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包产到户的分析之一:起源与方法 -- 懒厨

共:💬325 🌺1188 🌵3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些样本的方差也太大了

交公粮最多的居然有一亩800斤,那时候亩产多少斤啊?

自留地最多的10亩,最少的10平方,相差几百倍。

未标明交粮的由生产队交,表明交粮的自己交。那就是那里生产队时期居然是生产队先把粮食全部分给社员,再由社员各家自己交公粮?这样浪费人力物力重复劳动,简直就是脱裤子放屁,这生产队长太不称职。

生产队的公共设施劳动安排是没有钱的,但有没有工分啊?我那里只有少数义务劳动是没钱的,一般修路修水库都记工分的,否则生产队干部怎么能管得住这帮社员。

人口迁移既然说到顶班、迁移,怎么没有招工招干?我那里50年代的初中生、60年代的高中生,基本都招工招干农转非了,虽然所谓的招干基本只是做个乡村教师。

70年代县里、公社都办了一些集体企业,也招一些人,但那些去做工人,大多还是农业户口的,相比之下,能靠升学离开农村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还有就是顶班,据我所知,顶班虽然很早就有,但过去基本局限于特殊行业。78年知青大返城之后,国家怕一帮青年在城里无所事事闹出事来,才大规模允许顶班,这基本限于城市。农村可以顶班的青年,首先应该他们父辈也是50年代招工招干才农转非的,在生产队时期还不到退休年龄,而且农村青年也有活干,大规模顶班印象中在改开后。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读书不久,几个教师子弟顶班也是做教师,但实际上严重不及格的。

当然,我不认为这些调查的农民故意骗人。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记忆盲区,都有先入为主的观点。这种调查,最好就有各种问题都问一下,问到被调查的人需要好好思考,才能回答,才是真正的答案。

通宝推: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