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015曲沃代晋02/03

下面是曲沃伐翼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隐五年传》:

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翼侯奔随。((p 0044)(01050201))(015)

曲沃叛王。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p 0045)(01050501))(015)

《隐六年传》: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p 0049)(01060201))(015)

我的粗译:

在“曲沃庄伯伐翼,弑孝侯。翼人立其弟鄂侯”六年后,到我们隐公五年(公元前七一八年,周桓王二年,晋鄂侯六年、曲沃庄伯十五年,郑庄公二十六年),曲沃庄伯又指挥郑人和邢人去进攻了晋国都城“翼”,我们“王”(周桓王)还派出尹家和武家人马助战。翼侯(晋侯,晋鄂侯)逃往“随”。

但曲沃又背叛了“王”。这年秋天,“王”下令让虢公去进攻曲沃,同时在“翼”立哀侯(晋哀侯)为晋国国君。

下一年,我们隐公六年(公元前七一七年,周桓王三年,晋哀侯元年、曲沃庄伯十六年),“翼”那里的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从“随”迎回晋侯(翼侯,晋鄂侯),然后将他送到“鄂”,晋人于是称此人为鄂侯。

一些补充:

晋穆侯以下,晋国国君依次为晋殇叔(晋穆侯之弟),晋文侯(晋穆侯之子,仇),晋昭侯(晋穆侯之孙,晋文侯之子),晋孝侯(晋穆侯曾孙,晋昭侯之子),晋鄂侯(晋穆侯曾孙,晋孝侯之弟),晋哀侯(晋鄂侯之子),晋小子侯(晋哀侯之子),晋侯-缗(晋鄂侯之子,晋哀侯之弟,晋小子侯之叔);曲沃一系的族长则依次是曲沃桓叔(晋穆侯之子,成师),曲沃庄伯(晋穆侯之孙,曲沃桓叔之子),曲沃武公——晋武公(晋穆侯曾孙,曲沃庄伯之子)。

据《古本竹书纪年?晋纪》,在“翼侯奔随”三年前:“庄伯十二年,翼侯焚曲沃之禾而还。”(《水经?浍水注》),曲沃庄伯十二年,当公元前七二一年(鲁隐公二年,周平王五十年,晋鄂侯三年)。

《古本竹书纪年?晋纪》中还有:“翼侯伐曲沃,大捷,武公请成于翼,至桐乃返。”(《水经?涑水注》),当在翼侯变鄂侯之前,但不知具体何时,晋武公元年当公元前七一五年(鲁隐公八年,周桓王五年,晋哀侯三年)。

杨伯峻先生注“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曰:

晋国事始见于此,而《春秋经》不书,盖以晋五世有内乱,不及来告之故。晋国,武王子唐叔虞之后。成王灭唐而封叔虞。翼,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传世有晋公????[奠/皿],据唐兰《晋公 [午隹]????[奠/皿]考释》,定为晋定公所作。铭文“我皇祖 (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云云,与《逸周书?王会篇》所言“成周之会”,“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之意相适应,加以《晋语》引叔向之言,唐叔以武力封,足证《吕览?重言》、《说苑?君道》所传桐叶封弟之不可信。

杨伯峻先生注“王使尹氏、武氏助之”曰:

王,周桓王也。尹氏、武氏皆周世族大夫,尹氏又详昭公二十三年《经》、《传》,盖食邑于尹,因为氏者。

杨伯峻先生注“翼侯奔随”曰:

《水经注》引郑氏《诗谱》云:“穆侯迁绛,孝侯继昭侯而立,改绛曰翼。武公子献公广其城,又命之曰绛,庄公二十六年‘士蔿城绛以深其宫’是也。”据此,翼与绛是一地二名。故《史记?索隐》云:“翼本晋都,自孝侯以下,一号翼侯。”则翼侯即是晋侯,此翼侯为晋鄂侯。

杨伯峻先生注“曲沃叛王”曰:

不久前,周桓王使尹氏、武氏助曲沃庄伯伐翼。此时曲沃庄伯复叛王。

杨伯峻先生注“秋,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曰:

《十二诸侯年表》:“桓王二年,使虢公伐晋之曲沃。”又《晋世家》:“周平王(案:当作桓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走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是时,鄂侯已奔随,故立其子光。明年,鄂侯又被迎立。

杨伯峻先生注“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曰:

此句只是说嘉父迎晋侯于随,“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皆所以说明嘉父之所自出。翼,地名,盖顷父、嘉父所居。九宗五正,官名,盖顷父之官职。定四年《传》云“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足见此乃殷商以来传世之官职。顷父或系当时极著声望之人,故叙其子嘉父,冠以其名位,与桓二年“靖侯之孙栾宾”为一例。此只叙一人耳,而详其地,详其族,详其官,详其父,于以见晋之有强宗耳。晋侯即翼侯之奔随者。

据《试论绛县横水、翼城大河口墓地的性质》:

横水墓地大墓(M2)墓主人为一代倗伯,根据传世金文资料(倗仲鼎,图三)可知倗为媿姓即怀姓。大河口墓地为霸伯一支的墓地,虽无文字资料反映其为何族,但前文已论及其葬俗与横水墓地相同,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笔者以为二者应皆属“怀姓九宗”。

关于怀姓九宗灭亡的时代,文献并无清楚的说明。但从相关记载可以推知,其应在春秋初年为庶系之晋所灭。春秋初年的曲沃代晋已为学者熟知,而从文献记载来看,代表怀姓九宗的高级贵族也参与了这一事件,并站在嫡系晋侯一边。《左传?隐公六年》载:“翼九宗五正顷父子嘉父逆晋侯于随,纳诸鄂,晋人谓之鄂侯。”九宗即怀姓九宗。又据《尔雅?释诂》云:“……正、伯,长也。”可知五正即五长。九宗五正应是管理怀姓九宗的官职。怀姓九宗自西周早期封于晋,后应附于晋之嫡系,至春秋初年在晋国的嫡庶争国中襄助嫡系,维护西周宗法制度,当属正常。惜当时已非周王室强盛之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渐过去。晋国嫡系虽在争斗中风雨飘摇地维持数年,终被实力强大的庶系所灭。庶系当国后,自然不会放过极力维持嫡系政权的怀姓九宗。作为怀姓九宗的倗与霸,当是在曲沃代晋前后不久为庶系一支所灭,故其墓地终于春秋初年。

(田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5期)。

下面是大河口-西周墓葬中出土兵器的图片,木柄遗迹犹存,图片出自《寻找失落的山西古国(一)发现霸国——翼城大河口西周墓探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晋人谓之鄂侯”曰:

依《晋世家》及《年表》,鄂侯已卒于桓王立哀侯之前,此时不应与其子哀侯并立,《史记》盖另有所据。依《左传》所叙,哀侯已立于翼,故鄂侯不得复入翼。

“曲沃”——“新城”——“下国”推测位置为:东经111.24,北纬35.31(闻喜县-上郭村东偏南,上郭古城址)。

“鄂”(杨注:据《一统志》,鄂侯故垒在今山西省-乡宁县南一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0.84,北纬35.97(乡宁县)。东经110.84,北纬35.96(鄂侯垒遗址)。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翼”——“晋”推测位置为:东经111.74,北纬35.68(翼城-故城村,遗址城垣780×560)。

李伯谦《天马曲村遗址发掘与晋国始封地的推定》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晋侯墓地及整个天马-曲村遗址所处的地理位置、起始年代及其涵盖的年代范围都表明,它不是《今本竹书纪年》可能辗转从《宗国都城记》演绎出来的“(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之晋,也非《汉书?地理志》和《毛诗?唐谱》所云“成侯迁曲沃”之曲沃,更非《毛诗?唐谱》所云“穆侯迁绛”之绛,而只能是西周初年叔虞封唐之唐。而且,该遗址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连续发展的事实也进一步证明,在晋献公八年(前668年)“始都绛”以前晋国并未迁都。叔虞封唐之唐,也就是春秋时期屡见于传的晋都翼。顾炎武“窃疑唐叔之封遗址侯缗之灭,并在于翼”的论断,是很有见地的,十分正确的。

马保春《文献所见晋始封地的记述与论说》

顾炎武引《括地志》“故唐城在绛州翼城县西二十里”之语而使翼城说比其他三说更具说服力。

桥案:

邹衡先生认为在翼城县-天马村,曲沃县-曲村,两县交界处。曾是晋国首都,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春秋,即所谓天马——曲村遗址。天马——曲村遗址东距翼城县城12公里、西南距侯马城区(新田遗址)30公里,由于邹衡先生及其他考古工作者的工作,其附近发掘出多位晋侯墓(或认为分别是晋侯燮父、武侯、成侯、厉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文侯(或殇叔))。

我感觉,“晋”是晋国的称号,即晋国公室的“氏”,同时还是地名,而且晋国的政治中心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晋”——“绛”。这个“绛”与“翼”不是一回事,“翼”作为晋国的政治中心只是在从“惠之二十四年(公元前七四五年),晋始乱”到“(鲁桓公)八年(公元前七〇四年)春,灭翼”这四十一年间,一度还让位于“鄂”,此后“晋侯-缗”已经又回到了“晋”——“绛”。《左传》中明言,“八年春,灭翼”,“冬,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如此,则“晋”是“晋”,“翼”是“翼”,不应相混。后来晋武公——曲沃武公也把新的晋国的政治中心放在了“晋”——“绛”,直到后来迁往“新田”。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邢”推测位置为:东经114.52,北纬37.01(百泉村南襄国故城)。

“王城”——“周”——“周宗”——“郏”——“郏鄏”——“京师”——“京師”——“雒邑”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3,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尹”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03,北纬34.58(洛水北,尹村)。

“随”(杨注:随,晋地,后为士蔿食邑,今山西省-介休县东稍南约二十五里有古随城。#文十三年孔《疏》及《赵世家?索隐》俱引《世本》,谓“蒍生成伯-缺,缺生武子-会”,则士会,士蒍之孙,成伯之子,士季-武子也。食采于随、范,故文十三年曰随会,昭二十年曰范会。季其字,武子其谥。随即隐五年《传》“翼侯奔随”之随,详彼《注》。),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0,北纬37.0(今介休市东偏南)。

“虢”——“上阳”——“焦”推测位置为:东经111.21,北纬34.76(李家窑-虢国故城遗址,虢城的东北隅即是焦城)。

“虢”——“下阳”推测位置为:东经111.12,北纬34.79(平陆-张村镇-太阳渡村东南,下阳遗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