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 坐看风起云涌时

共:💬73 🌺10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二) 永乐北伐

二、永乐北伐

(本文为西西河首发,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要人物:

阿鲁台:北元“鞑靼”太师,属阿苏特部,蒙古化的伊朗人

马哈木: “瓦剌”首领,属卫拉特绰罗斯部

朱棣:明成祖,年号“永乐”。

提到永乐帝朱棣北伐,就必须要先明确几个概念,兀良哈三卫,东蒙古,和西蒙古,北元时期,蒙古按照地域大致分裂为以上3块,兀良哈三卫是指辽东和内蒙附近,最早接受明朝册封的蒙古部落,这部分蒙古人实际上对明朝也不是死心塌地投靠,他们同时和东西蒙古都有联系。东西蒙古,如果换成"鞑靼"和“瓦剌”,这样两个词,大家就应当似曾相识了,其中东蒙古,也就是"鞑靼"属于蒙古本部,占据蒙古高原,蒙古的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都属于这个集团,西蒙古即“瓦剌”,占据着蒙古西侧,俄罗斯和现在新疆的一部分,是由四个大部落组成的,统称卫拉特部,这个集团在明清两代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以后还要提到它,这里先不赘述。

还有一个名词很重要,太师,北元的太师并不是皇上的老岳父,这个职务是个相当有实权的位置,北元中期和后期,尤其是后期,汗王的权力其实都是相当有限的,真正的权力实际上都集中在太师手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蒙古各部都认为只有黄金家族才是蒙古真正的主人。所以无论这个部落如何强大,部落的头领也始终无法等上汗王的宝座,只好扶持个傀儡汗王,自己弄个太师当,来个胁天子以令诸侯。

朱棣北伐前夕,形势总体来说对明朝是有利的,兀良哈三卫和西蒙古(”瓦剌”)都接受明朝的册封,不论真假,起码还不至于马上撕破脸。只有蒙古本部始终没有臣服,而此时新任大汗忽必烈系的本雅史里与太师阿鲁台却大展抱负,东征兀良哈,西面控制着”瓦刺”的势力范围河西、哈密等地,大有重新一统蒙古之势,让永乐帝颇有些不安,1409年他派遣淇国公丘福领兵十万北征。在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位于今中蒙边境),丘福中计,被蒙古军包围,全军覆没,包括丘福在内的五员大将,无一生还。蒙古声威大振,全面出击袭扰明朝边境。

朱棣得知丘福败亡,大为镇怒,决定御驾亲征,揭开了五次北伐的序幕。出征前,永乐帝先安抚兀良哈三卫和西蒙古,使其不能成为蒙古本部后援,而这两部蒙古,也由于前一段被本雅史里和阿鲁台欺负的够呛,决定作壁上观。

1410年,永乐帝集兵50万,粮20万石,自领大队人马杀气腾腾直奔蒙古本部而来。此时的本雅史里和阿鲁台在得知永乐帝发兵50万征讨自己之后,遂开始争吵,当然不是为是战是和而争吵,而是为向哪个方向逃跑而争吵。本雅史里认为向西跑比较合适,阿鲁台认为向西跑是”瓦刺”的地盘,自己刚跟”瓦刺”交战过,往西会腹背受敌,而兀良哈蒙古和蒙古本部血缘相近,不会太为难自己的。大汗和太师话不投机,最后决定分兵突围。

朱棣得知蒙古本部分兵,认定追杀蒙古可汗为第一要务,挑选精兵良将星夜追赶,最终赶上本雅史里,本雅史里率领7骑拼死突围,亡入”瓦剌”,最后被”瓦剌”首领马哈木所杀。

朱棣在战胜本雅史里后,回师东进,征讨太师阿鲁台。与阿鲁台会战于今内蒙古哈拉哈河流域,朱棣亲自督战,大败阿鲁台,阿鲁台率残部逃之夭夭,而此时明军兵粮已尽,决定招降阿鲁台,阿鲁台也来个顺坡骑驴,接受明朝和宁王称号,待将来重整旗鼓。

不久阿鲁台得知自己的大汗被”瓦剌”害死,同时”瓦剌”立阿里布哥系(忽必烈的兄弟后裔)答里巴为汗,夜夜咬碎钢牙要为主人报仇。而明朝为了自身的利益,两头挑拨离间的事情也做了不少。更加剧了蒙古本部和”瓦刺”之间的仇恨。

终于阿鲁台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瓦剌”的首领马哈木,胁天子以令诸侯,利用蒙古本部新败,开始蚕食“鞑靼”,对明朝也越来越傲慢,明朝命令他退回“瓦剌”,他视而不见,并且开始对明朝边境进行袭扰,而阿鲁台也会来事,把自己的部落直接带到长城边上放牧,要求明军保护,一副已经被”瓦剌”逼的走投无路的可怜相。

明朝对蒙古统一是抱有相当大的戒心的,当”瓦剌”透露出要统一蒙古的野心后,朱棣决定第二次北伐蒙古,不过这次的敌人换成了”瓦刺”。

公元1414年,朱棣起兵30万,讨伐”瓦剌”,双方会战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附近,朱棣采用先将”瓦刺”骑兵诱出本阵,用埋伏的"神机铳炮"轰击,然后用明军自己的铁骑反突,一举击破”瓦刺”大军。然后分3路进兵,将“瓦刺”赶出蒙古本部的地盘。但是对于明朝来说,对”瓦刺”斩尽杀绝肯定是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所以当“瓦剌”遣使谢罪之后,永乐帝班师回朝。

“瓦剌”战败,实力大损,为阿鲁台重新提供了活动的舞台,经过几年的生息和活动,阿鲁台联合兀良哈蒙古,发动了对”瓦刺”的战争,2次大败“瓦剌”大军,“瓦剌”首领马哈木在郁闷中病逝,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阿鲁台竟然犯了上次“瓦剌”同样的错误,在没有统一蒙古各部之前,忽然开始入侵明朝边境,并且在1421年进攻明朝北方重镇兴和,击杀明都指挥王祥。朱棣大怒,决定第三次御驾亲征,阿鲁台这回吸取教训,不及明成祖近身,从兴和撤退,跑了个无影无踪。朱棣一直追到呼伦湖,除了捡了些牛羊,一无所获,决定班师,但是朱棣决定顺带脚教训一下兀良哈蒙古,和明朝一向友好的兀良哈蒙古怎么反明了呢?实际上问题的根子出在朱棣自己身上,靖难之役时,他向兀良哈蒙古借3000铁骑,胜利之后,永乐帝一高兴,把永宁卫(地域名称)赏赐兀良哈三卫蒙古人,但是后来又后悔了,迟迟不兑现承诺,最终到导致兀良哈三卫倒向阿鲁台,当然里面的宗族血缘关系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由于朱棣是从蒙古高原回军杀入兀良哈,等同于切断了兀良哈的退路,兀良哈最终走投无路,重新臣服明朝。第三次北伐就此结束。

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明军的目的都是寻找阿鲁台的主力决战,但都被已经深谙游击战术的阿鲁台的跑的不见踪影,这两回远征甚至连阿鲁台的营地都没有发现,明成祖在第五次远征班师途中病逝。

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目标都是忽必烈系正统蒙古汗王,但是由于怕重蹈丘福兵败的教训,过于谨慎,始终不敢将部队展开,造成大队明军跟着蒙古骑兵到处跑的局面,最终粮草耗尽而退兵,可收效甚微,阿鲁台的有生力量始终没有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蒙古本部实力被极大的削弱了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明朝自己由于消耗过大,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被迫改为防守。永乐北伐的最大获益者是蒙古旁系卫拉特部(”瓦剌”),由于明朝对其采取的温和的抑制策略,使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永乐帝第二次东征,”瓦剌”遭到极大的损失,紧接着"鞑靼"部的阿鲁台又来趁火打劫,”瓦剌”战败,首领马哈木在愤懑中病逝,之后其子脱欢继承父位,大明朝的噩梦就要开始了。

待续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一)北元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二) 永乐北伐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三)新锐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四)-土木堡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五)流星

链接出处

明清时代的草原雄鹰们(六)乱世

链接出处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