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论当下的家庭教育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给我打钱87405
不妨开门见山的说,我以为最需要的是学会:从点到看到体。
可能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个社会我们已经不认识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100年前,就有学者警示,要小心,未来最可贵的资源是寂静。
看起来,这预言是对的。但是我认为,还需要注意到,我们之所以感受到模糊,听到的多是噪音,是因为我们过往的认知,几乎都是指向个体、指向点的。
就拿教学来说,尽管制度上是大课堂,但实际上,我们操作出来的是点对点,或者说,是一群学生坐在电影院里,各不相干。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说,过去,我们分析一个人,就是那个人,而如今,我们分析一个人,“他”是一群人。
如果我们还是盯着个体,自然就会感到困惑。
所以,我力荐,要学会拓展,从一些最基础的认知出发,将它从点推到体。
要学会拓展,不是只能依赖读史,还有别的途径。譬如汉字学就是很好的指南,汉字的词义、字形,是如何扩展的?
建国之后,又是如何简化的?
又譬如生物学,受精卵是如何一步一步发育成熟的?
其实我谈的这些,大家 并不陌生,因为像组织、群论、膨胀,诸如此类的字眼随处可见。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本不应该沉沦,本不应该失去机会,看错了,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人类社会,正在往两个不同的方向“膨胀”:显微镜和望远镜。
而我们人类的自然尺度显然是无法应对的,只有学会了拓展,才能正确的认识这个社会,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路径。
一个简单的策略,就是一手显微镜,一手望远镜。
比如读史来说,不妨去读一些“微史”:日军侵华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游击队仅仅只是共产党组织的吗?用显微镜去看历史大事件。
再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汉字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这样的策略在人类社会中又有怎样的具体应用呢?这是在用望远镜将相对宏观的事件“收回”至一些最基础的概念上来。
我有十足的把握,只要这么去做,早晚能学会“平移”、“缩放”、“旋转”、“翻转”。
此外,我想说的还有:请勿对社交抱有偏见,我们并不能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待未来的社交。
从根本上讲,社交的指向是“群”。而怎么做,我们这些成年人并不是很清楚。在和未成年人打交道时,我们要注意这个问题,注意方向和程度的区别。不应该盲目反对社交的“方向”,更不应该盲目模仿社交的“程度”。
从老师这个职业来看,如果老师从学生身上看到了一些东西,自己学会了社交,我有理由相信,大课堂会变成真正的大课堂,而不是今天这样,空有形式。
或者干脆的说,教学的虚假,就是因为大课堂徒有形式,内容空洞。
我以为,这才是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