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关于知乎上一个秦朝问题的回答 -- old

共:💬64 🌺428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谢指教,我试着讲讲

个人觉得秦和隋差别很大,秦的灭亡在始皇帝时期,甚至在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是定局。而秦国的统一是个偶然,极其依赖于始皇帝的个人才能。而隋朝相反,杨坚篡夺北周政权的时候隋朝确实已经在实力上碾压了南方,统一是必然。但是被杨广瞎折腾二世而亡是个偶然。杨广哪怕是秦二世的程度,都不至于亡国。

为什么说秦的灭亡是定局呢?单纯从史记上看就有很多迹象。很多人谈秦朝就觉得秦是个二世而亡的短命朝代,但实际上秦在统一之前就是一个已经传承了好几百年的老迈国家。所谓百代皆行秦政法,尤其是商鞅之后的秦就是后面朝代的低配缩小版。后面朝代的毛病,如宫斗(弟弟造反)、阉患(假太监嫪毐睡自己老妈)、党争(李斯vs秦本土派,李斯vs赵高)、权臣(吕不韦)、外戚(昌平君勾结敌国造反)、藩镇(南阳不听话),秦一样都不少。康熙只是对付了权臣和藩镇就被人视作一代明君了,而赢政即位之后和统一之前,这些问题全部都爆发了一遍。而赢政摆平了全部,然后还统一了天下。这种混乱发生在后世朝代的话,只会被视作亡国之兆。秦国的小朝廷运行成这样其实已经快完了。但所幸的是其他六国其实和秦国有类似的毛病(可以参考李牧、廉颇、信陵君、春申君等人的不幸结局),而秦始皇又是个天才,居然一路反杀过来,可谓不世出的天才。古人说始皇帝是“奋六世之余烈”,显然也是意识到了秦国的衰老。如果始皇帝这一代没这个本事,那之后秦国和其他六国大概率都会发生政权变动和内部混乱。能不能统一、谁来统一、何时能统一都是难以预期的事情。

赢政整顿秦朝内部的过程惊心动魄,统一六国的过程其实离失败也只有一线之隔。统一六国关键战役就是灭楚的两次大战。最基本的一个问题,第一次战役20万大军覆灭,你敢不敢立刻发动第二场战役?而且还是其倾国之兵派出60万大军?而且从王翦列传里他保守的打法可以看出,秦国这时候军队数量虽多,但是精锐部队未必比楚国军队善战。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秦国真正的精锐部队可能已经被李信在前一场战争中葬送了。面对这种情形,你若是一个一般人,会不会想着别浪,先稳一稳发展一波?但赢政就敢打而且敢全压上。从后世的眼光看,如果始皇帝这时候怂了。十几年后他就死了,在他死后已经占领的三晋都有可能在楚国的支援下复国,而他的继承人未必是个明君,还要面对楚国项燕名将家族率领的强大军队。赢政一生的辛苦都可能会因此白费。

但即便是秦始皇,在他夺取天下之后秦朝就已经迅速地腐败了。最近还看到了一个例子讲秦朝之内部混乱衰败。这是知乎上的大V姬轩亦提出的。史记 项羽本纪里面记载,【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项梁作为秦国最危险的敌人,居然就躲藏在关中地区。而且即便犯了刑事案件,也得到了秦国内部高官的庇护,得以成功逃亡。逃亡之后还能继续在体制内当乡贤。就这一个事例就可以看出秦国的吏治败坏到了什么地步。

始皇帝本纪里还记载他本人公款旅游到某地,看见石头上刻着始皇帝死而低分,于是他愤怒地下令杀光周围居住的所有人。这样的做法说明始皇帝对自己手下官僚机器的腐败心知肚明,指望他们抓住真正的反贼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只能依靠这种简明而且残暴的命令来证明自己对官僚机器还有掌控力。当然,在他死后这台机器也在李斯和赵高之间的党争中彻底散架了。

秦国的党争也不是什么偶然,其伏笔就是商鞅埋下的。本朝为了树立改革开放的合法性,所以在历史课本里大力赞扬商鞅变法的伟光正。作家如孙皓晖老师,则更加把商鞅用事视作朝廷重视知识分子,吸纳天下人才的凭证。但抛开这种东亚做题家的思路来看,就可以看成商鞅、吴起这种人与其说是领导智囊,不如说是君主打击贵族实现专权的屠刀。变法之前的秦国是君主和本土贵族分享权力的准共和国家,君主要想加强个人权力,就得得罪贵族。提拔本国人打压贵族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本国人之间肯定有各种人事关系。要想打压贵族,就得重用商鞅这种外来户从而借刀杀人。而作为得罪人的过河卒子,商鞅和吴起是没有任何安全感的。他们本人的结局说明了一切。

李斯和商鞅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是外来户,是秦国的君主用来得罪本地人的工具。他自知一定没有好下场,所以秦始皇死了之后他才拼死地折腾。

反过来如果秦国能给李斯和商鞅以安全感的话,那样秦国就会有好下场了吗?不会。那样会走向相反的结局。看看姜齐和晋国的下场。外来和本土的贵族们和君主相亲相爱,最后把君主的国家也收入了囊中。如果商鞅、吕不韦在秦国善始善终,他们都后代会不会搞个商氏代秦、或者吕醪两家分秦呢?

最后总结一下吧,我的观点就是赢政即位之初的秦国其实已经逼近了其制度的极限,进入了历史周期律的末尾篇章。灭亡是必然的。

至于史料问题嘛,除《史记》之外还有《左传》、《竹书纪年》等传世文献,诸子百家的文集也多少提及了一些时事。此外考古发掘的古代竹简、青铜器也有很多。我不是专家就不多说了。

通宝推:巴博萨船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