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688

共:💬478 🌺1271 🌵22新 💬103 🌺1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细节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农区别的方式和后果

其实没必要纠缠这些细节,首先所有人都承认,当年城里的工人生活比农村的农民好,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这是不是正义的,主要是以下两点判断:

1. 在城里工人的增量上,是否或者多大程度体现了【择优录取】。如果和地主一样,完全或者大比例是出身制,那么当然就是不正义的。

2. 这样的城乡或者工农差异,在较长的尺度上是促进了生产还是反之?如果和地主雇农制一样,限制了生产积极性就是不正义的。

我认为当年中国的情况,两者出发的判断都是支持【剪刀差】的存在的。

中国历史现实是建国初期旧有工人比例极低,在人口中几乎可以忽略。主要都是增量。而新增的工人,虽然城市旧有居民有一定优势,但主要还是从农民中招募,而且是那些更优秀的农民。包括个人品质和能力,以生产中的表现,受教育程度等等为考核标准。很多人诟病的工人子女“接班”制度,其实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大规模出现的现象,不能安到改开前。那么就像西西河以前有人提到的一样,工人待遇比农民好,就像教授比清洁工待遇好一样,是正义的。教授不世袭,你当不上是不够优秀,不要怪制度。

另一方面,工业化是全民富裕的必由之路。而工业化需要有积累。中国既没有历史基础,也没有能力大规模掠夺其他国家,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勒紧裤腰带。今天的工业化结果,和当初的初期积累是分不开的,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积累。先苦不一定后甜,但是不先苦肯定没有后甜。没有当初的剪刀差,就没有后来改革开放,承接外来加工产业的物质基础。用西方观点看,中印都在原则上搞社会主义。但事后整体上看,中国式自上而下的用剪刀差加速工业化,和印度式的自下而上自然工业化的发展比,效果是更好的。

由此我的结论是,建国初期的决策从大方向上看,绝对正确。

具体到温州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改革开放对于温州来说,优势是该地和广东、福建等传统侨乡一样,相对全国有比较深厚的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导致当地比其他地方有更大的相对优势。这是个国家内部分配问题。并不是他们的匠人的手艺更好,而是更有冒险精神,大胆抛弃农业去闯荡,挤占了其他手艺更好,但是性格更保守的人的机会。当然这种冒险精神也是这些地方人多地少,农业自然条件差逼出来的。虽然我们不能否定这种精神的价值,但也不该用这种精神去否定当初的剪刀差的必要性。

而假日归客所谓的“半读书人”例子,有一定他个人经历的特殊性。这样的人全国各地都很多,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而都得到迅速脱离农村的机会。而改革开放前,也有很多的机会(比如最常见的小学民办教师)。这是和工农剪刀差平行的另一个问题。当然大局看,工业化越快,他们脱离农业生产,到更适合自己岗位上也越快,教育医疗等吸收读书人的岗位多少,是跟生产力水平,可以支持的脱离农业生产的总人口数正相关的。

我没有否定改革开放的意思。改革开放确实加速了中国工业化,但是这是改革开放前的剪刀差为基础的。没有改革开放中国会更好还是更坏,或许有争议。但是没有当年剪刀差,肯定会更坏,应该是比较确定的。印度给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对照。在很多方面,印度当年是比中国起点更高的。落后于中国不是什么人种更差,而是因为没有中国这样更激烈的变革来集中力量办大事。他们没有舍,所以没有得。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