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 斯特拉斯堡

  • 共: 💬 1402 🌺 6404 🌵 162
  • : 💬 4 🌺 2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其实我走到今天,受老师的影响远甚于父母。尤其是初中、高中两位女班主任,对我一生影响深远。

两位分别是那所中学里初中与高中最好的班主任,尽管两人关系非常不好(大体出于竞争)。而她俩人,对我学业施加影响的方式则完全相反。

由于父亲工作调动频繁,我小学就换过三个学校(从武昌换到汉口再换回武昌),导致小学六年级还被迫辍学几个月,因为对口的重点小学(武汉小学)嫌弃父亲单位缴不起“赞助费”(那时候公安厅属于穷得叮当响的单位,不比附近的各种“电力局”、“设计院”或者“XX厅”那么经费充足),于是该校以我兄弟俩是从外区(汉口)转学到(武昌),“手续不全”,拒绝接纳我们入学。最后是我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到武昌区教委门口静坐,事情闹大了,才辗转找关系,安排去另一所离家远的普通小学。后来就近入学了这所普通中学。

初三上学期之前,我一直属于特别调皮捣蛋的学生。一个原因,是那时候我眼睛开始近视,而父亲长年在外出差,回来除了揍一顿,基本没时间管(这也是公安大院里孩子们的常态)。母亲厂里忙,又有个弟弟,作为家里的大姐,农村上有父母下有一堆弟妹要照顾,也不知道我近视了这个事。因此初一、初二我上课时几乎没看清过黑板。那么上课就只好玩啰。

初中班主任姓魏,是一位非常严格的老师。对我非常看不上眼,调皮捣蛋惯了嘛,学习也不好,哪个老师喜欢呢,加上上课又不听讲。于是乎,每周一次的调整座位,我作为雷打不动 ---- 左边是一面墙,前面两个女同学,后面两个女同学,右边一个女同学 ---- 如同围棋中的“叫子”,那个时候还不大懂“身在福中不知福”,呵呵

魏老师对我最大的一次影响,是初三上学期开家长会,对我父亲单独说:“你孩子不可能考大学了,还是准备读个中专或者技校吧”。

我父亲回来后,照例揍了我一顿(那也是我今生最后一次挨打),揍得很重,用警靴踢的,他默默的揍,我默默的挨,父子俩一声不吭。揍完后,父亲甩下两句话:

1、“你老师说,你不可能考上大学”

2、“这是我最后一次揍你”

说完,父亲特意推掉了出差,带我去医院配眼镜。我清楚的记得是高家湾人民医院,挂的是专家号,配了第一副眼镜,那时候就是深度近视了。

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认真读书。而且很幸运的遇到了一位对我非常好的临近退休的语文女老师,尤其对我作文帮助甚大。到了初三期末中考,我的分数过了本市最好的那所重点中学(也就是后来我老婆读的那所)的录取分数线(满分640考了606,而且语文分数高过数学,算是不辜负那位语文老师)。

问题是:考前报考时,从学校班主任到我父亲,都没想到我居然能考出这么个分数,所以考前填志愿时只是把那所中学报为我的第二志愿。

这时候,那所重点中学的教导主任主动找上门了,向我父亲提出交易:帮他女儿安排入省公安学校(我父亲当时是政治部主任,管进人)。毫无悬念的被我父亲拒绝。父亲当时对我说:“真有本事,不进重点中学,也能考上大学”。

于是我安心在原来学校读高中,也就遇到了第二位班主任,也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严师高老师。高老师对我的态度与魏老师完全相反。第一天就安排我作学习委员(呵呵),后来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当然了,对我从学习到做人,那更是除了严格就是严厉,比我母亲对我负责多了。讲几个例子。

高二文理分班。我自认为文优于理,(高中9门会考,我语文地理历史政治英语均为满分,数学只有99)。于是分班第一天,我征求父母同意,决定去了文科班(在另一栋教学楼)。结果上课第一天第一堂课,高老师推门而入,径直走到我座位前,命令我跟她回去,完全不顾及讲台上一脸尴尬的文科老师。出得教室,高老师回头只对我讲了一句:“我们高中多少年来,文科班考出一个正规本科吗?”我乖乖的跟她回到理科班。事后父亲只说了一句:“听高老师的”。尽管,他多年来曾经想让我包括武大(法律系或者中文、新闻)。

高考之前某一天,高老师单独把我叫出教室,说:“学校只有一个高考加分名额,你是学校唯一的市三好学生,按规定应该给你,加十分。但是我跟1班班主任(也是年级教育组长,学校唯二的特级教室)商量过(我是2班),他想把这个给他班的XX(学校团委书记)。我觉得你的高考成绩也用不着这个加分(对本科重点分数线及以上无效),我就答应了”。我说了一个字:“好“。

我的数理化中,数学略弱。于是在高考之前,高老师命令我在老师午休时间,去数学老师寝室补课。这其中得做多少协调工作,至今感激两位老师。

高考前几天,高老师命令我:”我不管你其它门考多少,化学你必须拿满分“,因为高老师教的是化学(她高中三年上课,从来不用课本)。我说”好“。幸不辱使命。物理老师没这么明确要求,于是我丢了一分。

高考填志愿。当时财金大热,父母亲的很多熟人朋友劝我报中南财大。高老师的丈夫就是该校教授(90年代前期教授并不多),于是父亲带我去高老师家征求意见。老教授正兴致勃勃的给我们接受他的专业如何如何前途光明呢,高老师推门进来,一句话打断:”别听他的,他那个学校学风不好。我两个儿子都读华工。你就读华工“。我至今记得她丈夫那张气愤至极却不敢发一言的表情,哈哈。

高老师不仅给我决定了志愿,甚至决定了专业。我遂有今天这碗饭吃。

那天从高老师家回来。父亲跟我感慨:”我高中时,数理化一直非常好。结果高考前一个月,我的班主任强行要我改志愿,考文科。因为那一年我们县高中要跟黄冈高中比个高下,文理都要比。而那时候学校报考理科的多,报考文科的少。我是学校团书记,又是学校唯一的学生党员,我只能听老师的命令“。

其实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很多人的志愿都不是自愿的。比如我母亲,第一志愿报的清华,第二志愿是北航,连准考证都发了,结果高考前三天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被秘密考查通过后,报送了某某学校),成为她一生的憾事。那一年,我父母那一届,38人出了37名大学生,除了第一名(因为家庭出身问题),力压黄高。

甚至高老师,当年之所以读师范,也不是出于自己意愿:”我家穷,弟弟妹妹多,我只好读师范,读师范不花钱“。

正是遇着了高老师,我才成为那个班上,唯一一个高考上了重点分数线的学生,也是我那几千人的大院里,那一年唯二的两个。

那年代,那老师。

通宝推:田雨,落木千山,中关村88楼,flycloud,冬晓,soufayu,jboyin,脑袋,nettman,寄意寒星,白马河东,缆绳,唐斩非,back,起于青萍之末,薄荷糖家族,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