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儒家和中国思想 -- 燕人
真正的差距在于,个人认为不存在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野。也许对西方来说这值得商榷,但是对中国来说没有问题。
一、唯心主义是西方的说法,其前提是形而上学和本体论。
中国和西方的本体不是一个东西。不管是本体论,还是汉语原意(基础或者本来面目)。尽管「心」可以算作超验本体,但不是世界的本质,不是形而上学的实体。不然就和禅学没区别了。
心学强调认识和判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唯心,而是说这个世界「可以唯心」。这很拗口,粗浅的说,意义是由「心」决定的。它只是人心的秩序,进而将现实秩序等同于人心的秩序。
如果「吾心即宇宙」是宇宙论性质的描述,那么当然是唯心主义。「物感心动」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物是感觉的集合」。 但这显然不是心学的本意。如上所言,心学并不试图定义物自身。
而且心学并非决定论,不考虑超越存在。是发生或生成意义上的,是「体用一源」。同时心学的「心」还很复杂。即是平常理解的心,也是抽象定义的心,只不过用同一个符号表达。
受限于此,心学可能只是认识论而非真正的本体论。还不足以称之为「哲学」。
以上堆砌了一堆名词,很容易让人混乱。只是想说,心学不适合用(历史上)西方哲学的分类,因为那实际上是一种辖域化的力量。而且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区分本身就存在问题。一旦抛弃这种区分,就知道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哲学很像现象学了。
粗浅的说,是什么并不重要,怎么认识——意义的建构才真的重要。以此作为认识的基础。
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前面引用过,也强调过心学的背景是当时理学的普遍轻知,也即盲动先行。破心中贼这里更强调认识,以免造成先验限制。其实这里已经明显出现中国古代思想最常见的问题,下面再谈。
三、存天理去人欲实际上主要是针对统治者的。
比如
其主要目的是内圣外王。但后来确实被用来维护专制。
这里和维护封建等级观念关系不大,虽然事实上也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问题在于儒家的政治设计本身就是等级制。
四、这是大众哲学的普遍特征
儒学本来就是私学。孔子说有教无类,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之心。不只是儒道释,国外的文明,除了古希腊的哲学基本都是人人皆可学习、皆可实行。这应该不是问题。
但这里就会有二没说的问题,那就是对符号的理解出现问题,也就是一说的用同一个符号表达。之前帖子也评判过:「这也是古代汉语的一个常见误区。各种不同内涵用同一个符号、具象和抽象用同一个符号…… 经验符号和超验符号也用同一个符号」
因为用同一个符号,意义就不稳定,就会出现无数种解释。这其实也是分析语的问题,就像明恩傅所描述的迂回,因为要一直分析前提预设以获得准确的含义。
在这里,心既是超验本体,也是人的心灵。既是思虑谋划,也是人的情感。既是某种认识,也是某种关切……因为一切都是从最基本的人心出发的,所以用来代指所有。
最后,之前为什么说以孟子为理解基础?因为孟子也称良知。但是他的良知,就是四端,或者以四端为前提的。准确的说,四端只是后面一切的原点。它不是固有的事物,而是固有的发展可能,会因为弗思、放其、陷溺等等导致蒙蔽。心学的心可以说是从孟子这个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所以也会有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把发展可能等同于固有存在。只需要问,不需要任何其他东西,进而理所当然。
估计口水最多的是第一条。因为认识论和本体论的二分已经深入人心,而且国内也这样解读了一百多年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你对心学的理解是不对的 1 燕人 字30 2021-06-06 06:46:16
🙂批判一下心学后生 3 月之回忆 字487 2021-06-06 07:09:13
🙂我认为新中国哲学家们的进步 2 燕人 字1907 2021-06-07 12:05:16
🙂没想到和之前猜想的一样
😄没想到月同学是道家传人 1 燕人 字1681 2021-06-08 04: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