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牢骚帖】对『流浪地球2』大失所望 -- 铁手

共:💬81 🌺353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别扯了

像流浪地球2这种头部项目,剧本上面是要严格盯层层过审的,怎么可能边拍边往里加东西?

根据流浪地球2制作手记,球2剧本从2020年12月16日开始创作,到2021年10月13日开机时定稿,而2021年4月就开始美术设计和预拍摄了,2022年4月中旬基本杀青,而上海封城2022年3月28号才开始,现在的剧情不可能扯上什么上海封城,跟放开更没有一毛钱关系。

郭帆等人最骄傲的,应该是球2把AI当成最终BOSS,正好押中了去年底开始红火的Chatgpt,他们现在在做第三部的剧本,也在猜四年后的潮流会是怎么样。对了上面说希望21年春节上映的,也是不了解影视的制作周期,一部普通的当代剧情片没什么特效的,从立项开始到基本制作完成也要大约2年的时间已经很紧吧了,流浪地球这种巨型项目怎么可能2年就做完。

还有河里面老喜欢捎带上海的,给你们看一张图:

点看全图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火爆,爆款迭出,但各个省份的年冠数字,可以看到基本是全国山河一片红,满江红占了大部分省份的年冠。

然而最让人意外和尴尬的是球2,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也是改开影响最大的地区当中,上海竟然是球2唯一一个年冠,放在全国也是寥寥可数。你让河里天天骂上海的球粉、粉红们情何以堪?我估计又有人要说:上海人还是识货的。呵呵,薛定谔的上海人民。

除了这些,洒落说的有一些是靠谱的。从球1到球2,根本的不是啥胜利主义到失败主义的变化,而是一个从美式思维转到苏式思维,却最终双双失败的过程。

球1的上映版相对原版,剪掉了大概小一半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球1版本,叙事上已经很好莱坞了,虽然在主题上塞进了一些所谓“集体英雄主义”的东西,但基本的范式是好莱坞沿袭下来的,我之前一个说《绝世天劫》的帖子也提到过。

链接

但很多人不知道,球1的原版其实更“好莱坞”,这是一个看过原版剧本的人写的:

今天中午,我拿到了《流浪地球》的完整剧本,解决了我不少疑惑。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优点很多,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大量剧情转折和人物设定上的生硬,让很多观众觉得美中不足。但是拿到剧本之后,我才发现,也许我们错怪了导演。限于春节档时长,据说这部电影有近半镜头被忍痛砍掉,以至于出现这样多的硬伤。

点看全图

以下是影片上映时剪掉部分内容的介绍:

“刘启”作为宇航员家属,根据影片中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享有“特惠”,可以逃避执行危险的地面任务,属于特权阶层。所以,“刘启”作为一个普通青年工人能有资源自己攒一套助力外骨骼,能够搞到紧缺物资去黑市以物易物,还能有闲心搞个小发明。影片中,“刘启”一家人的着装明显比街边打麻将的街坊高一个档次,可见物质生活条件绝对不差。但是,向往自由的“刘启”去不了地面。

《流浪地球》电影中,“刘启”这个角色与父亲“刘培强”的主要矛盾,是“刘培强”考虑到妻子患有重病时日不多,将政府分配给航天员亲属的地下城准入指标给了身体健康的岳父,同时停止积极治疗妻子,加快了妻子的死亡。“刘启”这个角色尽管生活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尽管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他倡导人人平等的普世价值,无法容忍父亲和当局操控他人生命的行为,与父亲和父亲所在的体制发生了矛盾。于是,“刘启”决定离家出走。“自由”和“平等”是“刘启”这个角色的首要特征。

那么,电影中“刘启”离开地下城的目标在哪里呢?

“流浪地球”计划启动了“地球发动机”推动地球30年,地表的气候并不是一蹴而就发生剧变的。同时,零下八十摄氏度的低温,并不是绝对的生命禁区。没能进入地下城的居民,通过一阶段的适应,可以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苟延残喘,成为了片中重要的背景设定——难民。刘启离开地下城“北京第三区”,显然没有打算再投入另一个相同的体制,他的目标是进入难民社会。

这是《流浪地球》一片的第一个严肃的现实批判。地下,居住着抽签中签的幸运儿,这个社会并不是人人平等,刘启和外公韩子昂就享受“特惠”的特权。地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生活着大批被“流浪地球”放弃的难民。影片中,难民袭击了遭遇空难的青年技术官僚“李一一”,拿回本应属于全人类的生存物资,导致“李一一”跟“刘启”一行人见面时的反常行为。过去,宏大叙事里从来突出英雄,不提及宏大叙事下默默的受难者。涉及“难民”,这部电影是一个突破。

在影片中,主创人员的处理可以看出“刘启”对难民的同情和对体制的不满。“李一一”得到“刘启”自报家门“自己人”之后平静了下来,他作为一个显然易见低情商的青年高级技术官僚,开始指责难民的“暴行”,“刘启”这时默不作声。“李一一”片中询问“Tim”的国籍,就是疑心为什么中国的官方救援队当中会有外宾,他担心遇到另一伙难民。当“李一一”看到刘启使用“韩子昂”留下的驾驶员ID卡,再次起了疑心病,“刘启”毫不犹豫的把这个体制内高官扔出了车子。这一幕,“刘启”同情弱者、反感体制的情感立场可见一斑,“刘启”脱离地下城体系的决绝刻画的入木三分。“平等”与“博爱”深刻的影响了“刘启”这个角色的思想境界。

除了难民,地面世界还有叛军。所以救援小队会携带大批跟救灾无关的杀人武器。《流浪地球》的社会并不是大一统话语下森严的机械,它由各种成分构成。甚至在“北京市第三区”,还有跟地面存在紧密沟通的黑市老板。地下城外派的工作人员死在地表,他很有可能通过难民收回遇难者随身的物资,并用地下城的物资予以交换。剧末,鉴于“刘培强”的牺牲,“刘启”原谅了他,胸前佩戴上“刘培强”的遗物徽章(收回太空的遗物说明“刘培强”在空间站的同事安全返回地球),这就是博爱,所以说“蓝卫兵”也应该有人味。在影片的这一环节,跟地面关系复杂的黑市老板管“刘启”叫“启哥”,可见“刘启”在体制外的社会有很高的地位。

可以看到,球1的原版剧本,非常的“好莱坞”,非常的“普世价值”,你说是好莱坞编剧写的剧本也有人信。

但在正式上映时,去掉了地面叛军的部分,去掉了“普世价值”的部分,只保留了亲情的部分。当然,挂一漏万,里面还有一些设定被保留下来了,比如一半人进地下城的设定。我相信郭帆后来肠子都悔青了,他在第一部包括第二部一直在给这个设定打补丁。

球1到球2的转变,除了尽量抹除“好莱坞味”以外,就是进一步向苏式体制靠拢。铁手吐槽的“太空电梯”,虽然西方科幻早就有过类似的幻想,但在造型上,在喻义上,明显是在向苏式的大工业机器靠拢,用社会学的话说,叫“阳具能指”,可以看看它跟前苏联壮志未酬的“苏维埃宮”的异曲同工之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另外,从社会系统上,战时经济,计划统领,官僚背书,也基本是跟苏式体制一脉相承。现实中一些国企央企纷纷“背书”也基本是这类理念的体现。

因为抗疫,包括美式全球化的衰落,现在有不少人又开始鼓吹苏式体制的好处。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说向苏式体制的转向也是失败的呢?主要是影片内容和现实两部分。内容上,球2是前传,从历史时间线上,空间站坠落,推月计划失败,就是大系统大工程“祛魅”的过程。而最终AI统领一切,已经充分说苏式的大工业计划、技术官僚统领在郭帆团队看来不是人类出路,未来还得看AI。

另一方面,现实是球2的票房表现也不尽人意,不仅赶不上满江红,也没达到球1的水平。年初的时候天天喊满江红灌水,给你们看一张国庆期间央视电影频道的收视图:

点看全图

可以看到,基本同一时间段,晚上黄金时间,球2的收视率也远远低于满江红。这是全国人民拿遥控器做出的选择。

云合数据的网络播放热度,也是满江红最高:

点看全图

另外,球2在俄罗斯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极为惨淡:

点看全图

可见苏式体制的发源地也并不待见。

所以,历史和现实证明,美式全球化走不通,苏式体制也一样走不通,那些总在美苏(俄)之间搞二人转的,正像今天的东北人民一样茫然,不知何去何从。

对于这一点,我始终还是那句话,要放弃一种简单的世界想象,也别去鼓吹什么精神标的。洒落用“投降主义”形容抗疫也是非常错误的,病毒都算不上生物,也没有意识,没有主体性,谈不上投降。要说投降,欧美全球早就投降了,中国坚持到最后一刻已然是胜利。人类历史上对病毒可以说是败绩累累,唯一一个战胜的是天花,而那还是远非今天全球化的时代,最后一例死于天花病毒的病人病逝于1978年,而那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不知这是否是人类的一个隐喻。

通宝推:秦波仁者,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