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 忘情
我只是借这个地方阐明一下毛泽东对这类牺牲风险的考虑方式以及邓小平对这封电报的着眼点。
你想计较的时候就计较,想不计较就不计较,真是宽宏大量啊,你以为你是谁呀?
---------------------------------------------------------------------------------
毛泽东一向有底线意识,最有名的表现是五十年代发表讲话“原子弹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赫鲁晓夫十分惊骇的中国死几亿人还有几亿人的那次。那次艾森豪威尔听懂了。
但其实这种思维贯穿毛泽东一生。
习近平在谈底线思维的时候,讲到毛泽东在七大期间谈了一些今后可能遇到的极端困难的情况。毛泽东在57年也曾讲过这件事:“‘七大’的时候,我讲了要估计到十七条困难,其中包括赤地千里,大灾荒,没有饭吃,所有县城都丢掉。我们作了这样充分的估计,所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现在我们得了天下,还是要从最坏的可能来设想。”
“所有县城都丢掉”,有没有点“牺牲西安以东城市”的意味?
胡乔木还曾回忆,当时毛泽东还讲:“我曾和国民党的联络参谋讲过:我们有一百支枪,你们有本领缴我们九十九支,我佩服你们,因为你们会打,我们不会打。一百支枪被你们缴去了九十九支,我们还剩下一支,用这一支枪,我们也要打下去。”
这是毛泽东底线思维的方式,并不是说毛泽东心理阴暗,有意以牺牲同志为目的,扯到为保包括自己在内的领袖安全也想多了。但是提到“保卫领袖”,我认为对军队来说天经地义,这一点我后面讲邓小平的时候还要讲到。
具体到大别山,毛泽东当时设想了好坏几种情况,无一例外都需要“付出代价”。事后他说刘邓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我们知道这最好的结果的代价是中野减员一半,那么最差的结果会付出何种代价?当然是减员远超一半。这一点毛泽东不可能考虑不到,但正如他所说,“用这一支枪,我们也要打下去”。这才是正确理解毛泽东如何看待牺牲的方式。
从军事的角度讲,毛泽东在那封“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的电报中,其实已经放弃了强求刘邓立即跃进大别山的想法,第一句话就同意“仍照刘邓原来计划,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争取大量歼敌,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毛泽东此时对待刘邓有如后来对待粟裕,充分信任,充分放手,只要你们能达成目的,去或不去,早去还是晚去,可以自行决定。
但领导的信任不是部属躺平的借口。邓小平晚年曾说:“毛主席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直出大别山。”邓小平并没有满足于毛泽东同意他们的原有计划,可见邓小平的着眼点在于保卫领袖的政治意义,不管有人如何厌恶邓小平,他这份政治觉悟值得称道。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既然你的理解能力如此,我就不做计较了。 2 袁大头 字0 2024-03-03 15:13:44
🙂他的文风象某位着名河友,一阵气势磅礴的东风吹起,结果钻进小阴 3 东方的木头 字0 2024-03-04 13:56:58
🙂也有点象刚上网络论坛的雏儿 3 袁大头 字135 2024-03-04 17:25:09
🙂我下面的话是补充给大家看的,你怎么理解、计不计较无所谓
🙂你前帖的原话如下 1 onlookor 字2889 2024-03-03 08:20:02
🙂陕北战事主要是胡宗南的自留地,并无其他部队一说 5 真离 字652 2024-03-01 17:33:07
🙂刘邓那里调没调动陕北敌军查不到资料 6 袁大头 字210 2024-03-02 06:17:09
🙂品字形是个事后的说法,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个之前有河友 3 真离 字5207 2024-03-02 07: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