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从心理学角度看国人轻视日韩台的原因 -- 思想的行者
我在河里一直鼓吹中国应该向日韩台(省,下略)学习,往往得到的不屑一顾的回应。
日本,那不就是凭着昧国扶持发展起来的吗?
韩国,昧国不扶持他能够发展起来吗
台湾,没有昧国支持他算什么?
日本,韩国台湾不过是昧国的殖民地罢了。
这样的看法非常普遍。
实际上,河里真正有过制造业现场管理经验的人不多,很多人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制造业,对于日韩台制造业的崛起根本就缺乏感性认识而且基本上也没有做过基本的调查,但这不妨碍人们马上的下定论——日韩台不行。
怎么解释人们的这种心理?
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替代效应。
当一个人被欺负的时候,往往他需要找到另一个人来欺负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当一个人被歧视的时候,需要歧视另一个人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当中国人被西方的科技自愧不如的时候,需要一个歧视的对象来自我平衡。
这种通过歧视他人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是心理学中非常普遍的现象。
而这种心理本身也来自于不自信。
我之所以推崇日韩台,推崇日韩台经济模式,对日韩台的经济成就,特别是高科技成就能够有高度的认可,原因在于我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本质上,日韩台的成功根源于中华文明的成功
日本现代化,韩国现代化,台湾现代化背后有深刻的儒家背景。
而我对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又有着相当的自信。
反过来歧视日韩台的人往往把儒家看成是过时的落后的东西(我这里不用封建这个词,因为封建本意指的是欧洲中世纪小国林立状态,与中国大一统的政体相差太远),对于中国的其他学术例如中医易经等等的理论基础阴阳五行也看成是落后的过时的东西,而我则认为阴阳五行是开启新科学革命的钥匙。
我有对中华文化的自信,而很多国人被西方文明的壮观宏大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自信,进而把这种心理上的不适感转移到对日韩台的歧视中。
没有这种文化的自信,就把握不了二战以来的世界发展的脉搏,把握不住二战以来的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战以来整个世界发展的一个突出的趋势是东方逐渐崛起,西方相对衰弱。
由此而来带来的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越来越激烈。
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第一次猛烈的交火,索罗斯们不仅阻击了东亚金融体系,整个西方经济学界还因此对整个东亚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贬斥,他们轻蔑的说东方经济发展没有科技含量(所谓综合要素生产率低,靠要素投入增加而不是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带来的经济增长,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所谓东方经济政府管的太多,导致所谓的道德风险(博弈论名词)等等。
但经历过金融冲击以后,东亚依然是世界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而西方以昧国为代表越来越空心化,以至于特朗普等人要喊出MAGA的口号。
现在西方开始了对中国的全力封锁,但是他们又不得不依赖日韩台,中国怎么办?
发展与日韩台关系
学习日韩台经济模式
西方不是说日韩台模式不行吗?
他们越是这么说,咱们越要去学。
台湾的经济模式具有较强的社会主义色彩
1 蒋介石政权到了台湾以后,和大陆一样进行了分田,让穷人获得了土地
2台湾有大量的公有制企业
3,台湾政府大力扶持其企业,特别是为高科技产业制定产业政策
以下是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
1974年2月,孙运璿邀请一帮政商人物吃早餐,包括行政院长费骅、电信总局局长方贤齐、交通部长高玉树、工研院院长王兆振、电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以及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室主任潘文渊。七个人聚在一家豆浆店里,一边吃早餐,一边讨论台湾要怎么实现高科技转型,最后决定,选择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发展方向。
其实台湾省做半导体,起步条件没有韩国那么好,因为没有那么多资金。韩国发展半导体,采用的是财阀集团+小企业的模式。财阀企业集团在其他产业上积攒的资本能够用于半导体领域的研发投入。所以,台湾省一开始主要是承接外资来本地投资设厂,而且主要是封测厂。像1966年,美国通用仪器公司在高雄设厂,之后的德州仪器公司、飞利浦也到台设厂。我们知道整个芯片的产业链,主要包括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其中封测环节对技术要求相对更低,也能够发挥那时台湾地区廉价劳动力的优势。
那怎么从只有封测厂,到建设起自己的产业链,当时的决定是:从美国寻找合作伙伴,引进技术,快速发展。
在中国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中,有这么几个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前面提到的经济部长孙运璿。潘文渊和李国鼎也是不能不提到的名字。
潘文渊当时任美国无线电公司(RCA)研究室主任。1974年7月,他在美国召集海外华人,成立了电子技术顾问委员会(TAC)。这个TAC委员会主要在美国开展工作,帮助台湾方面在美国联系产业界人士,并且提供最新的科技信息。7月末,潘文渊专程回台,完成《积体电路计划草案》,并送达给孙运璿。8月,孙运璿设立的台湾工研院,通过了这个草案,并且成立了“电子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也就是之后的电子工业研究所(简称工研院)。
1975年2月,台湾向14家美国著名的半导体制造厂家发出合作邀请书,有7家公司表示了合作意向,其中包括RCA。同年11月,潘文渊说服RCA以350万美元较低的价格把技术转移到工研院。工研院当时看好电子消费品领域的发展,选定电子表作为技术验证的第一站。之后,团队开始搭建,吸引不少在美国留学的年轻人返台。1976年,一个19人团队被派往美国,学习RCA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来,这批年轻人也确实成为集成电路领域的巨头。包括曾任台积电副董事长的曾繁城,联电董事长曹兴诚以及华邦电副董事长杨丁元。
1977年,孙运璿效仿美国硅谷产学研模式,征用了新竹的一块地,计划建设一个高科技产业园。同年,工研院建成台湾地区第一座集成电路示范工厂,负责研发生产的就是当初赴美受训的那些人。示范工厂成效很好,运营第六个月,良品率已经达到7成,超过了技术转移的母厂RCA。台湾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电子表输出地。
1980年,为将技术落实成产业。工研院决定以衍生公司的方式,转移生产技术和研发团队,成立了台湾地区第一家半导体制造公司——联华电子。这一年,孙运璿筹划的新竹工业园也建设落成,联华电子就成了第一家入驻的企业。
1982年,这一年,已经担任行政院院长的孙运璿向一位在美华人发出邀请。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当时张忠谋已经做到德州仪器的全球副总裁。孙运璿希望他能回台担任工研院院长。当时张忠谋拒绝了,因为他手上还有一批期权没到期。三年后,张忠谋辞去德州仪器职务回到台湾。
开始,张忠谋以为赴台只是接任个院长职位,没想到,刚做任职两个星期,政务委员李国鼎便找他商谈“超大型集成电路(VLSI)计划”。李国鼎希望以合资的方式组建一家超大型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由张忠谋主持。张忠谋则观察到,芯片制造领域开始出现垂直分工趋势。台湾地区在芯片设计上不占优势,或许可以做设计厂不愿意做的,利润较低、投资又较大的芯片制造。
1986年,台湾地区第一座6吋集成电路实验工厂建设完工。在张忠谋的建议和李国鼎的支持下,次年这座工厂衍生成一家公司——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VLSI计划的设备和研究人员也都转移给了台积电。台积电首创晶圆代工模式,可以说切中一大批芯片设计厂的需求,很快就为自己吸引到一批海外订单。
西方善于挑拨内斗
近的有撕拉夫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的内斗
还有原南斯拉夫地区的内斗,黑山,科索沃,南联盟因为西方的挑唆,内战不止
远一点的有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内斗
以英国和昧国为代表的西方善于在其他民族之间进行挑拨,几百年来他们都善于这一套,所谓离岸平衡战略。
东亚的内斗也是最符合他们战略利益的。
东亚有东亚的智慧,东亚人崇尚和为贵的智慧,本来就不容易被挑拨成功,东亚必须坚持和为贵的思想,让东亚继续成为二战以来经济发展最繁荣的地带。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从心理学角度看国人轻视日韩台的原因
🙂小日本的特长就是撒谎以及伪造数据 6 真理 字1156 2023-09-07 22:56:21
🙂中国都没有参加又怎么知道那些样本都是日方自己采样检测的? 2 思想的行者 字177 2023-09-08 09:47:10
🙂有我们专家在日本参加检测! 4 czm1968 字153 2023-09-09 17:20:51
🙂确实是失败 2 大秦猛士 字377 2023-09-21 21:33:25
🙂得罪了皇军,快把你吓死了是吧? 4 真理 字0 2023-09-10 22:10:42
🙂中国在IAEA里面有代表 但他们两面逢迎 3 思想的行者 字163 2023-09-09 20:51:36
🙂日本所谓“精细管理”模式的彻底破产 8 孟词宗 字1777 2023-09-06 12: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