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天涯上看到的《从现在看2011年张维为和福山辩论(转载》 -- 夏至欧锦
社会主义国家搞经济建设,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苏联的单一计划经济模式,二是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区域平均主义模式,三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央计划和地方条块并行的模式。
中国经济能从计划经济成功地转型为市场经济,关键就在于毛主席搞得条块经济。
因为多元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而条块经济与多元经济基本是类似的,只是条块经济相对静态,多元经济相对动态。
条块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时期开始搞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集体小作坊小企业,是改开后乡镇企业的前身。
二是三线建设,将东北和东部地区的大型企业部分搬迁和整体复制到中西部,形成了第二批条块经济。天涯论坛里有关于三线建设的帖子,很多三线地区的人都感谢毛主席,否则,中西部根本就没有什么工业,内地与沿海的差距将会更大。
真正对三线建设破坏巨大的反而是改开,一是要军队忍耐,导致军工和重工业没了订单 ,二是国企改革 ,让很多企业破产倒逼。三是在市场机制下,竞争不过沿海企业。
可以说,毛主席的经济遗产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相对健全的工业体系,二是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
相对而言,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贡献更大,因为这种条块经济,更容易转变为多元竞争的市场经济。而工业体系等经济基础方面,苏联反而远比中国雄厚,但因为苏联没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才不能成功转变为市场经济。
当然,毛主席制定条块经济政策,也许并不是为了将来转变为多元市场经济,而主要是为了地方自给自足,为了备战,但无论如何,这种合理的经济结构,都是后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毛主席在经济结构方面的贡献,基本被无视了,污蔑人民公社和大跃进的同时,却赞扬乡镇企业,好像这些乡镇企业,集体企业都是天上掉下来似的。嘲讽三线建设,却有鼓吹西部大开发,实际上三线建设的遗泽,远远胜过现在转移过去的代工性企业。
区域失衡,也就是区域人口比重与区域经济比重严重失衡,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社会问题,这是造成国家显性分裂或隐形分裂的主要原因。中国的人口分布主要是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必然会导致人口比重与经济比重的严重失衡。
三线建设无论是什么原因产生的,但都对区域失衡起了重要的缓解作用,三线建设的后续不利,主要不是毛造成的,而是改开后一系列的原因造成的,没了军工订单,没了人民公社等集体订单,与东部沿海企业竞争轻工业和民品,怎么可能竞争的过。
军工,重工业等项目就应该尽可能地放在中西部,否者,中国的区域失衡就无法真正缓解。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7 层
🙂真是敢讲呀 31 hullo 字4575 2019-09-29 11:16:28
🙂国运就是豪赌 wild007 字1744 2019-09-29 23:22:15
🙂你对三线的看法是有问题的。 8 夜如何其 字152 2019-09-30 20:51:49
🙂条块经济与多元经济
🙂索性帮你捋一捋吧,最后一帖 1 wild007 字1077 2019-10-03 01:41:17
🙂基本同意 13 hullo 字8900 2019-09-30 04:23:16
🙂你不是要走“群众路线”,你要走“专业路线” 7 乡村教师 字1122 2019-10-01 20:56:13
🙂你一直不惮以最好的善意来揣测邓, 5 寒色暮 字568 2019-10-01 01: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