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今年春节不看春晚跟电影了,只看血洗华尔街 -- 寄意寒星
- 共: 💬 109 🌺 939 🌵 7
- 新: 💬 1 🌺 1
完全魔改了中国传统传说中的哪吒形象,不过就是套用了哪吒名字的同人动画。说是弘扬传统文化,可无论从故事还是人物形象都是西化的,尤其是那种唐氏儿类似的造型,牙齿各自独立,看起来很不舒服,跟毒教材儿童形象有的一拼。而魔童出世的故事情节,更是能在美国很多动画片里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驯龙高手》中的小嗝嗝与哪吒同为非典型英雄,生来瘦弱笨拙,被族群排斥,最后都是打破偏见,完成自我救赎;再如《星银岛》中的吉姆,因父亲缺失而行为出格成为叛逆少年,类似哪吒的顽劣,通过星际冒险成长,跟哪吒一样都是在外界误解中实现自我成长;还有《海洋奇缘》中的莫阿娜,都是被赋予天命,通过打破传统逆命而行重新定义自身价值,无非是哪吒打破天劫、莫阿娜跨越禁忌之海的区别;还有《青春变形记》中的美美、《超人总动员》中的小倩、《汽车总动员》中的麦坤,其实都是类似的成长轨迹。当年美国动画片尤其是迪士尼动画的总动员系列刚接触时,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震撼感觉,后来为此买过很多dvd、蓝光碟,但看多了感觉都是一个套路,了无新意了。魔童1看完了也是这种感觉。
更让人无语的是,哪吒故事的精髓是一人做事一人当,电影里却套用了多年前的网上流行语我命油我不由天,引得一众吹捧者,但哪吒的命从出生到复活都是别人给他的,甚至最后的化身都是太乙真人用莲花赋予他的,哪来他命由自己?
个人觉得,对中国传统神话人物或者历史人物,还是尽量不要魔改甚至再创造,这样改来改去其实是对人物形象的颠覆,更多则是破坏了这些人物的传统形象,虽然打着弘扬传统的旗号,实际是一种破坏。
就如美国动画《花木兰》,完全是在写爱情,而木兰辞中的木兰则是强调的男女平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看完美国动画片木兰,留下的印象不过就是一个女战士的爱情故事。
再如魔童2,看网上就有家长评论,说领着孩子看完了,孩子很疑惑,陈塘关的百姓这么坏,哪吒为什么要救他们?太乙真人申公豹是好人吗?按魔童1里面的情节,托塔天王李靖天天托着的塔已经没有存在意义了,包括2里面将南极仙翁黑化,申公豹黑转白,都是对传统的颠覆,哪怕改名无极仙翁。那些看着魔童系列动画片长大的孩子,最终留下的哪吒形象只会是这样的浪子回头的,而传统的人物形象则会逐渐被人遗忘。本来是民间供奉的老寿星,这些孩子的印象中却是大反派,这样很难说是弘扬传统文化了,完全是另一种形式的切割。对中国孩子是如此,对那些初次接触哪吒故事的外国人来讲,最终留下的就是这种浪子回头的印象了、中国人供奉的寿星是反派、申公豹是好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讨论】真的不喜欢这个形象 4 bluedust 字188 2025-02-01 04:44:51
🙂哈哈,2里面的哪吒也知道自己长得丑不敢见俩哥哥 常挨揍 字0 2025-02-05 04:17:45
🙂你没看过哪吒1? 18 chuchong 字666 2025-01-30 11:46:52
🙂真因为看了1才不想看2了
🙂和你感觉差不多 2 猪啊猪 字390 2025-02-17 12:00:57
🙂下帖不能回复了,@寄意寒星 回到这里吧 5 chuchong 字8299 2025-02-18 08:36:25
🙂你是对改编有啥误解吧 5 寄意寒星 字1922 2025-02-18 12:44:18
🙂补几张图,看看这叫西游记吗? 1 寄意寒星 字142 2025-02-21 09: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