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京都学派、新清史、内亚史观 -- 多余6569

共:💬40 🌺195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里有个出发点问题

就是什么是更基本的。在我看来,切身利益是基本的,民族文化是衍生的。倭寇这个词存在的前提,就是有这样一个群体让一些人日子过得不好,所以才被叫做“寇”,而“倭”往往是先说是“寇”了才加上的。否则会叫“一衣带水”的邻邦。

凡是我在新闻联播上看到的外国人,在北京受到的招待大概率比我周围人好,可见国籍、民族本身不是什么决定性因素。比如习近平给川普大开过故宫的正门,没给我开过。这个我理解,我给习近平做的(潜在)贡献远不如川普,不能因为我和他血缘文化上的接近,就给我那么大的好处。同样的,河南老百姓觉得汤恩伯,蒋鼎文让他们挨饿了,受苦了,这个比日本人还坏,还狠,所以喜迎让蒋鼎文汤恩伯吃别的,其他地方人用“倭寇”指代的日本人,我觉得没啥问题。

我的家乡对日本人感情很坏。我们小时候被要求抹红脸蛋,摇着鲜花,敲锣打鼓欢迎“一衣带水的邻邦”,大家常常出工不出力,是因为日本人真的杀了很多老百姓,有的村子人都杀光了,居民都是后来迁的。而不是因为他们血缘文化差异大。要是当年日本人来了就土改,给大家分房子分地,大家的感受肯定是另一番光景。我不能要求1942的河南人必须和我们家乡一致,因为我们没受他们的苦,估计当年他们受苦的时候也没给他们什么支持,要求人家按我们的价值观行事,理不直气不壮。

当然现在长大了,我也知道日本不仅有军国主义,也有共产党,和小时候的感受又不一样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