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沉默的大多数 -- 孔老大
所谓寒门出武穆,吃得菜根万事作得。
我不是农村出身,但少年时代家中也算是清贫,因为家里人口多,父亲的工资是需要养父母,顾弟妹的。至今记得那时候我们常常放学时候捡一些附近工地丢弃的刨花和碎木块,就是为了回去当“炉子的粮食”,刨花引火效果很好,木块多捡一些,烧起来可以省煤。在这样的环境里,看着那些同样清贫的叔叔阿姨们一边娴熟的找到最便宜的蔬菜,一边孜孜不倦的忙碌于自己的事业,活得有滋有味,活得令人尊敬。今天,我会很自然的把地摊上十块钱的电子表戴上十年八年,而丝毫不会觉得它比劳力士有什么差别,在一个人的人生里,这实在是不太要紧的东西。
跑题了。
其实您所说的情况,直到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不是很罕见的,我所在的大学是师范院校,照顾食宿,因此有很多家境不是很好的朋友来这里上学。大学里我的一个同学来自河北,他每月的二十块钱助学金要省出十元来补贴家里,为的就是家人能“吃上饭”。这在师范大学是挺平常的事情。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米七八的个头只有七十多斤。
可是无论您的遭遇,还是他的节俭,都是在“平常”年份的事情,没有人把八十年代末称作困难时期的,相反,那是个农民颇为愉快的时间。
因此,您所说的“非困难时期”农村生涯的经历,刚好折射了“三年困难时期”的艰难,如果平常年份的老百姓都是这样的生活而默默的忍受,那么被称为建国以来唯一的“困难时期”,人民又该是怎样的艰难呢?又让他们怎能逃过饥馁呢?
如果您能够想一想,也许您会发现您和其他朋友的观念并没有太大差别,您认为人是不那么容易饿死的,的确,在您形容的挨饿生涯里,您给出了最直接的证明,然而,那正是被称为“正常”的年份,今天您如果回想一下,在您“挨饿”的年份里,再进一步困难下去,比如那种情况下口粮再少上一半,又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潜水 潜水,潜你个头! 煮酒正熟 字20 2006-05-12 23:56:54
🙂花 1 阳光不锈 字0 2006-05-12 21:35:44
🙂我自己的挨饿经验 3 十八亩段 字3358 2006-05-11 22:39:04
🙂您的挨饿经历是宝贵的财富
🙂嘿嘿, 煮酒正熟 字274 2006-05-13 02:21:13
🙂此帖我必回!-- 4 9 当时已惘然 字1510 2006-05-12 04:17:05
🙂正是!反思、革除、并防止封建流毒对我国造成的巨大伤害 2 衲子 字32 2006-05-12 04:52:02
🙂此帖我必回!-- 3 9 当时已惘然 字1066 2006-05-12 02:5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