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天涯上看到的《从现在看2011年张维为和福山辩论(转载》 -- 夏至欧锦

共:💬491 🌺3597 🌵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工农剪刀差那是邓干的事,毛那里是工农经济循环。

前三十年解决就是粮食产量问题,没有化肥和育种,粮食突破不了,搞城市化、工业化,就是三年困难时期的走资路线,是吃人。

1970年,中国用出炉的钢铁做成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和“济南号驱逐舰”,

  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中国终于可以生产一种极其重要的产品——合成氨(化肥)。

  在工业葛明前,中国农业技术世界第一,养活了世界最多的人口。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2亿吨,在各种“以粮为纲”的动员和农业人员的努力下,到了1969年依然只有2.1亿吨,增加极小。因为当时中国人均耕地2亩多,一个人一生的排泄物积成肥料只七八吨,每年平摊到每亩土地上不过一捧化肥。

  所以无论付出再多的努力,粮食产量必然卡在这个水平,这是自然的准则。

  19世纪中期就发现了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但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这种环境类似于战舰炮管承受的温度和压力,能造舰炮的国家,才能建造化肥厂。所以当1970年我们终于突破合成氨的生产瓶颈后,立刻一口气建造了几百套合成氨装置和上千个化肥厂,从1970年开始,中国化肥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00万吨,1975年每年增长200万吨,于此同时,中国粮食总产量从1970年开始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速度开始增加,到1978年前,已经突破3亿吨,中国的粮食增长率第一次超越瑞科增长率,中国人从此告别饥饿,甚至还有大量多余的粮食可以用来饲养肉食动物,改善生活质量。

是70年代中国粮食产量爆发,从而需要改革,改革就是将过去因为粮食产量低,人们不得不在地里找食,压榨土地的每一份营养,寻找野菜、昆虫、老鼠等一切蛋白质补充营养的经济,在70年代充足的剩余粮食保障下,将农民向城市化、工业化转移速度,由前30年的少数人小步试点,变成改革后的大规模前进。

而邓在大跃进和改革86年后的政策,就是对农村竭泽而渔,不顾农村死活的转移农村价值,引来2次经济危机。

所以,江在89后,重建农村科技生态,重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从而让袁隆平们重新获得科研经费,让从84年就停滞的粮食单产重新增长,确实挽救了农业。

但这些科学农技产业,在市场经济下,其产品与粮食的剪刀差,远比计划经济时代更可怕,更无底限,由此三农问题油然而生,向中央反映三农问题的村长,对袁隆平是恨之入骨,因为杂交育种是压榨农民的重要一环。

从现在的市场看,所谓剪刀差,是工业一无所有,前期从农村提取剩余价值,创办工厂,搞科技创新,后期技术和工业产品,通过补贴,用低于市场的价格来反哺农业。

邓提剪刀差,是因为他只会提留建工厂,产品如何反哺农业他不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