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一片丹心破日密──抗战回忆录之一 -- 夏翁
八、调兵遣将,奋勇前进
我破译外交日密成功后,军政部给我颁发一枚奖章(名称已忘),并立即成立
军用无线电总台第四十三台,任我为译述主任。不久,第四十三台改称军政部研译
室,直属何应钦。至此,从一九三九年四月份起,我只得依依不舍地辞去中央广播
电台国际电台职务,奔赴艰钜而富有战斗意义的新岗位,信心满怀,意气昂扬。第
四十三台(军政部研译室)建立伊始,增设收报机,调进多名报务员,侦收大量日
本外交密电报。但破译人员只我一人,不得不日以继夜地研译以前积累下来的日密,
还要及时地译出当天侦收到的新日密,保证情报的时效性,真也够忙了。回忆破译
成功以后的日日夜夜,确是峥嵘岁月,意气奋发。那一份份日本密电报所隐藏的机
密,一一为我所破译,一一翻成中文,一一流水般地送到最高决策机关;忘记了睡
眠,通宵达旦;甚至也忘记了吃饭而不觉得饥锇,一味地兴奋,一味地欢呼,为自
己能够为打击日帝出一份力而自豪。一片爱国赤诚,可说充满了刚过而立之年的我
的胸膛。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压倒一切的任务,即是尽快物色留日人才,先是协助翻译,
继而共同从事破译工作。说也凑巧,我住处的蔼庐,我住二楼,而三楼住着甥舅二
人,年龄相若,都是留日学生,当时在军令部工作,偶而见面,亦相互打招呼。他
们本在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读书,日语相当好,也是为抗战而辍学归国,都是爱国
志士。舅名贾秉文,甥叫吴玉良,原藉河北省。我有心相邀,他们亦乐于应聘(因
工资加倍)。贾、吴二位很得力,以后又由他们介绍朱少先、张传德二位留日同学,
亦是有力同事。我们五人融洽共事,团结一致。经过一段边干边学之后,他们进步
很快,便能独自破译日密,并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能手。后来合并于军委会技术研
究室,我得他们助力很多,至今仍在思念他们。除吴玉良据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
八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所登消息,知在台湾省担任亚东协会理事长外,其他三人均不
知去向。我在这里衷心祝愿当年共事的四位老友健康长寿。
军政部研译室的核心组织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我们五人同心同德,昼夜苦干,
取得很大成绩,后来在军委会技术研究室里发挥更大作用,详见后述。又我鉴于首
次单独破译日密成功过程中,统计方法曾经起过一定作用,于是在研译室内设立统
计组,由福建人林邦绥负责,另有助手二人。这样,加上电台总务两部份,军政部
研译室职员大约四、五十人。
不言而喻,日本外交密电码本每隔一段时间,就加以变换,我们随之一切从头
做起。好在我们“驾轻就熟”,根据积累的经验,它的经常改头换面甚至脱胎换骨,
也难不住我们。不过,一旦变码,那几天真是废寝忘餐,全力以赴,不分昼夜,期
以必成,真够辛苦,也真够快乐,人生有这样一段经历,也算不枉此生了。
古语云兵不在多而在精,此语不无道理。以我和贾、吴、朱、张等为核心的军
政部研译室,全部兵马不过四、五十人,只及后来合并成立的军委会技术研究室四、
五百名职员的十分之一。但从破译日本外交密电码的成就来说,完全是一样的。过
去同事,现尚健在的朋友如大陆的杨肆先生(日密专家)和中文密码专家李直峰先
生以及台湾省吴玉良先生都可证明吾言之非虚。总之,当年我们组织成立的军政部
研译室,短小精悍,成绩斐然。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十一、钩心斗角,军技室内部的争权剧 1 夏翁 字6040 2005-10-12 16:33:44
十、国共合作的一段佳话 1 夏翁 字4196 2005-10-12 16:33:08
九、任它七十二变,逃不出现代如来佛掌 1 夏翁 字8270 2005-10-12 16:32:37
八、调兵遣将,奋勇前进
七、单枪匹马,得来全不费功夫 2 夏翁 字8052 2005-10-12 16:31:16
六、峰回路转,另辟蹊径 2 夏翁 字3580 2005-10-12 16:29:44
五、别有洞天,跳出樊笼 2 夏翁 字3926 2005-10-12 16:28:42
四、一路逃难行 2 夏翁 字3034 2005-10-12 16: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