西南六十里。《史记?秦始皇本纪?正义》引《竹书》云:“齐襄公灭纪-郱、鄑、郚。”

桥案:齐国这是在扫清纪国的外围据点,纪国灭国已是指日可待。另外“鄑”是盐业管理城邑,“齐”之灭“纪”、“鄑”当与“晋”之灭“虞”、“虢”相类,齐国得渔盐之利当亦始于此(见前面的纪侯大去其国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杨伯峻先生注“秋,纪季以酅入于齐”曰:

纪季,纪侯弟。史例,诸侯之弟类以仲、叔、季称,共仲、许叔、蔡季是也。《秦始皇本纪赞》云“纪季以酅,《春秋》不名”,则“季”非名可知。

杨伯峻先生注“秋,纪季以酅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曰:

判,分也。纪分为二,纪侯居纪,纪季以酅入齐而为附庸。庄十二年《经》云:“纪叔姬归于酅。”则知纪季入齐,犹奉纪祀。《国语?齐语》述齐桓公初年正其封疆云,“地南至于岱阴(岱阴或作[飠匋] 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是也。

“郱”推测位置为:东经118.64,北纬36.43(临朐县-盘阳村)。

下面是西汉-郱国等地点所在示意图,出自《盘阳古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鄑”推测位置为:东经119.29,北纬37.01(昌邑市-龙池镇-东利渔村东南方约2000米处,鄑邑故城遗址:南北宽200余米,东西长300余米,比周围地面高一米余)。

下面是鄑邑故城遗址天地图卫星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鄑邑故城城墙、城壕、城门示意图,图片出自《潍坊考古新发现-鄑邑古城及昌邑古盐业遗址探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郚”推测位置为:东经118.92,北纬36.31(安丘市-红沙沟镇-李家西郚村东,有遗址,东西300,南北400)。

“酅”(杨注:酅音携,纪国邑名,当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沂镇)东,与寿光县相近。#纪分为二,纪侯居纪,纪季以酅入齐而为附庸。庄十二年《经》云:“纪叔姬归于酅。”则知纪季入齐,犹奉纪祀。《国语?齐语》述齐桓公初年正其封疆云,“地南至于岱阴,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是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8.42,北纬36.87(临淄区-皇城镇-石槽村)。

下面是酅台的图片,出自《酅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庄三年经》:

冬,公次于滑。((p 0160)(03030005))(008)

《庄三年传》:

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郑伯辞以难。((p 0161)(03030401))(008)

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p 0161)(03030402))(008)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我们“公”(鲁庄公)“次”于“滑”,准备会见郑伯(子仪),为纪国想办法,但郑伯说是发生动乱不来了。

凡部队,扎营一晚《春秋经》写“舍”,扎营两晚写“信”,超过“信”则都写“次”。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郑伯辞以难”曰:

齐之欲灭纪,盖纪国处于齐都临淄之东南,相距不过百余里,齐欲扩张,非并纪不可。纪之不能保存,其情势然也。纪侯虽多次向鲁求助,鲁亦多方为之谋,十余年间,《经》、《传》屡书。今则纪岌岌可危,鲁求助于郑伯。郑伯,即子仪。郑伯辞以难,盖厉公居栎,虎视眈眈,谋欲入郑,子仪自顾不暇,不能与齐大国为敌也。难,去声,国有祸难。此从《释文》读,义固如此。

杨伯峻先生注“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曰:

“凡师”以下,金泽文库本有“出”字。一宿为舍者,古代师行一日三十里,三十里为一舍,故一宿亦为舍。《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毛《传》云“一宿为宿,再宿为信”,则舍亦可谓之宿。诸侯之出,必以师从,故《传》以师出释《经》之次字。其实不必师出,凡出过三宿俱可谓之次,昭二十八年《经》“公如晋,次于乾侯”可证。

“滑”(杨注:“滑”,《公羊》、《谷梁》皆作“郎”。滑,郑国地名,当在今河南省-睢县西北。同时另有滑国,则当今之河南省-偃师县之缑氏镇。东西相距甚远,鲁庄公无由到此。毛奇龄《春秋传》混而一之,误。),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3,北纬35.2(延津县一带)。

《庄四年经》:

三月,纪伯姬卒。((p 0162)(03040002))(008)

纪侯大去其国。((p 0163)(03040004))(008)

《庄四年传》:

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p 0165)(03040201))(008)

《庄四年经》:

六月乙丑,齐侯葬纪伯姬。((p 0163)(03040005))(008)

《庄十二年经》: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纪叔姬归于酅。((p 0190)(03120001))(008)

《庄二十九年经》:

冬十有二月,纪叔姬卒。((p 0243)(03290004))(008)

《庄三十年经》:

秋七月,齐人降鄣。((p 0246)(03300003))(008)

八月癸亥,葬纪叔姬。((p 0246)(03300004))(008)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庄公四年(公元前六九〇年,周庄王六年,齐襄公八年),纪侯因为不肯向齐国低头,就把他们“国”移交给弟弟纪季。这年夏天,这位纪侯永远离开了他们“国”,是要躲避齐国威胁。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三月,纪伯姬卒”曰:

无《传》。纪伯姬,隐二年纪-裂繻所迎去者。鲁国君之女为诸侯夫人者,据《经》、《传》所载,计有九人。纪伯姬、宋共姬、纪叔姬书卒书葬,鄫季姬、子叔姬、杞叔姬仅书卒,而子叔姬、杞叔姬乃杞桓公所遗弃者;至郯伯姬、齐-子叔姬、杞伯姬则不书卒,而郯伯姬、齐-子叔姬亦被出而归者也。

杨伯峻先生注“纪侯大去其国”曰:

大去者,去而不返。犹妇人永归母家曰大归。故《诗?邶风?燕燕?疏》云:“言大归者,不返之辞。”

杨伯峻先生注“纪侯不能下齐,以与纪季”曰:

下齐,屈己以服属齐。宣十二年《传》“其君能下人”,句法与此同。以与纪季者,纪自纪季以酅入齐后,已分为二,此时纪侯又以其半与之也。

杨伯峻先生注“夏,纪侯大去其国,违齐难也”曰:

违,避也。《年表》云:“齐襄八年伐纪,去其都邑。”然则纪侯之离国,由齐伐之。《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正义》引《五经异议》云:“《左传》说,昔大王居豳,狄人攻之,乃踰梁山,邑于岐山,故知有去国之义也。”《公羊》以为齐襄公九世祖哀公,为纪侯所谮,被烹于周,齐襄复仇而灭之。苏辙《春秋集解》已疑其不可信。

杨伯峻先生注“六月乙丑”曰:

乙丑,二十三日。

杨伯峻先生注“齐侯葬纪伯姬”曰:

无《传》。三年纪季以酅入齐,此年纪侯亦大去其国,故齐侯为之葬伯姬。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二年春王三月”曰:

去年十二月初五癸巳冬至,此年建丑。

杨伯峻先生注“纪叔姬归于酅”曰:

无《传》。纪季以酅入于齐,见庄三年《经》、《传》。《公羊传》云:“其国亡矣,徒归于叔尔也。”《谷梁传》云:“国而曰归。此邑也,其曰归何也?吾女也。失国喜得其所,故言归焉尔。”

桥案:此已在“纪侯大去其国”八年后,据隐七年《经?注》,或以为纪叔姬所归为纪侯之弟纪季。

杨伯峻先生注“八月癸亥”曰:

癸亥,二十三日。

杨伯峻先生注“葬纪叔姬”曰:

无《传》。鲁国女嫁于他国,卒与葬俱书者,纪伯姬、叔姬、宋伯姬而已。他如鄫季姬、杞叔姬,书卒不书葬。——桥:此又在“纪叔姬归于酅”十八年后。

“鄣”——“纪鄣”(杨注:鄣音章,纪之远邑,纪亡虽已二十七年,纪季犹保酅,兼有鄣邑。至此,齐桓始降鄣而有之。鄣当即昭十九年之纪鄣,纪鄣者,本纪国之鄣邑也。当在今江苏省-赣榆旧城(赣榆县今移治于其东南之青口镇)北七十五里处。依杜《注》,则宜以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六十里之鄣城集当之,不知东平县之鄣城集乃《世本》任姓之国,与纪国相隔遥远,非纪国所能有。说参王夫之《稗疏》、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章炳麟《左传读》。#杜《注》:“纪鄣,莒邑也。”当在今江苏-赣榆县北,或在今柘汪与海头之间。#孔《疏》云:“此纪即上纪鄣也。《释例?土地名》于莒有纪鄣、纪二名。”),推测位置为:东经119.30,北纬35.06(柘汪镇-东林子村海堤东)。

下面是纪王崮的图片,出自《2017最全山东17城市春节活动清单》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纪王崮,“天上王城”,“相传纪侯去国居此”,近年在其上发现春秋时期贵族墓葬,成为考古重大发现,有人认为可能是末代纪侯或其夫人的墓葬,下面是该墓葬出土铜鼎和铜盂铭文部分的图片各一张,铜鼎铭文为:“芈孟子乍中叚厥妇中子媵宝鼎,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孙保用享。”,铜盂铭文为:“隹王正月初吉丁亥,邛伯厚之孙稟君季兼自做滥盂,用祀用饗,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是尚。”,图片出自《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主人或为纪侯夫人中子(1/2)》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此章《左传》充分反映了弱国的无奈,百般挣扎,终难逃强国魔爪。我本来写的是小国与大国,但纪国的城邑分布在后来齐国东半部的广大地域上,可见至少也曾一度强大过。而竟落到大而不强的境地,任人宰割,尤其无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