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论香港问题:表扬式教育的危害 -- 给我打钱87405

共:💬55 🌺116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为何如今的孩子退化到成年人无法理解的程度?

我们并不是要告诉学生,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要告诉学生,该怎样去认识世界。我们有传授吗?没有。我们总是给,给这个,给那个,一味的给。其实现在的孩子退化到连记忆都成了问题。因为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别人给的,并没有“我”,并没有“我”这个“人”(他们太缺乏这种意识了)。

这不是年龄小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有父母盯着就好好洗手,没有父母在场就不洗手。这不是简单的懒。而是他们认为这件事跟自己无关。甚至,在他们的意识中,吃饭、睡觉,都是跟自己无关的。现在教学活动难以开展,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我”是一个“人”,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饭是我在吃,是给我吃,我不好好吃,我会受损。这是特别基础的认知。今天一些孩子连这个都没有。我们许多成年人,也有类似 的表现,只不过程度要轻一些。

现在有许多孩子与”我“有关的只有一件事:玩。这才是他们的”我“,他们全力以赴。有的孩子甚至连玩也跟自己无关,他们已经把玩简化成了:参与。“我”玩了。至于“我”是不是觉得好玩?不关心。“我”唯一关心的就是“我”玩了。

不可思议吧?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我们给得太多了,他们从小就没有一个环境去建立“我”。如今有一些评价,比如“现在的孩子特别自我”,是不对的。,可以说,是离谱的。一味的给,一味的多给,剥夺了孩子建立我的权利。

那么,“天”是怎么给的呢?

给果子,果子长在树上,什么时候成熟?“天”不会告诉人类。在哪?也不会。需要人类去寻找相关的答案,时间与空间。与此同时,“天”还“给”一个内容:不吃东西就会饿死。

这个教学基本模型,太高级了,自动就让人去寻找时间和空间。我们的教育教学但凡能学一点皮毛也比当今效率高上一万倍。

来看一下这个模型:“天”这个老师,给果子,同时给人一种意识“吃果子就不会饿死,不吃就会死”。这是“天”给的,给两个,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其它的就不给了。人会自动 发生学习:在恰当的时间、去正确的地点、用科学的方法摘果子。

反观,我们的高考是给老师(物质),给意识,“不考上就完蛋,考上就胜利”。学生自动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的父母是给钱(物质),给意识,“买需要的东西”。结果是孩子拿着钱去买糖了,自动化高得很。起码也得是买了糖以后没钱了。

我们人类给,却不像天那样严格——做了,就生,不做,就亡。我们太有“仁心”了。爱心泛滥,蠢猪成群。

依我说,高考改革,第一项,就是恢复留级。一年级要上二年级,得考。考不过,留级。留了十年考不过,还是留级。一切都解决了。

今天的孩子普遍给成年人浪费感。这是因为他们大吃大嚼,不会品味,所以他们的感受是:没意思。

如今不谈所谓的恋爱,就是丢人的事。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对恋爱的理解,就是有个异性朋友,这个异性朋友是“我”独占的。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内涵。所以他们将来会认为,爱情就是狗屁。我说将来的人要吸毒,并非是拍脑袋说的。他们需要强刺激,表象是重口味,原因是不品味。

这些孩子,没有“小”的能力。他们不能通过一件小事,长经验,有悟性。教育他们的办法,只能是大事,要吃大亏。我们今天许多人很诧异,为什么年轻人会干出这么蠢的事?是因为只有“大”,他们才会有所感受。但人从身心的承受力来看是有客观标准的(上下限),故事情的最后,简单说,胡吃海喝习惯了,最后把自己撑死了。

不过严格来说,这或许是一种实验,或许是在问:人的极限是不是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比如有的人发展成大胃王,一顿吃掉的食物是寻常人的三五倍。这就太深奥了。

我只能确定,会品味的,不需要太多。一花一世界。我还能确定,许多教育工作者,是不通人性的,他们对于这个问题很缺乏认知,也没有主动探索的意愿(不认为跟自己有关)。

我现在有了一个认识:悟性高低,跟以小见大的能力有关,进一步又跟品味有关。会细嚼慢咽的,就会品味,就会小,就能从一件小事中学到许多。那么以小见大的能力,或者说品味的能力又需要什么呢?需要少。客观上少了,就会让人自动或者容易被引导成细嚼慢咽。

比如,今天有人回忆,“我小时候只有一个玩具,陪伴了我许多年。”许多人“反思”,认为自己当年太苦,这个反思荒诞。正因为当年只有一个玩具,所以这玩具被玩透了。正因为如此,具备了以小见大的能力,也就是有了悟性。当然,光是少肯定是不够的,但没有少估计是不行的。

除了物质,还有精神上的少。成年人教育得少,没有几个人反复跟孩子讲这讲那,介绍这介绍那,孩子就只能自己去了解。这是过去的情况。我们今天信息多到怎样的地步?我们今天的教育是24小时、360度无死角的开展。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哪里有悟性可言呢?

不过,我并不能说多就是坏事,毕竟我是用历史来做参考的。或许这样说比较客观:多了怎么办,现在还不知道。如果不知道,那么多就会成为一件坏事,我们只知道少了怎么处理。从长久的历史经验来看,人类是不会处理富裕的,一富就完蛋。

也不是完全束手无策。成年人,在富了、多了的情况下,长时间保驾护航,一直到孩子遇到他们能感悟的大事为止。这非常辛苦,除非有人工智能提供帮助,但如今还没有。这种保驾护航,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就连饭前洗手、饭后漱口,顿顿都要成年人来检查,没有几个人干得下去。

再者,教育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一个孩子的问题。还有一个【跟别人比】的要素。比如像我的孩子在吃饭问题上跟我谈判是没有可能的。但她去跟同学比较了之后,认为自己吃亏了。别人吃饭都是要父母哄的,孩子高兴了,给父母赏个脸,才吃。在所谓的“劣币淘汰良币”之下,现在的父母是在比赛谁更纵容孩子。一山更比一山低。有些比较懂事的父母根本就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对方人太多,我搞不过。”最终是家庭破裂:“妻子向丈夫怒吼,你他妈挣钱太少!”要不然,为什么高考一结束,许多人就离婚了呢?

如今的孩子成长速度极慢,慢到可怕。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对此深有体会。有的孩子,甚至手把手的教也学不会。在三线四线城市的老师感觉好一些,而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的老师,几乎就是干不下去了。这不是厌学,而是“我”这个内涵极单薄。他们的“我”,非常简单,内容极少。吃饭跟他无关,睡觉跟他无关,除了玩,一切都跟他无关,都得是别人代劳。

于是有的学校现在开始搞军事化管理,但根本就治不病,根在家庭教育上在面,在基础教育上面。管得了孩子,管不了孩子的父母。父母在后面拖后腿,谁也无能为力。

讲了多少年,没有人当回事。如今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啊。以前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如今是我的妈我杀了干你什么事。

历史的车轮,木有人可以阻挡。中国的希望,在穷人身上。

最后举一个关于“少”的例子:喝水。

如果口很渴、水很多,那么人就不大会听从别人劝告,慢慢喝。

但是如果水很少,此时有人传授经验:“喝一口,含嘴里,慢慢咽下去。不需要太多水,就能解渴,这样喝水,还能保护肾脏。”人就容易听进去。

但今天的成年人有几个是这样喝水的呢?就更别提未成年人了。许多人大口喝水成习惯(广告里不就是这样吗?),不知道这样做每天都在损坏自己的肾。

关于如何“严管”,我也提一点建议。比如,杯子喝完水,杯盖不盖回,杯子没收。这是一个模型。从严,并非是打、骂,而是在管理上从严,从小事抓起。实在“下不了手”,那就管住自己的嘴巴,当一切没发生。

每件力所能及的事都是自己去做,其实就是最好的大脑开发训练。

通宝推:达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