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 泉畔人家

共:💬17 🌺52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篇列子里的两小儿辨日相信大部分人都学过。即使放在今天,能合理通俗的解释远小近大和近热远凉如何统一的也未必有多少人。历史貌似一直在进步,实际这是一种现代人的傲慢,今天的小儿,有几个能有这两小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那?不要说小儿,现在的大人,成年人,又有多少能自己在其他领域观察到远小近大后,再去认真思索为什么会和近热远凉相矛盾那?

251现在沸沸扬扬,貌似明珠的热点被251替代了。先不聊251,先去回忆一下已经比较遥远的热点激情杀人要加薪案,比较近的像什么辱母案,张扣扣案一类。我们只需回忆网络舆论辩论的水平如何?在热点过去后,记忆开始模糊后,能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思辨的东西没?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贺知章的这首《董孝子黯复仇》,说的是东汉董黯为报杀母之仇,处心积虑十年,大仇得报,然而朝廷最终宽宥了董黯,最终得以逍遥山林终老。

点看全图

今年暑期大火的《长安十二时辰》,前边主要实际就是因为这首诗展开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而实际真实的历史,可能比电视剧还要精彩。贺知章写汉朝的董孝子,99%是因为当时唐朝/武周出了一样的事-徐元庆案。

徐元庆案

徐元庆做的事情,和董黯近乎一样。在如何对待徐元庆案上,案子最后一直打到当时的最高权力武则天那里,武则天本来是想顺应读书人中的多数的意见,和东汉一样放过董黯。但有个人站了出来。

点看全图

陈子昂力主按律法杀,然后按礼法风光大葬然后表彰。最终武则天采纳了陈子昂的方案。从贺知章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出,贺知章显然不支持比他小2岁的陈子昂的这套看似两全做法。

陈子昂的这个也不是原创,这是山寨的西汉一位12岁少年的判例。汉景帝时代,出了一个很绕的防年杀母案。防年的继母杀了房年的生父,于是防年杀了继母为父报仇。这可把西汉的司法系统愁坏了,为父报仇是儒家思想大义,杀母则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怎么定罪就一直到了汉景帝那。结果最后12岁6年级小学生刘彻,给出了解决方案:

廷尉上囚防年.继母陈氏杀年父,年因杀陈。依律,杀母,大逆论。帝疑之,诏问太子,对曰:“夫继母如母,明其不及也。缘父之爱,故谓之母尔。今继母无状,手杀其父,则下手之日,母恩绝矣。宜与杀人者同,不宜大逆论。”帝从之,弃市。议者称善。

陈子昂认为自己做的很好,应该把判例记入法典,并写下了一篇文笔飞扬的《复仇议》。

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窃见同州下邽人徐元庆,先时,父为县吏赵师蕴所杀;遂鬻身庸保,为父报雠,手刃师蕴,束身归罪。虽古烈者,亦何以多。诚足以激清名教,立懦夫之志,振下士之靡者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

  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几十年后。另一位经常出现在语文课本里的人物对徐元庆案发起了翻案。

《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这一篇是柳宗元的作品,被收入在古文观止中。搬运链接中的内容:

柳宗元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徐元庆的父亲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被赵师韫杀的

柳宗元说:如果徐元庆的父亲当真犯了法,论罪当死,赵师韫杀他只不过是执行国法,那么杀他的就并不是赵师韫本人,而是国家大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徐元庆谋杀赵师韫就分明是仇恨国法,这性质可就变了,可就不是为父报仇了,而是犯上作乱了。那么,判处徐元庆的死刑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又凭什么还表彰他呢?

  这话可谓再一次抓住了要害。《韩非子.外储说下》有句名言,说:“以罪受诛,人不怨上”,(注释6) 就是说一个人因为犯了罪而受诛杀,这个人是不会埋怨法官的。

  柳宗元接着说:可是,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没犯法,赵师韫杀他只是出于个人恩怨,只是为了逞逞官威,这就是赵师韫的不对了,滥杀无辜嘛!徐元庆想为父亲鸣冤,可是官场一片漆黑,官官相护,可怜徐元庆一介草民,上告无路,上访无门,这时候,他还能怎么办呢?

  大家注意,柳宗元这里提出的观点非常犀利,别以为儒家都是教人做老好人的,不一定的哦!柳宗元这时候坚决地站在弱势的徐元庆的一方,话里的意思分明透着是:别说什么不能以暴易暴,别说什么要走正常的司法程序, 别说什么要相信上级政府能把问题妥善解决,如果这些路全被堵死了,你让一介草民还能怎么办?

  怎么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所有正常途径全被堵死了,草民只有一条贱命,那就以命搏命好了!

  ——柳宗元够狠吧?他接着说: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徐元庆谋杀赵师韫就是合乎礼、合乎义的,执政者们向徐元庆道歉还来不及呢,又怎能判他死罪呢?

圈子绕的足够大了,可以绕回来了。按柳宗元的意见,如果要判断是非对错,无论是站在礼还是法的方面,都需要搞清楚事情最初的源头怎么回事,才能真的发表意见。也就是必须先搞清楚赵师蕴杀徐元庆的父亲的正义性有多少,是秉公执法,还是徇私枉法。如果搞不清楚这个前提条件,那么对徐元庆案的评判,就可能是有大偏差的。这么大的圈子,终于可以绕回251了。

251的是非对错,某种意义上,也依赖于前边的举报的正当性。这个举报即包括那个个人用来威胁部门领导的举报,也包括后来部门领导对其的立案举报。司法讲证据,不能定罪则国家赔偿,这个没有问题。同时大家也明白,中国的体制,个人是相对弱势的。但弱势和正义,不一定是直接相等的。如此汹涌的舆论发酵,这不是一个个人能有的能力。既然他想听全国人民的,想借全国人民的网络舆论来达成个人的目的,那么他就有义务把事情最开始的根源,他的那个举报部门业务造假到底是怎么会事。

华为采取的是8年领n+1(9个月吧)补偿金,离职再重新入职的方式来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也许不是很地道,但应该是用合法的方式进行了规避。而愿意领了补偿然后重新入职的人,实际也默许了这种方式。不接受领了钱可以直接走,或者去其他公司就是了。这位251居然能让他的主管冒巨大风险给他赔出2n (应该是8个月),肯定不是拿着劳动法去就能办到的事。

估计能看到这的人已经不多了。今天的中国人能够掌握的知识肯定比以前多的多了,但能辨析问题,自己作出独立判断的人真的比以前水平高了吗?我看未必。当有人带节奏说一定是远小近大的时候,敢说近热远凉的就是故意来洗地的。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何孚觉得自己很聪明,计划的很周全。长安十二时辰小说里,何孚也是终极大Boss。然而在电视剧里,何孚先是被他看不起的蚍蜉龙波刺瞎了双眼,拉着不炸的伏火雷去冲假林九郎的车队,然后在林相月堂,又按林相说的,把脏水泼给太子,自己自杀身亡。何孚最后为什么会听林九郎的话,替林九郎栽赃太子,长安十二时辰,你真的看懂了吗?

“长安城,流浪小儿万千,怎么就选中了你。”

“十多年来,都没想着找我复仇,怎么在今夜,就舍得动手了那?”

“董黯能,我也能”。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251在这个时候,这个节点变成流量头条,真的是偶然吗?

通宝推:尚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