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350-Martin Daunton:大英帝国的受益人是谁? -- 万年看客
这就说到了第三个论点:英国真的能够通过主动去殖民化而省钱获益吗?归根结底,就算没有大英帝国,只有全球化,英国也仍然需要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科布登主张的自由贸易体系的最大问题在于英国将会依赖粮食进口。因此为了保护对于国内粮食和资源安全至关重要的海上航线,英国海军的高昂开销终归是省不掉的,有没有帝国都一样,英国的国防成本终归降不下来,摆脱大英帝国并不意味着国内减税。话又说回来,英国的国防征税真的比法国德国高出许多吗?毕竟,法国与德国采用的都是征兵制,换句话说全国上下每一名年轻男性都要脱产两年。将这两年的成本算进去,法德两国的国防成本未必比只有在战时才会征兵的英国低多少。此外,一战期间来自各个属国的人力物力也为英国战胜德国起到了重大作用。戴维斯和胡滕贝克的测算截止到了1914年,将一战时期排除在外,可是帝国恰恰正是一战的重要战略资产。不像德国,英国在一战期间始终没有挨饿。英国的海军霸权保证了帝国的经济资产在战争发生时完全为英国所利用。加拿大在1917 年为英国提供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炮弹;白人定居国家为英军提供了120 万人,相当于英国人数的五分之一;至于赴欧作战的印度军队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因此第三个论点主张:自由贸易网络使得国防开支不可避免,但它也确保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支撑英国的资源。
最后再来看看第四个论点,其代表人物是当代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他否定了科布登的观点。在他看来,全球化不是市场行为的自发产物,而是必须依靠一个青睐经济自由主义的帝国采用强力胁迫手段才能得到实现。“大英帝国充当了这样一股力量,在世界上大约四分之一的地区推行了自由市场、法治、保护投资的政策以及不太腐败的政府”——并在正式帝国之外受其经济影响的地区鼓励这些特质。“说到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历史上没有哪个组织比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大英帝国做得更多。说到将西方的法律、秩序和治理规范强加到世界各地,同样没有哪个组织比大英帝国做得更多。” 他声称英国的统治导致了英语的普遍使用,普及了英国形式的土地所有权、银行体系、普通法、守夜人国家、代议制议会以及最重要的自由理念,致使专制国家再也无法天经地义地存在下去。换句话说,所谓的全球化在他看来更应该称作“盎球化”。这一论点一经问世就成了激烈辩论的对象。比方说许多对于世界银行影响很大的经济学家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弗格森的立场,认为成功的经济发展依赖于欧洲的解决方案,大多数成功的民主国家都源于英国的殖民主义。
但是这些论点无法解释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一位著名的印度历史学家这样向世界银行阐述了他对于这些经济学家的分析:“在印度国力缓慢增强的进程当中,本土意识形态以及实践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移植而来的殖民意识形态与实践。在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对于国力的最成功提高来自于混合两者的体制采取的行动”——比方说瑙罗吉本人,比方说来自帕西族的塔塔财团,又比方说钢铁生产商拉克希米.米塔尔出身于主宰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放贷业的马尔瓦里人。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们无视了这些人的存在,因此犯下了西方文化帝国主义的罪行。此外,大英帝国的故事也并没有弗格森鼓吹得那么有益。难以否认的是,瑙罗吉所谓的抽血确实存在,种族主义确实将印度人排除在国家政治之外。铁路合同是由伦敦的印度办事处签订的,并且优待并非最具竞争力的英国公司。他们坚持使用英国规格的钢材,致使塔塔难以使用其他国家采用的规格生产更便宜的钢材。
我认为科布登与弗格森都失之偏颇。我认为全球化的关键在于权力。权力的形式有很多,直接的帝国统治只是其中之一。在阿根廷,权力体现为资本所有权或者说非正式帝国主义。如果英国掌握了阿根廷的铁路与土地,那么英国是否直接统治阿根廷也就没有那么要紧了。大英帝国的成本和收益一直存在争议。1902年霍布森、张伯伦与瑙罗吉的辩论就是个典型例子。无论是在英国国内还是在殖民地,辩论都始终没有停止。当前的争论并不是针对英国历史遗产的“觉醒”战争。相反,这些争论是英国历史遗产的固有部分。这些问题是复杂的,政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我们需要分析英国与帝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了解当时的人们如何做出选择。我们需要考虑正式帝国主义的结果是什么,全球化和工业化的结果又是什么。无论如何,结果都是十九世纪世界经济核心和外围地区之间的巨大分歧。这种分歧在去殖民化之后继续存在,直到现在才开始逆转。瑙罗吉在有生之年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如今拉克希米.米塔尔拥有了英国钢铁公司,而塔塔财团则拥有了捷豹揽胜。谢谢大家。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3
🙂350-Martin Daunton:大英帝国的受益人是谁? 4 万年看客 字36613 2024-11-10 20:54:20
🙂大英帝国的受益人是谁?完
🙂带英不能说事主动去殖民化,只是在现代国际形势变动中采取合适 2 真离 字774 2024-11-11 20: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