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复旦事件缘起-拉开说一下中国特色的高校内卷 -- 范进中举

共:💬31 🌺16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特色的非升即走(2)

前文说了大学扩招导致的大规模的硕博士后备军,高校尤其是985高校的待遇提高让就业吸引力大幅提高,各个高校迅速进入学历崇拜的引领者,很快2005左右博士就是进入高校的门槛条件,然后演化到第一学历崇拜,这个风气已经在现在所有行业都一样了,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扩展的结果。这是中国特色的非升即走制度特别残酷的客观基础之一。

然后从2000年开始中国特色的科研评价体系迅速进入SCI论文崇拜进而进入顶级刊物崇拜核心,几乎所有的评价体系都和这个挂钩,拿到顶级刊物的论文就是名利保证,于是中国的高校迅速变成论文制造工厂,而顶级刊物是掌握在英美系手里的,于是貌似公允的论文发表,变成一个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投入科研经费、人力无力,瞄准顶级刊物跟风做研究,发表论文进而获得更多经费,更高级别课题资助,更高的人才称号,一篇篇顶刊论文变成上位的坚实阶梯。这个自我实现的循环,让中国科研工作者趋之若鹜,大量科研经费投入到整个链条运作,至于科研产出的成果,就是一篇篇论文,其他不管。

到大学校长这边就更有意思了,雄心勃勃的校长,要提升学校影响力,就需要顶级刊物论文,因为大学排行意味着经费和政绩,一切都服务于此。中国特色的论文军备竞赛就这样开始了,始作俑者就是中南大学的非升即走制度。并且迅速推广,迅速变形。

前文说了美国的tenure制度,门槛很高,80-90%的最终录取率,中国呢,搞土法上马,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大兵团作战,本来论文战争的主角是扩招的硕士博士,因为要拿文凭可以随意压榨,这个是公开秘密,研究生导师叫老板,课题组就是公司,大老板是天天跑关系拿项目,小老板是分包商,这个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情况,这种资本主义运作模式已经造成各个大学的内卷竞争到达极限,在2010年之后几乎没有啥效率提升空间,加上大学频发的学生心理问题,高校在2010后非常强调各方面对学生权益的保护,高校的学生有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学工各个条线的关心支持,一句话导师对学生的压榨成本迅速抬高。

既然学生压榨成本提高,一个青椒群体自然成为压力导向,所以非升即走可以全面推行,因为这个群体是没有博弈能力的,也没有啥机构关心。高校的心理咨询师针对学生,学工系统也是服务学生,工会系统关心青椒吗?青椒都不算职工,发福利粮油都没分,不算工会成员。和青椒打交道的学校机构除了学院领导,其实就是人事处和财务处了。一句话青椒团体是最好被压榨的群体,最被忽略的群体。

非升即走制度最终如何走向奇葩内卷呢?

不说数据都是耍流氓,以武汉大学为例,他们的淘汰率是97%,几百个所谓青年研究员能通过考核留下的就几个人,这种淘汰率和美国的天壤之别。同时,众所周知科研就是烧钱,几百人投入进去,找经费发论文就是各凭本事了,6年下来,博士们如果熬不到留下,35岁门槛就导致他们几乎没有啥别的地方,所以只能是拼命,这种几百人的养蛊模式下面可想而知青椒的内卷程度。因为淘汰率太高,那么为啥不抬高门槛,少招点人呢?你问校长们吧。

另外为了冲榜,校长们还玩一个邪招就是,大力发展影响因子高的学科,比如生物、化学、医学类,影响因子高,就大量向这个领域倾斜,造成学科发展的畸形发展。一切为了排行榜。最近几年形成一个事实上的趋势就是,中国大量投入的科研经费和人力,砸到美国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上面,跑出来数据,在顶刊发表后,美国人再在验证过的实验基础上进行深入研发。也就是说美国人提想法,底层的活,被中国的这些非升即走的青椒承担了,他们实际上成为全球科研产业链最底层的生物。

事实上我国大量需要的科研需求被浪费,只能是各个部委搞叠床架屋的专项经费,而进入专项经费的才是有保障的。当然不是阿猫阿狗能进去分钱的。

所以中国式非升即走已经演变成一个非常奇葩的制度,中国式田园资本主义内卷制度,被压榨的是大量的青椒。改革制度已经到了不得不进行的程度。

通宝推:达雅,东晓山,朴石,和平共处,陈王奋起,大眼,寂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