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投票【讨论】从风险与收益比谈谈登月的真假:假如你是肯尼迪总统 -- 菜根谭

共:💬192 🌺1222 🌵35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130 / 0

    A. 登月是真的!阿姆斯特朗三人直接登月啦!!
    43/0
    B. 登月是演出!好莱坞演出混合上NASA无人仓无人车登月!
    8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思考观察角度问题 -- 有补充

一、

其实,除了具备必要的科技史常识外,这甚至只是个观察思考角度正确与否的问题。

登月是不是真地,其实就是人类工业化巅峰时代,举国准备十年条件下,冯布劳恩团队、科罗廖夫团队能不能办到送人往返月球?

如果连他们也都办不到,别的地球人更办不到。

中国现在的科技、工业化水准,与美苏六七十年巅峰时是相近而非超越。人类科技自那时以来,并没有飞跃而是逐渐停滞。

西方八十年代以来所谓科技浪潮,本质上只是六七十年代航空航天军工等科技转民用推广。

中国和其它国家,这几十年在顶尖科技领域一直是追赶。绝大多数领域追的还就是人家五六七十年代的技术,而那些技术本来就是至今仍然大多就是巅峰。因为西方绝大多数技术自那以来,也是抵达巅峰后就逐渐停滞了。

中国建国以来,是先用二三十年整体追平了西方自工业化至二战前后工业、科技,完成了从零到及格。再用四十多年整体彻底追平了战后以来七八十年工业、科技,完成从及格到九十分、第一二名。现在正争取达成满分,再次长时期内牢牢占据第一名。

这四十年多来,西方整体上在顶尖科技领域都是从军工转民用推广。而中国整体上是先在民用上以市场换技术,再从军工上倒推追赶争取并跑超越。

冯布劳恩意味着什么?

首先,你得是至少千万数级科技人员队伍中最顶级的学霸,你的天赋、意志力、科技兴趣等等条件同级数伙伴数量,是全人类范围内都在个位、十位最多百位数以内。

其次,你具备一切天才条件后,还得努力学习理论至少二十~三十年。

第三,你还得在科研部门实践至少十年,彻底通晓一切错误点、线、面及其解决方案。

当你达到这些基本条件后,作为全球顶级专家的你,至少已经四十岁了。

然后?

恭喜你,登上泰山玉皇顶的你,终于切身体会到这条科技线,尽头就是冯布劳恩!

乔戈里峰就是科罗廖夫、勃朗峰就是五师寂灭……。

并行\旁枝的新路线,得等天体物理基础理论新发现,新材料、可控核聚、人工智能等等等等有全新突破。

直到今天,中国航空航天领域有哪位专家、带头人、团队敢说可以自比冯布劳恩、科罗寥夫及其团队?更遑论超越了。

前苏联为什么没能先登月甚至一直没登月?美国为什么现在又登不上去了?

因为科罗廖夫及其团队六六年就死光了、改组了散伙了。

美国的冯布劳恩团队七三年之后也散伙、死光了,而美国也完成去工业化了。

在顶尖科技领域,人的因素极关键。科技项目带头人、团队、体系直接决定成败。

然而,一茬茬作为学渣的某些人,却时常就兴奋地表示他们发现了一件了不得的大阴谋,一再要大家转告大家:

人类工业科技巅峰时代举国准备十年条件下,冯布劳恩团队登月是造假。

二、

学渣很难真正理解学霸,这算是一个例证。

人类历史上,有些天才真地很逆天,他们就是能登上巅峰去捅破天。他们就是不但能空其前、压制同代,还可以长期内绝其后。

要不然,人定胜天就真地彻底是一句空话。

冯布劳恩

1972年辞去副局长职务,担任费尔柴德工业公司的技术发展副经理。

1972年,美国取消阿波罗18~20号登月计划,从此人类再无登月。

简历摘要

1960~1970年任马歇尔航天中心主任。1961年任J.F.肯尼迪总统的空间事务科学顾问,分管“阿波罗”工程,领导“土星”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9年7月,用他领导设计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火箭)第一次把人送上了月球。

1970年他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主管计划的副局长。

1972年辞去副局长职务,担任费尔柴德工业公司的技术发展副经理。

1972年,美国取消阿波罗18~20号登月计划,从此人类再无登月。

1977年,冯布劳恩去世,享年65岁。

阿波罗计划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阿波罗1号

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当晚一场大火中身亡。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这三名宇航员如同真地飞行那样并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号发射架上的“土星” 1号火箭顶部,就在这天下午6点31分,发生大火。这次事故给阿波罗登月计划以严重打击,但阿波罗计划一直努力奋斗以求在60年代末实现登月。

阿波罗7号

经过几次不载人地球轨道飞行,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阿波罗7号的任务是,测试指令舱上的对接系统。

阿波罗8号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由弗兰克·博尔曼、吉姆·洛威尔与威廉·安德斯所组成的阿波罗8号团队,12月21日搭乘土星5号火箭升空,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的成员从地球飞到月球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务是测试阿波罗指挥舱系统在地球和月球轨道之间的太空及绕月轨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踪和生命保障各个方面。评估宇航员在开展绕月轨道任务期间的表现。

阿波罗9号

阿波罗9号是第一艘搭载登月舱的飞船,她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任务是测试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反应和失重状态。

阿波罗10号

阿波罗10号飞绕月球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阿波罗11号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飞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 号火箭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第三级火箭熄火时将飞船送至环绕地球运行的低高度停泊轨道。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加速,将飞船送入地—月过渡轨道。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开始接近月球,由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

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驾驶登月舱与母船分离,下降至月面实现软着陆。另一名宇航员仍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环月轨道飞行。登月宇航员在月面上展开太阳电池阵,安设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22千克,然后驾驶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母船会合对接,随即抛弃登月舱,起动服务舱主发动机使飞船加速,进入月—地过渡轨道。在接近地球时飞船进入再入走廊,抛掉服务舱,使指挥舱的圆拱形底朝前,在强大的气动力作用下减速。进入低空时指挥舱弹出3个降落伞,进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罗11号飞船指挥舱于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罗12-17号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13、14、15、16、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均登月成功。

阿波罗13号

阿波罗13号(Apollo 13)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的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损失氧气和电力;三位宇航员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舱系统并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正常温度以及饮用水的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

最后的J任务中,登月舱原计划在月球表面停留3天。被取消的“阿波罗18”号至“阿波罗20”号都是J任务。

阿波罗计划分步分阶段严谨展开,在开始、中间都出过严重事故、死过人。

对比之下,一目了然。

科罗廖夫、扬格利及其团队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俄语:Серге́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ёв,乌克兰语:Сергій Павлович Корольов),1907年1月12日出生,前苏联宇航事业的伟大设计师与组织者,第一枚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洲际火箭(弹道导弹)的设计者,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火箭的设计者、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的总设计师。

1929年在卡卢加见到宇航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后,研究兴趣由飞机制造转向了航天火箭。1957年8月3日前苏联首枚洲际弹道导弹P-7试飞成功。当年的10月4日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通过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成为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的重要标志。

1965年底,由于长年不知疲倦地辛劳工作和近10年牢狱之灾的折磨,科罗廖夫不幸病倒了,次年1月14日与世长辞,终年59岁。

1960年10月24日,R16导弹将迎来首次试飞,而苏联官方对这次试飞也相当重视,派出了战略火箭军总司令涅杰林亲自赴现场视察发射,但就在火箭完成起竖后,准备完成发射的火箭突然出现故障,而正常的操作流程需要先排除火箭内灌满的剧毒易燃易爆燃料,再对火箭进行电焊等修补维护操作,但当时在场的司令涅杰林却拒绝了科研人员的这一提议,要求科研和维护人员直接对火箭进行维护。

现场发生剧烈爆炸,在场人员死伤惨重,涅杰林元帅当场身亡,同时丧命的专家及领导小组成员有59人,还有32名火箭专家烧伤后在医院死去。

扬格利幸免于难,他当时正和约希费扬教授、姆雷金将军躲在一个角落里吸烟。爆炸发生后,他立刻上前抢救,也被烧伤住院。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火箭、登月专家团队清洗、改组。

1965年,科罗廖夫病重,1966年1月去世。

1971年,扬格利去世。

前苏联不但没能率先登月,也从未登月。

三、趣味一则

月中嫦娥爱少年?!。

美国冯布劳恩在60岁后不再参与登月。

苏联科罗廖夫\扬格利都都60岁就死了。

月球不许60岁?

最奇特的来了,扬格利是60岁生日那天死地。

吓得冯布劳恩赶在60岁时赶紧就辞职了?

冯布劳恩是1972年1月上交辞职信地,抢在3月的60岁生日之前,但到7月才正式离职。

好险。

呵呵呵

原来月中嫦娥爱少年是真地,老年人还想搞登月地,必须死!

难怪后羿要找不死药,年过花甲又没艾万可。

嫦娥不悔偷灵药,年过花甲我必虐!

通宝推:红十月,自由呼吸F0,七天,桥上,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再来一个视角 -- 补充帖

因为时代、环境、条件等等都完全不同,苏美和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所走的道路也迥异。

苏美是几个顶尖高手带一批队伍,集中当时几乎全人类的最高端资源技术而绚烂一时乃至曇花一现。

中国是一代代人在举国奋进中一点点挤资源攒技术,厚积薄发扎实推进。

前者一旦出重大意外就功败垂成,即便一时成功也人亡事息难以重现。

后者根基深厚可替代预备队伍人才充裕,每一步目标完成后,中长期内都可反复重建、升级完善。

从这个角度而言,冯布劳恩科罗廖夫们,实际上根本就是聚当时全人类主要资源、技术,十年锤炼而毕其功。

事后竟成绝响,也由来有自。

通宝推:红十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