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应该成立一个 运十 版面,和 新冠 一样。 -- nanimarcusboy

共:💬378 🌺1447 🌵9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阴霾信仰兄的发言让我有些为难

不回复您显得有些不礼貌,回复您又需要解释不少东西。

当然,是我偷懒引了别人的帖子,造成对我本意的曲解。所以澄清的事情还是我来做吧。

首先再重复一下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分为3点,3点是一个整体。1. 运10作为民用客机项目,在定位上存在问题,在改开初期是没有前途的,下马正常;2. 运10即使项目下马,也不应该被腰斩,转为军用(或军民两用),保留团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3. 由于西(陕)飞有中大飞机的传承,运10的下马对中国的国防事业没有本质上的影响。

如果您认为是路线问题,我也没有异议,咱们就不用接着讨论了。

我和qq97兄的讨论显然不是这么简单,实际上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路线转型过程中,为什么其他项目能在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运10死得这么彻底。我觉得双方都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交流的目的已经达到。

现在回到您的问题,您的问题应该出自这一段,亨瑞瑞的帖子提到了航电的事情,我表示赞同。

3. 工业基础和水平问题。运10项目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很多问题就不讲了,比如说结构超重的问题,航电等设备的配套问题。很多人以为运10 02原型机进行了试飞,就可以投入使用了,其实还很远(距离定型所需的试飞时间可能只完成了几分之一),运十02还是用的美国的发动机,很多航电设备也是直接用的民航相关的备件。

“第3点我完全赞同。工业基础和水平问题,是运10在民用方面成为一碗夹生饭的根本原因。”

这件事我要说两点:1. 改开初期中国在尖端工业制造方面和西方的先进制造方面存在代差,工业基础和水平的问题对运10在民用客机方向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2. C919看起来跟运10相似,但是在工业基础和水平,以及航空工业的技术支撑方面,完全不能同日而语。

关于第1点我就举个例子吧。我在14所做项目时要研发一个组件。这个组件结构体最初的工艺是对材料进行铣加工,用铣的方法做,做少量样品没问题。但是这个组件是要上量的,在当时的条件下,进度肯定完不成。我们查资料发现国外的型材挤压工艺已经很成熟,可以批量生产。我们调研了整个华东的几乎所有相关厂家,最后终于在常州找到了一家工厂能做这么大截面的型材挤压,事情才算搞定。我说的只是雷达上的一个小组件,上量之后就遇到很难解决的问题,民航客机涉及的各种工业制造问题想必会更多。所以在工业基础有代差的情况下,对于民航客机这种顶尖制造业的直接竞争,我是不看好的。

对于第2点,C919是在中国的工业基础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并在国内同样体量的军机成功的背景下,进行的设计和制造,这样才能真正在经济性上跟波音和空客正面竞争。既不用担心卡脖子,也不用担心工业基础拖后腿。即使这样,C919也是要有一大堆非常困难的问题需要解决。运10当时这些条件都没有。当然我说这些绝不是贬低运10。运10做的事情是从无到有,开创性的工作,我是很敬佩的。但是运10在民航客机领域缺乏竞争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通宝推:桥上,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