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浅谈抗战初期国军和日军运动战能力的差距,及对作战方式选择的影响 -- 顾剑

共:💬25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与顾剑探讨

顾剑高论,我佩服的很,但我认为你的结论是错的。

顾剑只是论证了国军在战争初期缺乏打那种具有战略性质的外线运动战的能力。但我看来,除了这种形式以外,以通过预设阵地节节抗击为特点的运动防御战(如几次长沙会战),一部分部队突然转入外线,打击敌人后方或是分散之敌或是摧毁重要军事目标的外线袭扰战(如百团大战,也可以借鉴解放战争前期,刘伯承部对陇海路的几次出击),在一定的有利条件条件下,进行的外线的运动歼灭战(忻口战役如果娘子关不被突破进行反击的话则是最恰当的例子),都是可选项,而不单单只有阵地战一个选项。

顾剑论证的4点因素中,1双方无本质区别。4我看影响也不是特别的大,因为无论是我还是日军,都缺乏进行机械运动战的能力和实力。2,3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却也是可以发挥我们主观能动性加以弥补的。如果我们不能够改进我们的战略战术,那也就不存在什么不得已的问题了。

而且,日军虽然下级军官,士兵训练有素,但其战略和战役指挥却相当有相当的空隙可钻。

我们是在本国国土作战,国土的辽阔,国家经济能力的贫弱都决定了我们无法构置一条有效的防线。而日军以少兵临大国,敌情,民情地情都不熟悉。这其实已经注定了中日之战战线的流动性是一个重要的特点。而日军军事机器的强大却是我们远远不及的,他们巴不得我们与他们做军事上的正面简单对决,阵地战正合敌意。

从战略上来讲,日军期望速战速决,力图通过若干会战,彻底打垮我们的军事力量和抗战意志。和日本人比拼军事实力,实乃下策。

我们缺乏战略性运动进攻战的能力,我们同时也缺乏进行阵地战的能力和实力,这其实决定了抗战初期我们必然要丧失一些土地和重要地区。但这也恰恰决定了我们只有进行积极防御才有出路。

在实战结果来看,我们死守的忻口,上海,最后都已损失巨大,阵地被迂回为结局。阵地战,其实拼的是双方的军事实力,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显而易见的。国家的军事元气就那么一些。淞沪会战的结局,中国军队从上到下都不愿再来一次,已经很显然的说明问题了。

中国军队想要获胜,就必须具有进攻性,而攻击性则必须发挥军队的主动性。运动战是最能够体现攻击性和主动性的。一支军队丧失了主动权,则走向了失败的边缘。放弃机动,无异于自动放弃自由行动的权力,也就放弃了主动权,也就等于自动走向失败。

国军的几次一溃千里,无不是在主力部队被敌军击破后发生的,这和主动进行的防御调整有天壤之别。而同样发生在抗战初期的徐州突围,也能够看到我们并不是不能做到在我们的国土上做到有效的机动,而不是非得躲在并不坚固的工事后面不可。

单纯的阵地战,又如何能够解决战斗,如何能够争取胜利。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而只是将民众抗战的热情化成中和对方火力的炮灰,而毫无胜算可言的话,我们难道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交于观音菩萨来保佑么?

其实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事实上,积极防御也就是攻势防御才是正确的方针。

顾剑提到一个非常好的论断:简单的思想转变,从战争实践来看,往往是质的飞跃。从战争规律来说,这条是站的住脚的。但很可惜,顾剑的结论是错的。抗战初期,国共双方的高级军事人员中对实施积极防御其实是有共识的。淞沪会战,使我们犯了错误而远非不得已的选择。

由于军事和国家实力的差别,我们在抗战所进行的运动战与苏德战场的运动战有不同的情况。他们可以构建上千公里的绵亘的防线,我们则没有这个能力。他们进行的是机械化运动战,我们仍然以步兵的徒步机动为主要方式。因此,二者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认为顾剑将二者放在一起,并不合适。

长沙会战我认为属于运动防御战,和淞沪会战之类倒是不沾边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