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688

共:💬485 🌺1289 🌵23新 💬105 🌺1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就先说说单干的农民

有些种田能手只想单干,因为他们觉得被那些种田低手和那些磨洋工的拖后腿了,我就认识好几个老农承包后侍候稻田像绣花一样。

种地能手觉得被其他人拖了后腿,其实这个问题从50年代农村一开始合作化的时候就存在。

中国人多地少,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了靠农业是富不了的,即便是种地高手也就那么回事,因为他们家的土地也只有那么多,也富不了。

但更大的问题是那些种地低手、老弱病残、家里没有壮劳力的家庭怎么办?在六七十年代他们可能真的是养不活自己。

而且,即便是种地能手,那也只是一时,谁家里都会有生老病死,都可能有意外,谁家的地也不会从来遇不上天灾,那时种地能手怎么办?

解放后土改后没几年,各地就出现了雇工、放债、土地买卖,再往下,不就是土地兼并,重新形成地主和失地农民?

即便有共产党做主,不让土地买卖,那隐性的、地下的交易总是管不了的。

60年代初三自一包的地区也出过这种事,那时集体化还没解散,但有的农村集体的政策在效率与平均之间更多地偏向了效率,就出现了老弱病残的农民饿死、自杀的现象,有的老人因为在地里出工评的工分太少,不够吃的,自己上山砍柴交给集体以补够工分,结果摔死。

而且,你认识的老农承包后只要在稻田里绣花就行,那是因为温州地区的灌区在集体化时期都修好了,(是不是都修好了不知道,反正分田单干后就没再修水利了),同一块农田,八十年代的农田和六七十年代的农田可是不一样的。

这还只是最浅显的问题,不知道你的看法是什么。

先说说单干农民这条线。如果是想跳出农门,那就扯到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了,其实这条线才是我想跟老兄探讨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