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85-五常互保(1) -- 本嘉明
文中所述的石秀丽文章与1988年猪流感血清学检测的差异的原因是:
金笔或者是个外行,或者是坏,有意误导大家。
猪流感的文章测的是抗血清凝血抑制滴度,而石的文章做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先看猪流感的文章。我找到了引用图的原出处 JAMA. 1991 Jan 23-30;265(4):478-81.
Swine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 Transmission from ill pigs to humans at a Wisconsin agricultural fair and subsequent probable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文中用于测试的叫做流感病毒凝血抑制测试 (Influenza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ssay),由流感病毒凝血测试发展而来。简单的原理是,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 HA)能够造成血细胞凝集,因此通过对同样数量的血细胞加入一系列稀释浓度的流感病毒,,就会出现在某一个稀释浓度开始出现凝血反应,这个稀释浓度就被称为滴度(titer)。
进一步地,我们知道受感染个体血液中可以产生抗体,中和病毒而降低病毒产生的凝血效应。所以当我们想测试血清中抗体的水平时,会准备一个固定数量的血细胞和病毒,然后把含抗体的血清进行梯度稀释,加入到每一个病毒+血细胞的混合物中,就会在某个抗血清浓度开始抑制凝血反应的发生,这个浓度被称为凝血抑制滴度(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iter, HI titer),即图表中所示的实验结果。
在实际测试操作中,稀释都是按照整数倍梯度进行的,比如10,20,40,80等等。因此所有滴度的结果都会是整数,而且是一组比较整齐的整数。
而在石文章中做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体操作中有变化,基本原理都是看有多少抗体与病毒结合,结合的越高,信号越强。这个信号是仪器读出来的具体数值,有整有零,在分布上不会整齐。酶联免疫是一种半定量方法,其读数值受抗体亲和力的影响,只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而且由于读取的是光吸收值(OD),比尔-朗伯定律(Beer–Lambert law)一般在0.1-1.0之间的线性度较好。对于一个均匀分布的样品,低OD值的数据点会更密集。
简单说,这两个图不是一种测试,不是一类样品,没有任何的可比性。不知道金笔为什么要这么比,以及拿一个如此古早的图(91年的文章)来比。
关于划定阴性结果区间的问题
石的文章中明确说了如何划定负结果区间,即240个武汉样品的平均值加三个标准差,这是统计中常用的方法。
猪流感的文章中也是人为划定的,试验方法中明确说将HI滴度高于20的作为阳性结果(A reciprocal SIV HI titer of 20 or greater was considered positive),且没有注明具体原因。因为这种划定和具体实验操作相关,每个实验室的选取都可能存在差异。应当说,猪流感文章的标准划得更人为一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22 葡萄干 字51 2020-04-19 19:28:35
🙂奇谈怪论。 2 pads 字0 2020-04-19 17:24:44
🙂墨家认为 10 杰瑞 字346 2020-04-19 13:36:26
🙂仅就我懂的说一点儿
🙂真正的有效信息只会来自专业 13 杰瑞 字30 2020-04-19 13:25:40
🙂谢谢指教 2 本嘉明 字1623 2020-04-19 12:47:12
🙂谢谢本兄 1 澹泊敬诚 字115 2020-04-19 22:14:55
🙂本大的3个问题我来勉强回答下吧 35 pyrefir 字613 2020-04-19 14: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