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封建(分封)到大一统 -- ziyun2015
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已经不能同意,并且知少言多大言炎炎,不过也是一段心路历程,不妨留作观照。
.
个人喜欢透过现象直接看本质,所以对于把儒学搞得云山雾罩的各种注经、各种玄谈,从来都是不感冒的。在俺看来,儒学无非是一种等级制度,什么三纲五常、尊尊亲亲、君权神授……都是为等级制度量身定做的洗脑工具。
当然,对于春秋战国杀来杀去的乱世局面,儒学的等级制度提供了一种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平稳定的制度架构,当时来说,也算是进步的力量,或者说,也算是一种正义的洗脑。
也正是因为等级制度在当时的正义性,所以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本意,其实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非儒学后人为了让圣人显得慈眉善目,乱打标点符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孔子哪里还像个高高在上的精英分子,分明就是春秋时代的共产党员。
不过,时代总是在不断前进的,没有什么东西是万世不易的。千年以后的宋代,随着工商贸易的兴旺发达,孔夫子这套“君臣父子,士农工商”的等级制度,渐渐的不合时宜起来。
于是,为了维护儒学千年独尊的江湖地位,程朱理学应运而生。
理学号称最精致最完备的儒学,相当吓唬人的名头。但是分析其主要思想,不管是二程的“天理”说、“定性”说,还是朱熹的“理在先,气在后”、“弃私欲,从天理”……落到实处,无非还是秉承孔夫子“克己复礼”的老传统,在人的道德观念上做文章,试图解决人心不古的社会现实问题,或者换句话说,希望复古人心从而维持旧有的等级制度——这种开历史倒车的事当然不会成功,只不过造就了一大批道貌岸然的朝堂硕鼠。
按通行的看法,心学兴起于南宋陆象山,大成于明代王阳明。后者在前者“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悍然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几句文言译成白话文大概是这个意思:陆象山的观点是“孔夫子就是我,我就是孔夫子”,王阳明则干脆就是“世上本无孔夫子”。
也就是说,陆象山虽然反对程朱理学死抱四书五经不放,主张“脱略文字,直趋本根”,但是“古圣相传只此心”,至少他心中还有个孔夫子(儒学)。然而到了王阳明这里,儒学的清规戒律已经完全无所谓,只要凭着自己的“良知”去“知行合一”(从心所欲)即可。
依照王阳明的心学理论,随便什么人,也不用读四书五经,只要遵照自己的“良知”行事,就算是践行了儒家之道——这等于是把苦读经书的皓首儒生和大字不识的贩夫走卒同等看待。由此而言,王阳明的这个“心学”,虽然还挂着理学的幌子,实质上已经背离了儒家“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核心价值观。
阳明“心学”看似只是在象山“心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但是这看似不起眼的一步,却已经和象山“心学”咫尺天涯,更是和程朱理学分道扬镳,甚至可以说已经走到了对立面。
王阳明的“心学”如此激烈,或许和他立下不世之功却遭朝廷冷落的人生经历有关。不过,个人的经历有时又是社会的缩影,阳明“心学”得以发扬光大,也在于明朝中后期江南商品经济、海外贸易的极度繁荣,造就了一大批富有的工厂主和商贾,阳明“心学”恰好契合了他们谋求更高社会地位的热切渴望。
其实,阳明“心学”还算不上心学门派的最高境界,因为后面还有个惊世骇俗的极品异端——李卓吾。卓吾先生的事迹实在太多,多到罄竹难书,此处值得一提的,是他著书立说,公然和儒家正统观念唱反调,并因此获罪,于狱中愤而自尽……这也再一次证明了,阳明“心学”根本就是挂理学狗头卖自家羊肉的乱党分子。
从解放思想的意义上说,“心学”的价值大致相当于西方的文艺复兴思想,如果没有满清入关和后来的文字狱,假以时日,“心学”思想结合明末强大的工商阶层力量,未始不能打破理学思想的禁锢,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就大量借鉴了阳明“心学”)。这样的新中国发展到今天会是什么模样,真是让人想入非非……只可惜,历史并不能假设。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从封建(分封)到大一统 15 ziyun2015 字3462 2020-06-09 01:42:47
🙂几年前的一段文字
🙂心学是披着儒学皮的禅宗 3 任爱杰 字388 2021-05-25 15:12:45
🙂请教任兄,兄所说的明末一大帮人“平时袖手谈心性” 1 ziyun2015 字499 2021-05-25 20:09:18
🙂这里有一个基本问题 月之回忆 字492 2021-05-25 21:07:12
🙂谢月兄意见,也请任兄方便时也发表一下意见 2 ziyun2015 字1347 2021-05-25 2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