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569

共:💬18 🌺22 🌵1新 💬18 🌺2 待认可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一点个人想法,大意如下:

联产承包之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无论是搞乡镇企业还是外出经商务工,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一天天变好,社会主义的目标难道不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有啥错呢?

至于一些地方重回集体经济,但是这时的集体经济和前30的集体经济虽然名字一样,性质上根本不同,一个是市场化经济,一个是指令性经济,结果自然不同,把两者混为一谈是蠢呢还是坏呢?

三农问题不是改革造成的问题,而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普遍性问题,世界上工业国一般是靠农业补贴进行反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组,工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最终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

来自本人对一条观网评论的回复。

完整如下:

——————

【观网评论】

元上草

作者的文章,初读很迷茫,不清楚在说什么。再读又迷惑,不知怎么回答。又读还是谈些感受吧,也只能谈些感受。

建国后,由于中国农村农业的特殊国情,农业一头独大,工业太弱小,又不能抢掠,使得工业的发展必须借助农业的先行改革,这可以说是中国发展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和内在逻辑。

从这个角度看三十年后的小岗村按手印,小岗虽小,但事却不是小事。这个小事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新中国三十年工业化如何发展的内在逻辑。如果小岗的事不出现,国内的工业化将继续沿着工业支援农业,提高农粮产量;产量提高后,农业输出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再支援工业再生产。最终工农业相互成就,实现工农业现代化。

但小岗事件后,这个逻辑变了,成了农业对工业单方面输出劳力、土地、矿产等资源,因而最终酿成了世纪末的三农问题。

这样论述,想必作者也该明白,这是战略层面的问题。除非能够有足够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否则想说服那些不支持包干的人是很难的。战略问题的转变,通常要支付战略代价,这个代价现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昨天 19:54 来自辽宁省查看回复 2 举报 分享 回复 踩8 赞21 收藏

——————

【本人回复】

你的说法也很迷惑。

照你的说法,前30是农业奉献自己给工业供血,如果这就是前30的“内在逻辑”,不改革的结果只可能是农民继续奉献,“工农业相互成就”说的好听,依据何在?

联产承包之后,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无论是搞乡镇企业还是外出经商务工,生活水平肉眼可见的一天天变好,社会主义的目标难道不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有啥错呢?

至于一些地方重回集体经济,但是这时的集体经济和前30的集体经济虽然名字一样,性质上根本不同,一个是市场化经济,一个是指令性经济,结果自然不同,把两者混为一谈是蠢呢还是坏呢?

三农问题不是改革造成的问题,而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普遍性问题,世界上工业国一般是靠农业补贴进行反哺,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重组,工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最终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前后30是不同发展阶段的问题,是因时而变的问题,不是非此即彼的对错问题,今天的成就难道不是改开成功的最好证明?

(稍有修改)

——————

原文链接:我也说说“农事”(一)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74792

——————

纯属一时兴起有感而发,不知道有没有毛病,敬请河友指正。

.

关键词(Tags): #改开#三农#小岗村
家园 不知道怎么说你的好

“工农业相互成就”说的好听,依据何在?

依据何在?搞个红旗渠,还得有铁料有炸药。布料纤维不是工业品吗?农机农具不是工业品吗?电油不是工业品吗?化肥农药不是工业品吗?医疗药品不是工业品吗?交通动输不是工业品吗?水泥石灰不是土业品吗?

工业品生产出来是给人用的。人在哪?

家园 小岗村是个假典型,坏典型,反面典型

小岗村是个假典型。血手印的原件有没有都是疑问。老邓树这么个假典型,是有责任的。作为大稻,我不讳言这一点。

小岗村又是个坏典型。这些年一直没发展起来。前几年曾经搞过十大名村的啥活动,大寨、华西村等几个富裕村,带着小岗村玩。小岗拿的上级支持是最多的,但是最穷的。

小岗村的真正作用是反面典型。充分说明,人要是不行,搞公搞私都不行。

家园 问题在于类似小岗村的谁是典型?长江村吗?滕头村吗?

哈哈哈,自由权利,也是逗乐。

家园 谢谢指教

“工农业相互成就”,评论里完整原文是“最终工农业相互成就,实现工农业现代化。”

根据上下文,我的理解是,这里的“工农业相互成就”,并不是指工农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评论者的本意应该是,即使不改开,继续前30的政策路线也能达成今天改开的成就。

前30是勒紧裤腰带打基础,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虽有弯路但是成就为主,这是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但是无可否认,改开之前,计划经济的缺陷已经显现,轻重比例失调,国企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落后。。。当然,经济运行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不改行不行,继续计划经济能不能达到改开同样的成就,确实难下断言,我说“依据何在?”,意思也是不否定各种可能性,但是需要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

个人感觉不太有把握希望求教于河友的主要是以下两点:

一是小岗村前后两种集体经济性质的不同。

二是三农问题并非改开所致。

以上两点是否成立,还请河友们畅所欲言,大力拍砖。

于我而言,讨论的乐趣在于求真知,个人对错并无所谓。

家园 谢谢参与讨论

个人意见,联产承包的主要意义,不在于促进农业发展,而是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多地少的国情下,依靠农业是没有前途的,小岗村的困境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乡镇企业的兴起,外出经商务工,农民生活的逐步改善。。。这些才是衡量联产承包是否成功的标准吧?

家园 小岗村的伟大意义,在于“打响了第一枪”!

在当时那个谁都不敢动、把包产到户视为大逆不道、万马齐喑的时代,小岗村的十几个村民,不怕坐牢、不怕杀头(现在看来真是可笑,那样的愚蠢的政策,居然被中国党和政府长期奉为圭臬),也要搞包产到户,要自己杀开一条血路,这当然值得大书特书,当然值得纪念!

我党历史上三次重大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那个不是惨败?

(其中的南昌起义,声势最大,力量最强,领导最多,最后如果不是朱德和陈毅领导,早散架子完球了。我党其实还有一个重大起义,就是湖北1927年秋的“黄麻起义”,是红四方面军的起源,意义不下于秋收起义。)

但这些起义真的失败了?

没有啊。

这些起义,播下了种子,点起了火苗。这就是伟大意义!

小岗村的事情,也是这样一个意义。

第一个冒死干大家所不敢干的事情,这就是吃螃蟹的胆识和勇气。是那种宁可打死也不愿意饿死的决绝。

现在的年轻人,很难体会毛泽东晚年时代中国社会的那种黑暗和无奈。那种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国农民无路可走、生无可恋的那种生存状态。很多人都是拿现在的生活状况,去套那个时候的情况。千里之远啊,和现在比,相差千里之远。

要知道,这还是当时的中国人民,在当时的愚民政策管制下,根本就不知道外部世界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状态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当时的中国农民,要是知道发达国家的农民的生活状态,怕是会起来造反。

其实,讨论小岗村的事情,已经意义不大了,时代变迁太快了。再过20年,机器人时代来临,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政策,再回去看,愈加是一个明显的笑话了。难道不是?

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农村的情况。城市呢?

现在很多和美国激烈对抗的中国公司,比如华为、大疆、比亚迪、宇树(机器人)、DEEPSEEK等等,都是民营企业!都是毛泽东时代政府严厉禁止的企业!不是吗?

小岗村错了? 错在哪里?

难不成,还想变回人民公社? 你就是现在再次打倒邓小平,也变不回去了啊!能变回去吗?

再重新实行人民公社制度?

做梦吧。

不要多事!多事,其实就是挖政权的墙角!明白不?

家园 没重工就没轻工。村社企业副业就是轻工。

大家对前27年的认知,通常存在两个错误的认识。

第一个,认为过于注重重工,应该大力发展轻工。这个认识的错误之处,在于不知道没有相应的重工,就不能做出轻工设备。没有钢铁,梨只能用木,没有压机,缝纫机都做不出来。

第二个,认为不注意发展轻工。而实际情况是公社化后大力发展的村队社企业副业,就是轻工业。“改开”后一度大放异彩的乡镇企业,原来就是村队社企业副业。为什么公社化后?物质条件。

引进呢?请叁照青霉素,旧称盘尼西林。

煮饭,要有米。当今中国的生产能力,真正的根基在重工,不是华为大疆比亚迪。

河里又在讨论反制美国加关税。有人认为应该对等制裁,他们就没搞清楚状况:钱不是东西,物资才是东西。倒过来看可行:如何进一步镇压美国?

家园 你说的这个,恰恰是左倾河友要否认的

但是无可否认,改开之前,计划经济的缺陷已经显现,轻重比例失调,国企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落后。。。

他们就认为改开前那个时候好的很,举几个常见的说法吧:

住房不用钱,看病不用钱

有四三计划,工业大发展,顺便解决化肥问题,农业很快就能吃饱饭

有运十,大型客机指日可待

没有剥削,没有996

没有不公,人人平等

国企效率不够高是技术还没突破

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已有极大提高,不要不知足

各种说法。。。

最后还要苦口婆心送你一句:不要被改开叙事给蒙骗了!

总之,文革就是好就是好,最坏就是邓小平。。。。。😉😉

家园 我本来一直以为懒厨兄不知道改革要死人的。
家园 就是嘛。如果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那么的好,那为什么党中央

后来要下巨大的决心来搞改革开放?

沿着“毛主席指引的、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道路继续前进”不好吗? 党中央吃饱了没事干啊?

没见到活生生的例子吗? 后来的苏联和东欧集团,那么好的工业基础、那么好的人员文化素质,不就是不想搞伤筋动骨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改革开放,最后干脆一命呜呼了吗?

当年的苏联,能够长期和美国对抗,难道它是个农业国家?显然不是。前苏联是个巨大的工业国家!重工业基础非常好!从斯大林时代就打下的基础!

那又怎样?它的经济有活力吗?最后不还是被人搞垮了?

有了工业基础就一劳永逸了? 天真!

你还想维持? 最后连维持都做不到,最后只能吹灯拔蜡,完球了事!

如果当年的中国不搞轰轰烈烈的、伤筋动骨的改革开放,而是继续毛泽东时代的错误政策--比如绝不允许搞私人企业、民营(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而只准搞公有制企业,那么,今天中国经济最有活力、最有(对西方)竞争力的这些非公有制企业群体,比如华为、大疆、比亚迪、宁德时代、微信、抖音、小红书、宇树机器人、DEEPSEEK、光线传媒(哪吒闹海的出品方)、猫眼影视等等,一个都没有出生的机会,更不用说做大! 这些公司的老板们比如,个个都是“资本家”,都会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打击和镇压!不是吗?

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现状是个什么情况,(你拿什么经济实力去对抗美国??),真是不敢想象。

苏联的经济不就是因为缺乏这些非公有制成分,才僵化死板、缺乏活力导致垮台的吗?

如果真是那样,也许政权都已经不存在了。中国人民会连苏联人民都不如。

这才真正让人不寒而栗。

家园 在我看来

我们的不同在于,书记兄比较强调主观的人为的因素,我比较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

比如改开前生活水平的落后,客观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旧中国遗留的一穷二白。

二是必须勒紧裤腰带完成原始积累。

三是追求独立自主被迫与世界经济脱钩。

主观因素则有:

一是脱离现实过于理想主义好心办成坏事。

二是不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欲速不达。

三是建国以后干部队伍的官僚化。

主客观比较,个人认为,人民生活水平的落后,客观条件是主要的决定性的,主观因素是次要的,即使做到尽善尽美仍然不可能改变如下事实,即整个国家必须艰苦奋斗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前30的艰难困苦也许可以缩短但是绝无可能省略。

历史比较的话,比如崇祯虽然节俭勤政,痛下狠手整顿吏治,但是主观因素改变不了客观上明末小冰期造成的大规模流民起义,辽东屡战屡败的深层原因仍然是气候恶劣难以农耕无法自给只能内地输血,假如早下决心弃守辽东退回到关内,一来可以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就近补给,二来节省下来的粮饷至少可以赈济更多灾民减轻流民起义的压力,如此或许明朝还有扛过小冰期的一定可能。

传统史观习惯把一切祸福都归于人治或者说道德操守乃至天命祥瑞,本应客观的历史唯物主义因为革命史观的影响也是片面强调主观,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以史为鉴,其实照错了镜子。

家园 社队企业与乡镇企业的不同

也就是我主贴里说的,“一个是市场化经济,一个是指令性经济”。

联产承包是思想解放的分水岭。

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转变,这篇资料好像比较全面。

社队企业真的是计划经济优越性的代表吗?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49777774

家园 比如温州的龙港,柳市

中国第一个农民城,第一个"镇级市"是龙港。著名的电器镇,柳市。

家园 运十

网络上的讨论已经很充分了吧?

当时的技术水平,即使搞出来也没有经济性,可靠性也不行,下马是必然的。

至于列举的其它几点,生活水平不行的话可以说毫无意义。

当然,如果坚持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比解放前已有极大提高”就应该知足,那就没话好说了。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打倒运十黑!

    网络上的讨论已经很充分了吧?

    当时的技术水平,即使搞出来也没有经济性,可靠性也不行,下马是必然的。

    论证运十能行的讨论简直汗牛充栋,河里 @qq97 都发了不少雄文证明运十可行。我预计你很快会被投草。😉😉

    据我了解,他们唯一回答不了的问题还是我提的:如果不下马,还要投多少钱?运十啥时候就可以投入运营赚钱?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