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邵氏VS嘉禾;一段香港电影的传奇 -- 大尉

共:💬19 🌺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附两位电影大亨的个人资料

邵逸夫

姓名

中文名称: 邵逸夫

又名: 邵仁楞

性别: 男

生卒年: 1907—

国别: 中国

籍贯: 浙江省宁波

主题词或关键词: 工商界名人 香港

栏目关键词: 台港澳专题

人物图像

Image

生平简介

生平文件

生平文件

邵逸夫

原名邵仁楞。浙江宁波人,1907年生于上海。其父邵玉轩是商人。家中排行第六,故有“六叔”的称号。邵氏自幼在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读书,能操流利英语。

1926年他从上海青年会中学辍学,往新加坡协助三哥邵仁枚管理电影业务。在新加坡,他结识了南洋华侨富豪余东璇及其女友黄美珍,及后更与黄美珍情投意合,可幸余东璇不但没有动怒,而且成人之美,并送了数十万元给邵逸夫创业,邵逸夫遂于1937年与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并诞下两子两女。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病逝。

1928年成立邵氏兄弟(新加坡)公司。经过30多年的努力,邵氏兄弟雄霸东南亚电影市场,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槟城等地拥有影剧院达100余座。1932年秋,邵氏在香港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由薛觉先夫妇主演,首映就获利丰厚。1959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了打好基础,扎扎实实地推进他的事业,他决定先在香港建立自己的电影王国。他乘着汽车在香港转了一整天,看中了清水湾附近一座半荒的山岗,于是投入巨资,将整个山岗买下来。紧接着,成队的机械开到了山下,将整座山岗削成平地,在这平地上筑起了一座电影城——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

拍电影少不了导演和演员。再好的设施,没有好导演、好演员也是空的。邵逸夫深感自己最缺的还是人才。他在报纸上大登广告,招聘人才。广告中说:“本公司有感于当今电影水准之低,决心改良设备,引进新技术,发掘制片人。本公司已选址清水湾建邵氏之影城,急需如下人才:制片、化妆、剪辑、配音及暗房等,公司将与同仁并肩奋斗,同甘共苦!”

尽管当时这类广告并不少见,但是邵氏公司的广告却收到了意外的成效。不久,陶秦、李翰祥、卜万苍、岳枫、罗臻、何梦华、严俊等名导演来了;林黛、李丽华、东蒂、张仲文、丁红、丁宁、陈厚、赵雷、关山等名演员也来了。此外,邵氏公司还物色到一大批摄影、制片、化妆、剪辑等方面的人才,不少剧作家也前来应聘。邵逸夫首先聘用邵文怀当他的《电影周刊》主编。《电影周刊》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特别是“影星生活”、“邵氏明星”、“国际影坛消息”等栏目,使影迷们如醉如痴,紧紧盯住邵氏公司的新影片先睹为快。

就在这座电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其中不少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从几十部剧本中,最后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江山美人》,因为他预测古装片会受观众欢迎。然而财务人员一做预算,便劝邵逸夫放弃这部片子,因为至少要花100万港币!财务人员想的是,万一这部片子拍得不成功,邵氏公司就有瘫痪的可能。但邵逸夫想的却是,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果然没有辜负邵逸夫的厚爱,《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这部电影不但使邵氏公司站稳了脚跟,也使李翰祥一举成名。紧接着,邵逸夫又不惜重金,把《杨贵妃》、《梁山伯和祝英台》搬上了银幕。这两部倾注着邵逸夫心血的巨片上映后,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当时各种报刊争相发表文章评论邵氏出品的电影,欧美人也纷纷前来订购邵氏的影片。到70年代初,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00多家邵氏影片的发行网点,专门放映邵氏公司拍摄的中国影片。用邵逸夫的话说,邵氏公司挂起了“太平洋银幕”!

60年代,是邵逸夫开创电影王国的黄金时代,邵氏公司网罗了大量编、导、演人才,每年都能拍40多部故事片。从1958年到1973年,邵氏公司拍摄的影片,在历届亚洲电影节中共得大小奖项46项,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高纪录。

60年代中期,香港政府公开招标竟投无线电视广播经营权,邵逸夫中标,从此涉足电视广播领域。1967年成为无线电视董事局成员。1980年起出任董事局主席。1971年始又将经营业务扩大,将邵氏(香港)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并大量投资房地产业。目前其属下资产估计已超过100亿港元,跃居于香港十大首富之列。他在电影电视界前后经营60余年,把香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的标准银幕发展到彩色宽银幕,先后掀起了黄梅戏和武侠片两个电影热潮。

他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他是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他也是香港娱乐界荣获英国皇家爵士勋衔的第一人。邵逸夫所掌舵的邵氏电影曾雄霸香港,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几十项大奖,随后他又于1980年担当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无线电视)董事长,成为影响扩及中国内地、台港澳地区和世界各国华人社会的重要人物。他的影视王国创造了无数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当今走红的周润发、张曼玉、梁朝伟、王菲、梅艳芳、张国荣、“四大天王”、周星驰、谢霆锋、王祖贤、古天乐、汪明荃等及吴宇森、杜琪峰、王晶、李翰祥等等,几乎目前香港娱乐圈的80%的人物都是出自“邵氏王朝”,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纪华人影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987年,邵氏公司宣布停产。同时,邵逸夫的4个子女陆续淡出邵氏的管理层。邵氏由盛而衰,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邵逸夫的旧部邹文怀另立炉灶,成立嘉禾影业公司。现在是嘉禾影业公司老板的邹文怀,是香港乃至世界电影圈无人不知的人物。在电影圈内,他的知名度甚至比邵逸夫还要高。邹文怀在邵氏工作了12年,由宣传部主任干起,直至升任总经理,他因与邵逸夫意见不合,遂带同何冠昌、蔡永昌等部下另谋出路。

在电影圈流传最广的一段故事,是说邹文怀一边给邵逸夫打工,一边将以《独臂刀》而出名的邵氏影星王羽撬过档,为了避过禁制令,把《独臂刀大战盲侠》安排在台湾拍摄。邵逸夫知道后大怒,该片上映时,邵逸夫指“嘉禾”侵犯版权,两人都是亲自上法庭对簿公堂,官司打了足足一年,花掉的律师费超过100万港元,直到电影映期结束还未完结,足见两人的水火之势。

邹文怀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施行的独立制片制度,他把与演员的雇佣关系改为合作关系,电影的利润与演员分账,从而网罗了大量的优秀演员。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创下香港电影史625万元票房空前纪录,与邹文怀的用人政策不无关系。80年代,邹文怀发掘出成龙,为嘉禾创造了另一个高峰。但令嘉禾名利双收的,其实是一套西片——《忍者龟》。该片破了2亿美元的票房纪录,4只可爱的会打中国功夫的小龟在小孩子中得以风靡。从此奠定了邹文怀在国际影业市场的地位。

邵逸夫热心慈善福利及社会公益事业,每年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助学。从1973年开始,以个人财产成立“邵氏基金”,每年拨款给各大慈善机构,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事业。邵逸夫的捐献项目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达3200个之多。到目前为止,邵逸夫为内地教育文化医疗事业捐款高达25亿港元。1990年紫金山天文台把发现的一颗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表彰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邵逸夫对欧美的教育事业也有不少慷慨捐赠。

他现任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总裁,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电视企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香港新鸿基财务有限公司董事,并任香港制片人协会会长、红十字会香港分会主席、香港艺术中心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校董、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董事会主席。1974年获CBE勋衔,1977年获爵士勋衔,并先后获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学院、澳门东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8年5月6日,89岁的邵逸夫与62岁的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方逸华一直是“六叔”工作上的左右手,至今相交47年。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

除了生活起居不变外,做了邵夫人的方逸华在邵氏的地位,也没有丝毫改变。她是邵逸夫的得力助手,93岁高龄的邵逸夫依然老当益壮,没有丝毫的退休之意。

邵逸夫创立的“东方诺贝尔奖”奖金额堪与诺贝尔奖媲美,这项以邵逸夫的名字命名的世界的奖项,将表彰学术和科学上有杰出贡献的人士。“邵逸夫奖”每个奖项的奖金为100万美元。奖项设立的几条原则:奖项的设立与诺贝尔奖不相重复,并且不设立有争论性的奖项,争取在几年内就打出名堂,目前先设立的有三个奖项:“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及“数学科学奖”,奖项于2004年8月开始颁发。“邵逸夫奖”的评审和管理将比照诺贝尔奖,但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诺贝尔的评审委员都是瑞典人。“邵逸夫奖”的评委中有华人,也有非华人,以充分体现国际性和专业水准。诺贝尔奖的评委是终身制的,“邵逸夫奖”则会根据实际情况两年或三年就会轮换。“邵逸夫奖”的管理机构设在香港,管理委员会由熟悉香港和中国情况,并且对国际大奖的运作有所了解的人士组成,避免闭门造车。诺贝尔奖规定一个单项奖的获奖者不得超过3人,“邵逸夫奖”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一项成果如果出自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就可以以集体的名义获奖。

==============================================================================邹文怀

姓名

中文名称: 邹文怀

性别: 男

生卒年: 1928—

国别: 中国

籍贯: 广东省潮州

主题词或关键词: 工商界名人 香港

栏目关键词: 台港澳专题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Title 邹文怀

广东潮州人。1928年生于香港。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毕业,曾任大学学生报编辑,毕业后曾在上海一家西报当记者。1949年到香港,在英文《虎报》任职体育记者,1951年转往美国新闻处主持美国之音节目。1959年加入邵逸夫集团,担任邵氏的宣传主任。60年代中期擢升为制片主任。1970年任邵氏兄弟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邹文怀因对公司吝啬的薪水感到不满,离职出走,自立门户。

他建立的嘉禾公司改变了传统的做法,一开始就依靠独立制片人发行影片。但是邹文怀清楚,公司要有一些真正的大动作才能够引起电影界的注意。于是,在1971年,真正的大动作来了。那年10月,特技界都在纷纷议论邹文怀雇佣了一名新人的消息以及前所未闻的最高酬金,尽管这名新人从来就没有在本地或是西方的任何一部影片里担任过主角。这名新人是一位在美国出生的华人,曾经在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美国电视连续剧里担任过配角,这使他成为美国和香港影迷心中的偶像。 他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在短暂的生命里,给香港电影界带来的震动犹如一场地震。就在与嘉禾签约几个月后,公司发行了他的第一部影片《唐山大兄》。这部影片表现了另一种类型的英雄和难度更大、速度更快、也更加激动人心的武术打斗:像眼镜蛇的攻击那样快速和致命,简捷到只有朴实无华的实际效用。打斗场面刻板做作的剑侠电影使邵氏兄弟公司发财致富。《唐山大兄》轰动一时不单单是在香港,而是在整个亚洲。它的成功使那个叫龙的人成为香港最红的明星,也使嘉禾从一个起步者一举迈进了竞争者的行列。拍成《唐山大兄》、《精武门》等红片,不仅赚了大钱,而且为国际影坛所承认。后又发掘巨星成龙,拍出《蛇形刁手》、《杀手壕》、《炮弹飞车》等片,在美国、日本、台湾极受欢迎。1990年制作出《忍者龟》,在美国2000多家影院上映,收入高达10亿港元,又迅速推出《忍者龟》续集,在美国3000多家影院上映,总收入达7亿港元,成为当年世界第三位最卖座电影,也使邹文怀成为国际影坛上享有殊荣的第一位香港制片商。

现任嘉禾集团行政总裁,拥有该集团主要股权,另持高艺电台16%及新加坡娱乐饮食中心15%股权,其财产估值逾20亿港元。1980年获“最杰出国际影人”荣衔,1988年获OBE勋衔。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邵逸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邹文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