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事实判断,事实陈述与价值判断 -- 大眼

共:💬83 🌺1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换成理学也可以

 

超验

这里的超验和先验是一回事。超验主体的另一个翻译是先验自我。用这些说法的确容易困惑,直接换成心学的心,或者理学的理,是不是就更能理解了?

 

知行

传统重用,容易造成这种印象。也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认识论和本体论是分离的,所以会有这种误解。中国从来没有这种分离,所谓“方法论”,其实就是认识论。或者说方法论背后必然有认识基础。

我们可以在道学、理学里找到属于认识论的文本,比如即物穷理、格物致知。只是没什么意义。

 

超验主体

超验主体,其实就是说所谓客观世界,是由道理(超验逻辑)所构建的,而穷尽道理后所形成的一理(主体),会成为一切的基础。也就是“总万物之理”而后“理生万物”。只是我们所认识到的道理显然是有限的,和这个“一理”有距离,甚至无法判断接近了多少。

另一方面,我们的意识也是这样的形式。穷尽认识构成自己的“一理”,而后从“一理”中构建出对世界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亦然,分析、综合、判断、总结,作为日后认识的基础。

这样是不是简单点?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说法,其一、我们的认识有限,依此构建出来的客观世界和超验主体有距离。其二、个体的认识有限,依此构建出来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有距离。

这样说比较拗口。我一般是倒过来说,把超验主体规定为目前的超验主体,也就是已知之理、当下的认识边界。将现实世界规定为终极的超验主体,也就是生万物的那个理、宇宙本原,所构建出来的世界。这样就和现实一致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我们的认识终究是有限的,和现实世界必然存在差距。“有名”虽然可以让我们把握事物,却可能损害了自然,失去了本性。进而,就有了那些“方法论”,本质上是用哲学思想去政教施用。

就此来看,古代文史哲不分家,政治家很少不是哲学大师、文学大家,不是没有理由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