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金灿荣的一个演讲,关于国内的部分很赞同 -- 不远攸高

共:💬88 🌺38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太低估就业问题和职业壁垒了

企业加税好办,但是企业倒闭咋办?中国底层企业的内卷程度,有个风吹草动,倒闭起来就毫不费事。而民营企业,目前就是就业主力军,民营企业的五六七八九,其中九就是就业,九成的新增就业由民营企业解决。而整个体制内,只解决0.3亿(国企)+0.3亿(事业)+0.07(公务员)=0.67亿的就业,整个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是9亿。加税淘汰一堆落后企业,对剩余企业的生存当然有好处,但是那些失业人口丧失了分配接口,直接退出了消费市场,这个帐该怎么算?现在无灯工厂开始慢慢普及,岗位是呈锐减态势的,这些实际上的无效人口的分配问题,你怎么解决?他们的分配来源如果不靠企业了,那么靠什么?

2、医疗问题,中国现在医学毕业生从事医药行业的比例已经在50%以下,而且还在持续走低,医生团体普遍不太认可子女学医。医疗有其背景的复杂性,医生的黄金时代已经慢慢落幕。上世纪90年代(含)以前医院很少发生医闹,那时候医院就是独立王国,卫生局不管,药监局管不了(到今天也仍旧基本管不到)。医疗事故认定基本医院自己说了算,因为医院数据只有医院内部有,不接入卫生局(直到2016年左右才名义上开始接入,但实际上直到今天也仍旧大量存在基本不可读的死数据),实在推不过了,还可以赖在药品头上,那时候药品市场一片混乱,质量基本都由药厂自己把控(药监局98年才成立,之前由多个部门管,实际基本属于三不管),因此那时候药品质量、医疗质量属于一本烂账,甚至无账可查(医院销毁、修改病历家常便饭,而且有些字除了医生本人谁也不认识)。所以即便到今天,医院也仍旧是挺难追责的堡垒,于是国家用了一个烂招:鼓励医闹,以医闹来制衡医院,也是离了个大谱,接下来还是看DRGs吧。

然后再说药的角度,药监成立前,中国的药品质量是完全看药企“良心”,民生药厂(就是郑筱萸出身的那家)是中国最早引入GMP制度的药企之一,但即便是民生,去参观时,员工也明目张胆地说,那些门是应付检查的,这些门才是我们实际生产时用的。可想而知那时候整个中国的药品生产的混乱无序程度。所以上世纪老百姓非常怕去医院,不仅贵而且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药监成立后,所有药监人全部驻点药厂,GMP检查非常严格,追责极其严酷,同时逼迫卫生部建立不良反应上报制度,严格区分药品质量、药品不良反应等情况,倒逼卫生部和医院(因业务水平稀烂,医院其实根本不鸟卫生局)厘清因药品引起的医疗责任,也因此患者终于可以部分看到自己的医疗数据,变相催生了医闹。于是短短几年,全国药厂焕然一新,GMP、GSP制度开始贯彻进药品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中国药品质量得以迅速击败了印度,成为基础用药(原料)的世界最大生产基地。当然这一环节中,郑筱萸提高了药品售价,同时变卖批文,使得药企有钱搞设备提升和质量监控的同时,大幅催生了医药领域的腐败。

改革向来都是双刃剑,刘志军的团队基本都在牢里呆着,但是老百姓还不至于傻到不知道他们的贡献,很多人自诩中国的贵族,以反腐为名,肆意污蔑能吏,褒扬一事无成的清流,这基本就是当年东林党的做派,历史自然会有公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