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03楚午伐郑01/03

《襄十四年传》:

楚-子囊还自伐吴,卒(zú)。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君薨(hōng),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p 1019)(09141101))(103)

我的粗译:

在我们襄公十四年(公元前五五九年,周灵王十三年,晋悼公十五年,楚康王元年,吴诸樊二年),楚国令尹子囊(公子贞)进攻吴国回来,很快就去世了。将死,他给继任者子庚(公子午)留下遗言:“必城郢!(一定得加筑好“郢”的城墙!)”,于是贵族们都说“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子囊真是忠心。主上去世时,不忘维护主上的名声;自己将死时,不忘保障他们社稷,能不说是忠心吗?忠心的人,是“民”的指望。《诗》里说:“大道通周家,万民全指望。”,就说的是忠心的人。)”。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楚-子囊还自伐吴,卒”曰:

《吕氏春秋•高义篇》(《说苑•立节》及《渚宫旧事》亦袭此文)谓“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将军子囊不复于王而遁,遂伏剑而死”(云云),(此)与《左传》不同(,盖先秦传说)。——桥:子囊乃楚康王之叔。

杨伯峻先生注“必城郢!”曰:

据《史记•楚世家》楚文王元年始都郢。据《世本》楚武王已都郢。庄十八年《传》巴人“遂门于楚”,则其时已筑城矣。故《续汉•郡国志》刘昭《注》:“江陵县北十余里有纪南城,楚王所都。东南有郢城,子囊所城。”——桥:庄十八年当前六七七年,距此已一百一十八年。

虽然在这里君子大力称赞子囊(公子贞)“城郢”的建议,但在四十年后他孙子囊瓦(子常)当上令尹且真的“城郢”之后,《左传》中却记述了楚国大夫沈尹戌的大力反对:

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xū)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卫,城无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jìng境)。慎其四竟,结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守已小矣。卑之不获,能无亡乎?昔梁伯沟其公宫而民溃,民弃其上,不亡,何待?夫正其疆埸(yì),修其土田,险其走集,亲其民人,明其伍候,信其邻国,慎其官守,守其交礼,不僭(tiě)不贪,不懦不耆(qí),完其守备,以待不虞,又何畏矣?《诗》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无亦监乎若敖、蚡(fén)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同,慎其四竟,犹不城郢。今土数圻(qí),而郢是城,不亦难乎?”(《昭二十三年传》(p 1447)(10230901))(110)。

桥案:这两处之不一致正反映《左传》是各代“君子”教学者逐渐积累形成的,其各章不必出于一时一人之手。

下面是表现“郢”——纪南城遗址南城墙上的烽火台都是荒草的图片,出自《穿越郢都(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另一张“郢”——纪南城遗址的图片,出自《参观荆州博物馆_楚纪南故城遗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君薨,不忘增其名”曰:

详十三年《传》。(谓楚共王死时谥其为共。)

杨伯峻先生注“行归于周,万民所望”曰:

郑《笺》:“周,忠信也。”(杜《注》同。)(见)《小雅•都人士》之首章。

《诗•小雅•鱼藻之什•都人士•首章(共五章)》:“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高亨先生注“行归于周”云:“行,将也。周,当指宗周镐京。这个贵族因事来到作者所在的地方,现在将要回镐京去。”(《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354))。

“楚”——“郢”——“为郢”(杨注:楚亦名荆,详庄十年《经•注》。初都丹阳,据《史记•楚世家•集解》及《正义》当在今湖北省-枝江县;《水经注》谓在今秭归县一带,难信。武王迁郢,今江陵县北十里之纪南城。定公六年,楚昭王因畏吴而迁鄀,旋后还郢,证之楚王盦章钟铭,可信。武王十九年入春秋。楚王-负芻五年,灭于秦。楚器传世及出土者多见。#郢,楚都,今湖北省-江陵县(,详桓二年《传•注》)。黄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见桓八年《传•注》)。自江陵至潢川今约七百里,古里较(今里)短,今之七百里当古之九百里,亦犹今自苏州至山东省-邹县约一千五百里,而哀七年《传》邾子谓“吴二千里,不三月不至”也。说参阎若璩《四书释地》。),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二至僖二十七,僖二十七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襄十五年传》:

楚-公子午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wěi)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tuó)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为莫敖,公子追舒为箴(zhēn)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为宫厩尹,以靖国人。((p 1022)(09150301))(103)

君子谓“楚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yú)心。《诗》云,‘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也。”((p 1022)(09150302))(103)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襄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五八年,周灵王十四年,晋悼公十六年,楚康王二年),楚国任命公子午(子庚)为令尹,公子罢戎为右尹,蒍子冯(薳子冯)为大司马,公子橐师为右司马,公子成为左司马,屈到(子夕)为莫敖,公子追舒(子南)为箴尹,屈荡为连尹,养由基(养叔)为宫厩尹,以此安抚他们的国人。

贵族们就说“楚于是乎能官人。官人,国之急也。能官人,则民无觎心。《诗》云,‘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能官人也。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也。(楚国这回是懂得如何任用合适的人了。任用合适的人,是“国”之要务。能任用合适的人,那“民”就不会有非分的想法,《诗》里说:“(采呀采卷耳,不满一顷筐。)心心念良人,放周家大道上。”,意思是懂得如何任用合适的人。而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要各居其列,这说的就是周家的大道啊。)”。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楚-公子午为令尹”曰:

《说苑•权谋篇》有“楚-公子午使于秦,秦囚之”(故)事,在晋平公时。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王子午鼎,王子午即此公子午。(晋平明年始即位,若可信,则此年以后事。)。——桥:公子午亦为楚康王之叔。发掘者据王子午墓墓主遗骨推测,王子午大概活了六十多岁。又:“午”为地支的第七位,而“庚”则为天干的第七位。

下面是王子午鼎的图片,出自《鼎中翘楚:王子午鼎——国博•讲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中是王子午鼎铭文拓片(铭文内容为:隹(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择)其吉金,自乍(作)彝(齍)鼎,用亯(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用(祈眉寿)(弘恭舒迟),(畏忌)趩趩,敬氒(厥)盟祀,永受其福。余不(畏)不差,惠(于)政德,(惄于)威义(仪),阑阑(兽兽)。命(令)尹子庚,殹(繄)民之所亟,万年无諆(期),子孙是制。),图片出自《王子午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图中是王子午墓中出土的春秋时期云纹铜禁,图片出自《河南博物院藏• 春秋时期云纹铜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蒍子冯为大司马”曰:

《正义》引《世本》谓蒍艾猎是孙叔敖之兄,冯是艾猎之子(,则冯是叔敖兄之子)。

关于“屈到为莫敖”,杨伯峻先生引《楚语上》韦《注》云:“屈到,楚卿屈荡子子夕也。”

桥案:此节中即有一屈荡,依述及之先后似位在屈到之下,十年后此屈荡还曾在屈建(子木)手下任莫敖,而《楚语上》韦《注》又云“(屈)建,屈到之子子木也。”,则此屈荡应非屈到之父。三十九年前另有一屈荡为楚庄王左广之“右”,于二十六年前为当时的令尹子重(公子婴齐)与司马子反(公子侧)所杀,与此节之屈荡应非同一人,或是屈到之父。下面是相关的那条《楚语上》: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將薦芰,屈建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屬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國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訓後世,雖微楚國,諸侯莫不譽。……”遂不用。

如上,则屈到后来可能更在高位,才说得上是“承楚國之政”云云,但未见于《左传》,且七年后其子屈建即继之为莫敖,则彼时屈到当已去世。

杨伯峻先生注“公子追舒为箴尹”曰:

《吕氏春秋》高《注》云:“楚有箴尹之官,谏臣也。”杜《注》:“追舒,庄王子子南。”(桥:如此,则为又一位楚康王之叔。)《荆南萃古编》有王孙遗者钟,刘翔(?)谓王孙遗者即此公子追舒。

下面是藏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春秋晚期王孙遗者钟的图片,出自《王孙遗者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是王孙遗者钟一处铭文的图片,也出自《王孙遗者钟》。据这篇文章介绍,王孙遗者钟铭文分六面,每面二至四行不等,共十九行一百一十七字,重文四处。铭文内容为:“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孙遗者,择其吉金,自作龢锺。中□(翰)虘(且)扬,元鳴孔煌。用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用祈眉壽,余□(温)□(龔)□(左害右夫,舒)屖(迟,安。又同犀,从尸辛声。),畏□(忌)趩趩(chi行声也,从走異声。),肅悊(zhe同哲)聖武,惠于政德,□(淑)于威義(儀),謀猷不(丕)飤(si同饲,食粮也,从人食。)。闌闌龢锺,用匽(宴)以喜(饎)。用烁(樂)□(嘉)宾,父□(兄)及我□(朋)友,余凭吾心,延永余德。龢修民人,余專明于国。皇皇熙熙,萬年無諆(期)。枼(世)萬子孙,永保鼓之。”。该文还发了王孙遗者钟的一些别的图片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能官人,则民无觎心”曰:

觎音渝,觊觎也。谓能择能而安排以适当官职,则他人不存非分之心。其实九人之中,五人为公子;屈为大姓,本楚同族,蒍亦旧令尹之从子,皆世族也。

杨伯峻先生注“《诗》云,‘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曰:

诗为《周南•卷耳》之句。原本为妇女思念丈夫远出之诗,谓卷耳之菜,采之又采,仍不满一邪筐,盖心叹所思之人,无心再采,于是将筐置于大道。《左传》作者以己意解此诗,后人因之,如陈奂《毛诗传疏》云“思君子,官贤人,置周之列位,皆本《左氏》说”云云。

《诗•周南•卷耳•首章(共四章)》:“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高亨先生注此“嗟我怀人,寘彼周行”云:“嗟,叹息声。怀,思念。寘(zhì置)借为徥(shì匙),行也。周行,往周国去的大道。此句是作者自言在周道上奔走。”(《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04))。

桥案:周行当特指周家所修的大道,自镐京至成周,或再向东延伸,其它方向可能也有。

另外在《诗经》中,《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首章(共三章)》有“人之好我,示我周行”(p 217),《小雅•谷风之什•大东•二章(共七章)》有“佻佻公子,行彼周行”(p 309),《桧风•匪风•首章、二章(共三章)》有“顾瞻周道,中心怛兮”和“顾瞻周道,中心吊兮”(p 191),《小雅•鹿鸣之什•四牡•首章(共五章)》有“四牡騑騑,周道倭迟,岂不怀归”(p 218),《小雅•节南山之什•小弁•二章(共八章)》有“踧踧周道,鞫为茂草”(p 293),《小雅•谷风之什•大东•首章(共七章)》有“周道如砥,其直如矢”(p 309),《小雅•鱼藻之什•何草不黄•卒章(第四章)》有“有栈之车,行彼周道”(p 367),(以上诗句都摘于高亨注《诗经今注》,诗句后面括号内是页码),这里“周行”和“周道”都说的是周家的大道。

下面是秦直道秋景的图片,出自《秦直道为何两千年来寸草不生,原来路面是用炒熟的土夯筑的》。周行正是秦直道的前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预《注》“王及公、侯、伯、子、男,甸、采、卫、大夫,各居其列,所谓周行也”云:“言自王以下,诸侯大夫各任其职,则是诗人周行之志也。甸、采、卫,五服之名也。天子所居千里曰圻,其外曰侯服,次曰甸服,次曰男服,次曰采服,次曰卫服,五百里为一服。不言侯男,略举也。”

《襄十六年传》:

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杨梁之役。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楚师败绩。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p 1027)(09160301))(024、103)

我的粗译:

再下一年,我们襄公十六年(公元前五五七年,周灵王十五年,晋平公元年,楚康王三年,宋平公十九年,许灵公三十五年),晋国中军元帅荀偃(中行献子)和下军将栾黡(栾桓子)率部队进攻楚国,报复上次宋国那儿的杨梁之役。楚国大夫公子格率领一支部队,与晋国部队在“湛阪”开战,楚国部队惨败。于是晋国部队进犯到方城之外,然后还攻打了许国,这才撤回。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晋-荀偃、栾黡帅师伐楚,以报宋-杨梁之役”曰:

诸侯之师已归,晋师独进。杨梁之役见十二年《传》。

关于“晋师独进”,之前在本年的《左传》中有:“许男请迁于晋。诸侯遂迁许,许大夫不可。晋人归诸侯。”(《襄十六年传》(p 1027)(09160201))(024)。

关于“杨梁之役”,《襄十二年传》但云:“冬,楚-子囊、秦庶长无地伐宋,师于杨梁,以报晋之取郑也。”(《襄十二年传》(p 0996)(09120401))(089)。

杨伯峻先生注“晋师遂侵方城之外,复伐许而还”曰:

许未迁之故。

关于这一段,小狐《讀《繫年》臆札》所附《系年》通行释文《第十七章》中有记载云:“晉莊平公即位元年,公會諸侯於湨梁,遂以遷許於葉而不果。師造於方城,齊高厚自師逃歸。

“晋”——“新田”——“绛”——“绛县”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杨梁”(杨注:杨梁,今河南-商丘县东南三十里。),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74,北纬34.25(商丘东南三十里)。

“湛阪”(杨注:湛音谌,又音暂。湛水源出今河南-宝丰县东南,东经叶县,至襄城县境入于北汝河。湛水之北山有长坂,即此湛阪,在今平顶山市北。),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3.5,北纬33.84(今平顶山市北)。

“方城”——“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3.22,北纬33.34(方城县-独树镇-杨武岗村南)。

“许”——“叶”——“葉”推测位置为:东经113.29,北纬33.50(旧县乡十字街口东970米,西850米,南1550米,北1380米,“许”成十五年迁来,昭九年迁夷)。

下面是“湛阪”之战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