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修路记 -- 天马行空

共:💬26 🌺339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修路记

我的家乡是个偏远小山村。怎么偏远法呢?对省来说说,我县是山区,对县来说,我公社才是山区,对公社来说,我村才是山区。那里都是山高林密,通行困难,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到公社也要走十几公里。

过去大家走路靠两条腿,带货靠两个肩,路窄一点陡一点虽然难行,还是可以走的,机械化时代来临,交通工具变成机动车,这条路就行不通了。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村里的重头戏是修水利,七十年代是修路。当然,这不只是村里的工作重点,整个公社修路都是重点,否则只是我村的路修好了,车也开不进来啊。

修路这工作主要是力气活,山区里平坦的地方少,好不容易见到有一块平地,基本拿来做农田,舍不得用于修路。

因此,想把路面拓宽,要不然需要开山劈石,要不然就是挖土填河,工作量相大大。修路上级政府没给钱的,但是给了一些炸药,修路需要的石头自己采,石灰自己烧,泥自己挖,水泥基本没有。

由于工作量太大,村里修路的政策是铁路警察,各包一段。把几公里的路分成几截,每个生产队需要修改一段。修路大多数是力气活,一般的技术活像钻炮眼炸石头,村民也已经掌握,比较难的是造桥,技术难度较大,公社虽然没给钱,但派了一个土产技术人员来支持。全村利用农闲时间苦干了10年左右,终于在分单干七夕,大概是1980年左右,全村修了六七公里的路,造了两座桥,修了从村头进村的路,汽车可以从公社一直开到村里。我对这事的印象很深,几年前还特意写了一篇《天马行空的乡村记忆》,发在河里。

https://www.talkcc.net/article/4140829

然而我生产队不在村头而在村尾,如果从村头出村去公社,需要多走三四公里。当初为什么优先修村头的路?除了村委会在村头,还有一个原因是从村尾出村那条路太难修了,特别有一段一公里多的路,沿河落差100多米,是村里的大峡谷地带,当然是先修容易修的。在生产队时期,大家觉得先修后修哪段路都不要紧,但分单干之后,发现这差别可大了。

村尾的农民的农民从村头出村,需要多走三四公里。个人多走一些路就算了,但是拖拉机运载货物的价格也比村头高一截,差不多贵三分之一。拖拉机司机也有他的道理:我拉村尾的货路都走远这么多,当然要收贵一点。每次运山货、柴火等当地物资出去,运化肥等物资进来,村尾都白白多给一笔钱,大家心疼啊,强烈要求修好村尾出村的公里。

其实如果按行政划分,峡谷只有不到一半是属于我村的,另外一半是邻村的。对我差不多有一半人口,如果从那里出村都可以大大减少路程的。只是那段路确实太难修了,有一公里多的陡峭山路需要进行平滑化处理,还需要建一座桥,建桥的地方是属于邻村的。村干部的意思,当然是的邻村一起修这段路。邻村根本不干:要修你们自己修,我一个工也不出。因为这个峡谷虽然行政划分基本属于邻村,但是邻村只有一个仅有几户人家的小生产队才走这段路,修不修对他们无关要紧,不像我村这样会影响到一千多人。

我村无奈,自己自己修这段路。首先,啃最难啃的骨头,建桥。这座桥是建在一条支流上的,难度小一些,村里已经建造了两座桥,完全可以自己建。

过去建桥是村里一声令下,各生产队行动起来,大家出人出力,生产队出工分。可是,现在生产队都不存在了,谁出工分啊。村里没办法,为了发挥大家积极性,只好出钱。但村也没有钱啊,但还有几千斤谷子作为储备粮的。于是,村里决定,参加建桥的,每天给三斤谷子。这价钱其实是相当低的,按当时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五六毛钱,还比不上生产队的十工分。不过,分单干之后,大多数农民在农闲都没活干,能挣多少就挣多少,还是不少人乐意干这活的,还要和村干部有点关系的才能去造桥。

然而,造桥的工作量比预期大,几千斤储备粮用光了,还没有造好。村干部说大家继续造桥,"工资"只能先欠着,但大多数人都不想干了。因为生产队都不存在了,村里也不收储备粮了,这“工资”什么时候兑换都不知道。由于实在找不到活干,我伯父就是在付不起谷子的时候才参加造桥的,陆陆续续干了两三个月,终于勉强把桥建好了。找村里要谷子,果然是没有,只能先欠着。

建好桥之后,接下来还要对那段一公里多的山路进行平滑化,让路面不要那么陡峭,否则不要说通汽车拖拉机,就算骑单车都不好骑。村干部一看,做一做桥就花掉了几千斤谷子,把那段路修好估计再来一万斤谷子都不行,现在村里都没谷子了,怎么办啊?还是用老办法,给各生产队分任务,让每个生产队派多少人去修。然而,分单干之后,生产队已经名存实亡,过去去修路修桥,虽然国家没给钱,但是生产队给工分,大家还肯去干,现在纯属白干活,谁愿意啊?因此,修路的时候,上村的农民,一个都没过来。他们还振振有词地说,这路是你们下村走的,我们又不走,为什么要我们修。下村的农民听了生气,当初修上村的路,我们都去了,为什么修下村的路你们却找借口不来?村干部虽然力促,上村农民就是不为所动,下村因为自己贴身利益,按照每家派一人的方法去修了几天,但是大家都出工不出力,而且工作量远比预期大,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这样拖啊拖,就拖到了九十年代,村里当初修桥的谷子还没有支付。那时候,物价已经比八十年代初贵好几倍。过去的老支书一直都说村里没谷子,趁着换新支书,我伯父等人去村委会讨要当年欠的谷子,新村支书说:现在村里没有谷子,但是可以给钱。当初造桥的时候谷子是16元一担,你这三百多斤谷子,应该支付50多元。我伯父听说欠了十几年的谷子,却按照十几年前的价格给钱,气得不得了,就说他不要钱,只要谷子。村支书说,如果要谷子,只能等村里有谷子再说。这谷子就这样欠下去,一直等到十几年前我伯父去世,也没有拿到这谷子。

九十年代的时候,村干部看使用义务劳动的办法实在没法把这段路修好。这路虽然是村里的,但实际上算是环镇路的一部分,因此镇里也着急,力促修好这段路,但是没给钱。在镇里力促下,也进行过两三次集资。虽然每次集资每个人每个人是几十元,但那时候农民收入很低,也是一笔不轻的负担,很多没钱的农民表示想以工代钱,村里却不干了,怕以工代钱的出工不出力。这样集资的难度相当大,一年下来都没有集资成功,那时候人工费用涨得也厉害,好不容易集到一点钱,让包工头请推土机来推一下,还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钱就花没了。

一直到1999年我出来工作,那段路虽然修了几次,拖拉机空车开还勉强,要运货绝对不行,村尾的运费还是比村头高一截。

后来又过了几年,取消农业税之后,村里又集资,政府也出一部分钱,终于在十几年前,修成一条大卡车可以单向全程行驶,小车也可以双向回车的乡村公路,还铺上了柏油。

看到这条姗姗来迟的乡村公路,真的又闷。喜的是家乡终于有这么一条公里了,闷的是如果按照生产队那种做法,农闲时上千人去修路,也许八十年代就修好了,不用等二十多年。

不过现在和村里的老人谈起来,他们都不太喜欢生产队,说当年在生产队一年到头都劳动,累得像头牛,没有自由。贪图安逸,也许本来就是人性。

通宝推:青颍路,铁手,尚儒,起于青萍之末,脑袋,方平,燕人,袁大头,宝特勤,桥上,侧翼,迷途笨狼,empire2007,mezhan,踢细胞,等明天,小泽珍珠,南宫长万,审度,四十千,西安笨老虎,迷惑不解,胡一刀,qq97,阴霾信仰,陈王奋起,外俗内正,hansens,胡辣汤,菜根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