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如果没有156项工程,建立独立工业体系有可能比真实历史更快。 -- 乾道学派

共:💬307 🌺704 🌵26新 💬32 🌺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上海是毛主席的本土派,否则也不会产出柯庆施、张春桥、王洪文

还有姚文元,这不是偶然的,绝对不是偶然的。

但是,上海从一个殖民地经济体,成长为新中国的工业支柱之一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丝滑转换的,上海人不可能那么老实,雅叔的沉默不是那么容易的。

最重要的是无论外企还是本企,都是要强烈依靠西方设备和相关高管,这些企业在西方势力退出之后要转换为新中国的本土技术人员是需要时间来转换的,同时,把外企技术,本土技术凝聚成一股绳需要足够的状态和时间。

而且还要依靠苏系,你说不需要,这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我推测你现在在上海,所以可能产生了一些感想。

但是,这些对于广阔的新中国是远远不够的,你最近很多帖子没有回应我,我感觉你应该是觉得不好回应。

你家乡在四川,有矿,现在你说建设在上海,你理解这个难度吗?我个人觉得你并没有理解。以当时的条件,四川那些矿石要运到上海,有多么艰难啊。

煤钢复合体,怎么建设?洗煤厂、选煤厂在哪里建设,多大的规模?

难道也要在上海吗?呵呵呵,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只能自相矛盾了。

所以你的设想显然是不符合新中国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宝成、成渝等建国初的铁路才有意义啊。

上海是一个很好的殖民地工业体,也算初步完善,我感觉还是差很多的,是苏联布置的大工业体系弥补了上海的不足,才有的上海的自我独立发展,并且成为了全国体系的一部分(可以加上重要)。

正如我之前所说,通过走私可以获得一些配件和设备,但是已经供应不上上海的需求啦,上海机械尤其是重工机械的补充,依靠的是我们东北的重工业。当然,我们也确实购买了上海的一些设备。

总之,是互相配合的,我也想,上海稍微独立一些,和西方建立起顺畅的通道,获得更多的新时代的设备,只是,一直没有成功。

上海的本土化升级改造是依靠了新中国工业化成长才完成的,因为基础确实很好。但是,这真是远远不够,因为他就是一个城市工业体,和较大面积的地区的工业化建设不是一个路子。

看看今天的新加坡或者香港就可以很清楚了。

昨天某河友说韩国,韩国也不行,这还是韩国有着充分的美国上下游支持呢。

如果上海在50年代就走今天的或者说改开的道路,和全中国又有一毛钱关系吗?上海绝对可以繁荣了,但是能带动你们四川吗?

你给大家找一个思路证明你的可行性啊?

等着你的分析和解释啊。

中美俄三国博弈史 # 国际局势 # 中美博弈

https://v.douyin.com/i6MY2VEW/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