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 斯特拉斯堡

  • 共: 💬 1402 🌺 6408 🌵 162
  • : 💬 3 🌺 2
美国医疗保障体系利于穷人,中国利于体制内高级别

其实,官员的主要利益来源于位置带来的权力,级别影响不大。东部正处级的县级市书记,比副国级的民主党派政协副主席牛,是常态。而级别最大的意义,就是医疗待遇了。国家给院士的副部级待遇,他们最看重的就是医疗保障。和医保平行,不同等级、不同待遇的公费医疗依然存在,使得体制内高层医疗保障远大于体制外。

而对于参加医保的情况,你提到引文基本正确。当然,中国对于一般富人,还有一个隐形的好处,就是医疗的人力价格普遍偏低。美国一万的材料设备,加了回扣在国内可能卖十万。但是美国十万的专家挂号费,国内可能只有三百甚至更低。除了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富豪,对于一般富人,总体来说,花钱看病也是国内划算。

可悲的是,比医疗的人力价格更低的,是普通的人力价格。所以对于国内最底层,医疗是沉重的负担。一般的工农群众,如果不是特别积攒,最后大多都要艰难的说出,“不治了”。无非是老伴还是子女谁来说的问题。

这倒不是中国医疗制度比美国医疗制度坏的问题。美国是个发达国家,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生活差一点,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用一个人全生命周期的总医疗花费除以总花费,中国穷人负担大于美国穷人,是我的预期(欢迎有数据的人反驳我)。更广义的说,【穷国】的多数人,用在【让我活着】方面,较【让我开心】方面的比例更高,本来就是【穷国】定义的一部分。

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低,不是医疗制度本身不好,是因为底层的吸毒、黑社会等其他问题,美国当然不是天堂也不是保险箱。而中国的不满,主要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在医疗上有所体现而已。平心而论,医疗在国内的贫富差距中算小的。穷人和富人在搞对象甚至吃饭上,差距都更大些。所以,中国体制的拥护者歌颂医疗是对的,因为确实比其他很多方面做的好。只不过很多人对美国不了解,被互联网笑话以偏带全了,到外面炫耀碰了钉子而已。

我念书的时候英语口语外教是个回国寻根的美国华人,她爱做比较,也比较客观。她当时就说,她在美国没有上名校,是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负担重,这个学校可以不付学费。如果长在中国,她就无需受这个委屈。而若美国最穷的人去兜底性的医院,知道她一分没有也不会不治的,无非是不付账单当老赖。当然别指望去最好的医院看最好的专家。钱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这样的兜底性社会公平,代价就是富人和你这样【高收入的中产】去背负社会责任。但是我猜测你这样的【高收入的中产】乐意如此,除了天性善良,也是因为这个身份不是娘胎带来的。不去美国在中国,你未必还是【高收入的中产】。这也是国内侥幸当上【高收入的中产】后的人,还努力去美国,或者创造条件鼓励子女去美国的主要原因:同样天资,只要勤劳,那边概率确实高一点。若每月多挣一万,别说拿一千,拿五千去帮助他人,都是值得的。

类似的原因,作为一个国内【低收入的中产】,我不会为【小红书中美对账】而自豪。我花很少的钱就坐出租车,是密云、延庆人整夜不睡觉给娃攒学费的结果;我有可负担的新鲜蔬菜吃,是山东农民为了温饱四季在大棚忙碌,河北夫妻为了未来娃娃奶粉钱日夜住在大货上接力开车的结果;将来我的孩子或许能上好点的学校,是那些更努力的祖籍地的老乡孩子,去上更差的学校的结果。今天中国的【低收入的中产】有国外【高收入的中产】才达到的某些生活质量,只是工业化业已开始,且尚未完成中短暂的瞬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工业化前,都没有机会当【低收入的中产】;工业化完成后,【低收入的中产】没有这么惬意。只有在这个特殊时期,那些差一丝运气没当上【低收入的中产】的工业化边缘劳动力,大幅拉低了服务价格。遇上一波裁员,或者一次疾病,我就是他们,有什么可自豪的?和很多影视作品一样,《逆行人生》 前半截的心酸是真的,而结局的反转只是美好的愿望。

生活好不好,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不是什么舆论宣传能带节奏带起来的。如果还有选择,自然从那些类似的群体选择的结果里看到可能的后果。比如你和方平网友都是好人,不管在西西河说什么,都留在美国的事实本身,比任何语言都有力。但如果已经完全没有选择,抖音上扭屁股露大腿,花十块钱送一个亲吻就说爱你的小妹,麻醉大家“留在”国内是最棒的,也比任何文字都有力。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浪费纳税人的钱,领导拿这个钱去支持女主播,也比雇网评员更有意义。起码劝借口挣美元无法买抖币打赏的海华回国,女主播是真有胸脯可以露的。

通宝推:中华土狗,夜如何其,史料推理,踢细胞,ccceee,七天,Swell,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