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货币与历史 -- 卢比扬卡

共:💬135 🌺3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货币与历史

1、货币

到底什么是钱?马克思给过一个简明扼要的答案: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英文叫 universal equivalent,按字面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大家普遍都接受的等价物”,于 是“钱”就有了两个基本要素:第一,通用,社会普遍承认;第二,等同于一定量 的价值。于是我们知道,钱,就是社会普遍承认、普遍接受的、等同于一定量价 值的事物。

那么这个定义也就引申出了货币的首要功能:价值尺度,也就是用钱去衡量一切 商品的价值。在衡量完不同商品的价值之后,按照不同商品内部包含的价值量在 数字上的比例关系进行等价交换,这就又引申出货币的第二个功能:交易媒介。

那么为啥商品之间不能直接交换,而要通过货币这个媒介来交易呢?这是因为, 同一类商品之间没有必要互相交换,用十斤大米交换另外十斤大米,这简直毫无 意义;而不同种类的商品,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一双 鞋与十斤大米之间毫无相同之处,两个毫无相同之处的商品之间根据什么比例来 交换呢?一双鞋到底是能换 5 斤大米呢,还是 10 斤大米呢?说不清。 因此,商品与商品之间直接交换是行不通的,充满了各种偶然性。然而货币却代 表了一种普遍性,代表着一切商品中所共同蕴含的劳动价值。所有的商品,都可 以非常便利地与货币交换,实现自己的价值。

商品本身就是使用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三位一体、辩证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与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表现为不同使用价值之间在市场交换中所 形成的比例关系,价值则通过交换价值来实现自己。

也就是说,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商品之中,对于同一个商 品来说,它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是互相否定的,我们必须要么牺牲一个商品的 使用价值来获得其交换价值,要么牺牲这个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获得其使用价值。 而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互相否定,互相转化,又都统一在价值之中。 在无数次商品交换中,在无数次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互相否定、互相转化的过 程中,有一种商品被确定下来,被普遍承认为代表所有其它商品的交换价值,这 就是一般等价物。马克思把它称之为:货币。

2、价值

于是,“什么是钱”这个问题,就归结到了另外一个更加根本的问题:到底什么是 价值?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又给出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 差别人类劳动。 这个定义初看平平无奇,但却细思极恐。

首先,价值必须是人类劳动,而且还 必须是无差别人类劳动。问题是,什么叫无差别人类劳动?劳动永远都是千差万 别的,造原子弹的劳动,肯定跟卖茶叶蛋的劳动天差地别,它怎么就没有差别了 呢?在这里,马克思运用辩证思维的手术刀,将同一个人类劳动的过程,分解成了两 个要素,一个叫做具体劳动,另外一个叫做抽象劳动,其实也就是劳动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人类的每一次劳动都是特殊的,因为他生产出来的具体劳动产品各有不同,生产具体劳动产品的特殊性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人类的每一次劳动又都是普遍的,因为不管什么劳动,都是人类体力和脑力的耗费,而这种无差别的人 类体力与脑力的耗费,就叫做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 在商品中就形成了价值。

可如果抽象劳动不是凝结在商品中呢?自给自足的劳动产品当中有价值么?奴隶劳动的产品有价值么?佃户给地主交的租子当中有价值么?你说它有价值吧, 它连商品都不是,都不参加市场交换;你说它没有价值吧,难道自己自足的劳动、 奴隶劳动、佃农劳动就不是无差别的人类体力与脑力的耗费了吗?

自己自足的劳动、奴隶劳动、佃农劳动当然也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却只是生理意义上的无差别劳动,而不是社会意义上的无差别劳动。生理上的无差别劳动, 只有进入商品经济,通过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才能进化成社会意义上的无差别 劳动,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讲的,创造价值的抽象劳动。

因此,价值之所以是价值,就在于它必须承载在商品之中,于是马克思就把一切不是商品的劳动产品统统开除出价值的范畴,比如奴隶劳动,劳动成果不是为了 上市交易,而是献给奴隶主,因此奴隶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因而,对不起,也就 没有价值。

到这里就开始细思极恐了:生产同样一个东西,比如制造一支铅笔,付出了同样 的劳动,但仅仅因为生产的目的不同,就能决定劳动产品是否具有价值:刘能做 这支笔是为了自己用,那就不是商品,因而没有价值;赵四做这支笔,是为了满 足奴隶主的需要,因此也不是商品,同样没有价值;可是谢大脚造这支铅笔,是 为了拿到集市上卖出去,于是就成了商品,忽然就有了价值!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价值似乎是来源于人的主观意图,而 不是客观劳动。 不,当然不是的,人的主观意图再强烈,如果不去真的劳动, 不去真的改变自然资源的外在形态,那么仅靠画饼,是充不了饥的。 这就是劳动产品中人与物的关系:使用价值,也就是劳动产品以其自然属性满足人某种需求的能力。

人的需求有无数种,生产这些使用价值满足无数种需求的具体劳动形式也有无数 种,但所有这些彼此不同的具体劳动都一个共性:都是人的劳动,都是人的生命 力的耗费,也就是生理意义上的无差别劳动,而这种生命力的耗费都是为了满足 人的需求。 但,人的需求无限,而人的劳动能力有限,要满足无限的需求,只能将劳动专业 化,并进行市场交换,而一旦劳动产品进入市场,就成了商品,劳动的目的就成 了通过直接满足他人的需要而间接满足自己的需要。

由此,根据马克思所言,用于市场交换的、人的生命力的劳动耗费,也就是所谓的抽象劳动,就凝结在商品中成了价值。 由此可见,价值乃是一种人类市场交易的互动行为所塑造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乃是一种掩盖在商品交换这层外壳之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价值并非物质存在,而是一种客观的非物质存在。 价值这种社会关系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物质基础,以交换价值为手段,以获取他人 生产的使用价值为目的。人们是可以通过控制价值,进而支配他人劳动的,因此,价值的本质,乃是一种社会权力关系

比如,你有一块手表,值两万块钱,而这两万块钱又可以让你去购买其他很多商 品,也就是支配生产这些商品的劳动。这就意味着,这块手表作为社会存在物, 在它身上实际上凝聚着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一部分人支配另一部分人 的关系,是一部分人统治另一部分人的关系。表面上看来人们在市场上是平等交 换的,但实际上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社会关系,马克思把它叫做社会权力。

价值如幽灵般存在于商品,并借助商品的使用价值获得一种能量,一种社会权力; 作为一种能量,价值就像重力一样,吸引着其它物体——也就是其它交换价值、 其它商品; 作为一种权力,价值凭借自己胯下的使用价值,可以获取别人的使用价值,支配别人的劳动,而代价是牺牲自己原本的使用价值——即转让给交易对手方。

价值作为一种社会权力可是非同小可,它不但可以支配他人的劳动,更有甚者, 通过我们前面所讲的货币,它可以去支配这个世界上一切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比 如,水,空气,良知,荣誉,节操等等,只要拿出货币来给这些东西标个价格就可以了。

3. 价值运动与历史

除此之外,马克思把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又称为“价值实体”。我们刚讲过, 价值乃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权力,一种能量,那么关系、权力、能量怎么又是 “实体”呢?难道不是只有物质才有实体吗?

在这里,马克思所讲的实体,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存在的物 体,而是辩证法意义上的实体,什么是辩证法意义上的实体呢?简而言之,“实体就是主体”,意思是说,实体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其自身就是能动的,是“活的实体”。

比如,宇宙就是一个实体,当然也是一个主体,如果宇宙不具有能动性,不具有 自身运动的能力,那么宇宙本身就压根不会诞生。宇宙本身就是无中生有,在宇宙诞生之前,什么也没有;在有之前,是无;如果无不能自己否定自己,不能自主运动,不能无掉自己这个无,就不能产生出有来,宇宙也就不会诞生了。 而主体之所以具备能动性,其原因就在主体自身之中包含着矛盾和否定。

实体或者说主体,从单一的东西,自己否定自己从而一分为二,将自己树立为对立面, 然后扬弃自身中的矛盾和对立,重建自身的统一性。

因此,所谓价值实体,它的真正含义,就是价值具有能动性,价值一旦存在,就能自己运动,不停的自我否定,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

那么实体运动都有哪些阶段呢?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自在阶段,自为阶段,以及自在自为阶段。

所谓“自在”:也就是潜在、尚未展现出来的意思;事物的发展还处在萌芽状态, 隐而不现; 对于人的思维来说,所谓“自在”,也就是还没有产生自我意识的阶段。

所谓“自为”:有区别、分化、展现出来的意思;事物的发展已经水落石出了; 对于人的思维来说,所谓“自为”,也就是产生出自我意识的阶段。

其实在“自在”和“自为”这两个阶段之间,还有一个中介的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为他”,一个自在之物,要通过与其他事物产生联系,发生互动,才能 真正认识自己,成为自为之物;也就是说,“自在”通过“为他”这座桥梁,这艘小船,才能横渡到“自为”的彼岸。

最后,所谓“自在自为”也就是自由。当事物发展到“自在自为”这个阶段,已经不需要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完全是自己规定自己的一种自主运动。

比如,我们都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事,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那么孙悟空还没有从石头里蹦出来之前,没有人知道这块石头里孕育着什么,反正孙悟空的灵魂就只是浑浑噩噩地待在这石头中,就像孕育在母亲子宫当中的婴儿一 般,浑然不知自己就是日后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那么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就是还处在自在阶段的孙悟空。但孙悟空在石头中的灵也是一个主体,也具有能动性,它虽然是不自觉地,但也 是无时不刻地在与禁锢它的石头作斗争,不停地否定孕育自己的石头,终于跳出 了石头,成为了一只活蹦乱跳的猴子。

好一只石猴,只见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率先跃入水帘洞,征服猴群,成为美猴王; 随后又驾船渡海,成为菩提老祖的弟子,学的一身本领;再后来就是与天奋斗, 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为了花果山猴群,而 与其他事物的斗争中,也就是通过“为他”,孙悟空获得了充分的自我意识,进入到了人生的“自为”阶段。直至最后大闹天宫,被压下五行山。

最后佛度有缘人,孙悟空加入唐僧取经团队,一路克服九九八十一难,战胜无数 妖魔鬼怪,最后取得真经,立下大功业,成为斗战胜佛,得了大自在,从此不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可以完全去进行自己规定自己的自主运动。成了斗战胜 佛的悟空,终于彻底自由了。

价值的运动,就像孙悟空一样,就像一切实体的运动一样,也是按照从自在出发、经过为他、进入自为,最后成就自在自为的历史进程。

起初,人类还没有进入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劳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生理上的无差别劳动凝结在劳动产品之中,形成了价值最初的胚胎,也就是处在自在状态下的价值,严格说起来还不能算价值,就像蝌蚪毕竟还不是青蛙。

然后,人类进入到了商品经济时代,人们劳动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 求,而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进而通过满足他人的需求,来实现自己需求的满 足。这就是说,在进入商品经济之后,原本处在“自在”状态下的价值胚胎,通过 “为他”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了“自为”阶段,并且通过商品与货币的互相交换,实现商品中所蕴含的价值。也就是说,价值通过商品交换,摆脱胚胎的地位,就像孙猴子从石头中蹦出来一样,通过货币充分地显示出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和地位。

最后,人类进入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早在资本主义时代之前,价值就从“自在”状 态,通过“为他”的商品生产和交换,进入到了“自为”存在的状态,奴隶社会和封 建社会都有商品经济,都有货币,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有货币,其实就有了 完全的价值运动,但还不是最高形态的价值运动,这个最高形态的价值运动,就 是价值增值。

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的价值运动,马克思把它叫做资本;全社会服从资本运动的逻 辑,服从资本的支配和命令,就叫做资本主义。当价值发展到资本主义这个阶段, 已经不需要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完全是自己规定自己的一种自主运动,这 种资本完全自由的自主运动,就突出反映在当今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尤其是 金融衍生品市场。这些虚拟资本运动的市场,不但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东西,完全是自己规定自己的一种自主运动,而且还规定和支配一切实体经济甚至是社会生活,也包括地缘政治和大国博弈。

人类历史围绕价值运动而展开,价值就是人类文明社会的本质,价值的运动就是人类文明社会的真相。

通宝推:七天,途人,唐家山,nanimarcus,任爱杰,北庄,胡一刀,巴博萨船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