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对经济的讨论 -- 曾自洲
政治经济学的中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总原因归咎为总消费不足,也就是总产出大于总消费,这是有问题的。虽然在资本主义阶段,总产出的确大于总消费,但是这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现象。从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迈入私有制以来,从来都是总产出大于总消费的,但是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并没有这种十年左右就要来一次的经济危机,虽然也有某种形式的社会危机,但是绝对没有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这么频繁。
从
总产出 = 总投资 + 总消费 + 总库存
看,只有当有一天不再需要投资,也就是已经投资的东西不再损耗,而且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进行维护。这需要科技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同时无论的任何实物资产还是社会的组织形式都不再产生任何损耗。而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就意味着,已有技术不扩张,不再科研,没有新行业推广,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社会不发展了,如果不是人类社会退回原始社会的话。
同时全社会基本是零库存,生产是零库存,消费是零库存,分配是零库存,这意味这人类完全没有任何私有财产,所有的需求都是从原材料阶段即时产生出来的,而且生产所需要的设备永远不损耗,同时都是通过瞬移来运输的。那么才有可能
总产出 = 总消费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才能解决。
但是一个不发展的社会,或是发展到一个不需要发展的社会,这本身就是违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论断:物质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任何物质都是有寿命的,我们不用去研究什么黑洞,类星体这种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就是恒星这种就是有明确寿命的,什么样的设备才是永远都不需要损耗的?至少在人类现有的知识体系内,这种世界还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另有原因,而不是总消费小于总需求。
对
总产出 = 总投资 + 总消费 + 总库存
进行分析,产出实际上是总投资的结果,通过调节投资的方向就可以调节产出的方向。从历史看,对经济危机的影响比较大的投资,从大到小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金融的自我认证式的投资,比如历史上的郁金香投资泡沫,南海投资泡沫,密西西比投资泡沫都是这样的最典型的金融自我认证式的投资,而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人类社会还处于普遍的短缺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可以超越消费需求的可能。美国的1927年的经济危机,美国的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8年的次贷危机,以及现在的新冠印钞狂潮,也都是金融自我认证式的投资占非常大比重的危机。这种金融的自我认证式的投资,不直接产生物质产出,并极大的提高了经济风险。虽然在现有经济管理能力以及资本的发展需求中,这种金融自我认证式的投资对于金融的运行是必须的,在金融的分配过程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这种投资应该是被约束的,因为这种投资会导致社会风险提高,并绑架社会治理方向,还会造成一帮势力庞大的社会群体,极大的干扰社会运行。对于现在这种中美之间几乎是面对面的国家竞争中,这种投资虽然为提高中国的兑付能力做出贡献,但是随着中国的资产价格提高,这种贡献越来越少。而且与对美斗争中,这种投资也没什么用。2020年,美国的石油期货跌到负数,结果美国的交易商没什么事,反倒是中银的石油产品出了问题;今年的镍期货,真正起到作用的是中储的实物库存。而欧美的交易通过规则的制定权保护自己,他们得意的时候一天把镍期货从30000拉到100000;而对他不利的时候什么取消交易,什么涨跌停全来了,。可见所谓的金融市场首先是规则的制定权力,没有权力,也就没有办法威胁到对方。现阶段除非是推倒了美元的交易特权,否则交易量再大也无法取代大宗商品期货的交易地位。而美元其实是由美国的航母支撑的,和金融没什么关系。什么Swift,什么石油美元,都是航母的结果,金融的工具,而不是金融交易的结果。
同时现在美国打击中概股,导致阿里,腾讯的股价大跌,但是这对淘宝,微信的运行影响并不大,既没有带来亚马逊,Facebook的巨大优势,也没有导致淘宝,微信的运营出现巨大问题,大家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所以这种金融的自我认证的意义变得越来越小。若是真的那一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的主导力量,那么这种金融的自我认证的意义就更小了。那么对这种投资进行限制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我觉得可以对这种投资征收累进制的税,尤其是以自有资本为基础的累进制税,这样就可以逼迫金融企业将目光从短期收益转而放到长期收益上,去做好服务业,而不是去做社会的主宰。从而避免支付宝用四十倍的杠杆进行贷款业务,还振振有词自己是高科技企业,也可以限制地产的项目公司用囤地赚钱。这种谋求高额利润的公司,又没有科技含量,只是通过金融的自我认证,小公司还有点探索的意思,大公司甚至就是自己公司的自我认证来实现账面利润,其实就是在吸社会的血,将利润留给自己,将成本风险留给社会,对他们收累进制税从社会伦理上说是天经地义的。当然控制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差异化利息,对银行贷款方向的控制,比如银行贷款数据人民币化,准备金的调整,贷款的抵押物的估值等等都可以针对性进行调解。从国家的角度说,就是既要保证资产的有序扩张,又要将金融业变成服务业,还要降低金融业的风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对外表现就是永远在走钢丝。
第二种对经济危机影响比较大的投资就是已有技术的扩张性投资,也就是所谓总产出大于总消费中的总产出的绝对主力。这种生产的扩张性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发展出的新技能。在工业革命以前,人类的产出和需求都相对简单,主要就集中在吃,穿上。同时吃是有什么就吃什么,穿是有什么就穿什么,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只有少数的地主,领主有一些奢侈品的需求,大贵族,皇族会盖城堡或者宫殿。就是说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普遍处于短缺经济内,有什么就消费什么。那时候不是消费能力不足,而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反过来说,任何形式的短缺经济,不管是苏联东欧搞得短缺经济,还是西方现在为维持垄断利润搞得高科技短缺经济都是一种复古,也是一种倒退,更是在生产上的反动。
所以当在工业生产发展到今天,我发现人类真的有能力使得总生产大于总需求,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经济状况。现在中国以3~4亿的工业人口,不考虑分配上的限制,绝对有能力为全世界所有人提供足够的工业品,那么对于这3~4亿人而言就是生产绝对大于消费能力,而对于世界70亿人口而言,更是这70亿人口的生产能力肯定远远大于这70亿人口的消费能力。所以我觉得经济的发展不是千方百计的扩大消费,而是合理的管控生产能力,也就是所谓的供给侧改革的第一部分,对已有技术的扩张性投资进行限制,保持针对合理需求的投资,而不是不管不顾的玩命投资。当然一切都要掌握一个度的范围,比如现在美国缺配方奶,乌克兰在北约的全力支持下弹药不足,这就不是供给侧改革了,而是长期的去工业化的结果。
其实这种扩张性投资的控制从总体目标上说还是很容易实现的,就是保持一个稳定增长的水平,比如10%,8%左右就可以了,由此引起的局部地区的短缺也比较容易克服,人类发展中短缺一直是长期伴随的问题,有一个逐步缓解的趋势应该可以接受的,而且这样搞也搞不出来经济危机。而非要搞30%甚至更多的增长,企业风险和社会风险大大增加。所以任何行业突然大幅度增长,除非是外部条件发生本质性变化,否则就等着吃药吧。尤其是像房地产这种只能内部消化的行业。
从对经济危机的贡献上讲,科研性的投资是非常安全的,他可以消耗一定产出,而不会提供大量的产品。他的成果都是一些技术上,工艺上,原理上的突破,离形成大规模产品还有一定距离。从历史上讲,没有任何一次经济危机是由科研性投资引起的,所以他非常安全,不会引起经济危机。但是他有他的问题,就是不赚钱,无法形成资金流,不能形成正循环。(有关经济的正循环,需要加入钱的因素,可以单开一个话题,这个以后再仔细讲。)
新行业的推广投资,这个从是否赚钱的角度上讲,也是非常难的。比如前面举的飞机的例子,没有大量的国家军事投入,估计飞机不论如何从不能从莱特兄弟发展到波音747。而这其中更是长达60,70年的持续投资,这是纯粹的私人投资根本做不到的。但是新行业的投资又非常重要,这是科研结果到社会化大生产的必须的桥梁,从国家的角度上说,一个国家甚至可以不是科研强国,但一定是新行业的推广投资强国,比如1940年前的美国,日本就是这样的国家,航母并不是他们发明的,但是他们是集大成者。当时的德国也是这样,坦克不是德国发明的,但是大规模坦克是德国干出来的。
新行业的投资和科研投资都差不多,基本不会引发经济危机,虽然有郁金香危机,2000年美国的IT投资危机,但是这其中明显金融的自我认证的影响更大,郁金香和IT都是背锅的。不过新行业的投资和科研投资面对的问题也差不多,就是不赚钱,需要国家通过各种形式砸钱,而需要砸钱比科研投资要高两个数量级以上。中国最近成功启动的两个新行业:太阳能和电动车,光是国家给的补贴就是上万亿人民币,如果再算上其他地方政府,金融投资等等这两个行业花了上万亿美元的启动投资是没问题的。好在现在虽然这两个行业还没有进入成熟的状态(我认为电动车的目标是自动驾驶,太阳能的目标是戴森球),但是这两个行业已经算是进入的自我滚动发展的阶段,不再需要国家的补贴了。这是成功的例子,但是如果失败的话,就意味着这些投资基本都打了水漂,那么就是对社会的生产能力,分配能力极大的考验。经济规模小一点的经济体,根本玩不起。
公共投资是抗击经济危机的利器。当年罗斯福就是靠公共投资把美国从泥潭里拽出来的。当然公共投资也有反面例子,比如90年代的日本,一个把几乎所有自然水道都浇水泥的国家,但是日本是一个被美国严格管控的国家,被美国扭曲到极致的国家,就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日本的新干线都是200公里左右的时速,而中国早在十几年前就搞到350公里,就能看出他作为机械加工强国憋屈到什么程度了。所以公共投资依然是一种非常必要,高效,安全的投资。当然也同科研投资,新行业投资一样,公共投资很难赚钱。虽然现在有一种通过公共投资,然后再卖出高价土地来赚钱的方法,但是高价地有非常多的问题,所以这种方法只是一种段宜之计,而不能长久。持续的公共投资还是要另想办法。
公共投资中包括军事投资,以前,军事投资可以直接通过占领,扩张而完成收益,当年的罗马,伊斯兰,后来的欧洲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现在时代变了,占领,扩张往往没什么收益,强行统治别国,往往成本非常高,高到世界霸主都受不了的程度,美国最近在没有明确对手的情况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撤军就很说明问题。但是军事有不能不投资,因为别人虽然不能统治你,但是你不能抵抗别人的打击就不可能发展。所以军事投资变成了一项很难收益,费用高昂的投资,这是对经济体的极大考验。
公共投资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投资,中国正在彻底的把整个国家拽入电子信息化的时代,这同样需要巨大的投资。等成功后,中国的管理成本将大大降低,国家决策和执行层面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甚至可以极大的降低经济危机的风险。因为经济危机实际上主要就是金融的自我认证和现有技术的扩张性投资的盲目性造成的,能通过社会信息的及时准确的采集,就能从多个角度对各种盲目性进行约束,从而做到未雨绸缪。
多说一句,现在中国在搞收入改革,强调收入的公平性。我觉得,要追求收入的公平,首先是投资的公平,如果一个国家过多进行金融的自我认证式的投资,那么收入一定是不公平的。因为金融的自我认证式投资,是参与人最少的,利润最高的,风险最大的投资,这种投资的极度发展,就意味着对社会的大量吸血,收入肯定是不公平的。美国的现在就是最好的例子,从里根给美国金融松绑以来,除了1%的人,其他的人这五十年的收入一直都是下降的。
只有国家对科研,新行业的推广进行广泛的投资,才有可能实现收入的公平。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钱,经济的核心问题?(1) 7 曾自洲 字4874 2022-08-10 22:26:33
🙂消费和消费品 14 曾自洲 字8756 2022-07-20 03:29:30
🙂看了一点 2 天空不空 字69 2022-07-20 22:22:55
🙂经济危机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内容 5 曾自洲 字6977 2022-06-16 02:27:02
🙂发展的实现方式 4 曾自洲 字8227 2022-05-23 09:07:36
🙂总储蓄应该替换成总库存 3 曾自洲 字240 2022-05-23 09:06:07
🙂本身GDP就有重复计算的吧? 1 审度 字475 2022-06-16 13: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